汪世花
(大理大學臨床醫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復發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非M3型)是一種血液系統惡性疾病,是指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療后出現復發與一些高危遺傳學表現,最終難以治療緩解的情況[1]。RR-AML 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及反復化療患者,白血病細胞化療耐藥率高,疾病緩解率低,且老年患者基礎疾病較多,這是目前急性白血病臨床治療方面的難題。據相關資料顯示,AML 的復發率較高,總體復發率為35% ~60%。RR-AML 的特點是骨髓中大量白血病細胞增殖累積,并影響造血功能,使患者出現出血、感染、貧血等一系列表現[2]。目前,臨床多采用CAG 方案治療AML,但該方案在治療RR-AML 中的再次完全緩解率有限,患者的總生存率較低[3]。近年來隨著去甲基藥物的不斷應用,RR-AML 的治療也不再局限于CAG 方案。有學者研究發現,在CAG 方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去甲基化藥物地西他濱能提高患者的疾病緩解率,且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等副作用無明顯增加,患者的總體預后改善明顯[4]。地西他濱是特異性DNA 甲基化轉移酶抑制劑,在腫瘤細胞分化及凋亡中有誘導作用,抗腫瘤效果佳。為進一步明確地西他濱聯合CAG 方案治療RR-AML 的可行性,現將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2019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42 例RR-AML 患者納為研究樣本,針對上述課題展開研究,內容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收治的42 例RR-AML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遺傳學、骨髓細胞形態學、分子生物學等檢查證實RR-AML;(2)經CAG 方案治療2 個療程后病情無改善或治療后復發;(3)已于知情同意書上署名;(4)研究和醫院倫理要求相符。排除標準:(1)有感染性疾病或過敏體質者;(2)肝腎功能不全或心功能分級Ⅳ級者;(3)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或嚴重精神疾病者;(4)無法耐受化療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者。按照隨機排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1 例。對照組中男11 例,女10 例;年齡55 ~80 歲,平均(68.19±10.44)歲;急性白血病 分 型:6 例M1 型,3 例M2 型,2 例M5 型,10 例M6 型。觀察組中男13 例,女8 例;年齡56 ~79 歲,平均(68.23±10.50)歲;急性白血病分型:5 例M1 型,4 例M2 型,1 例M5 型,11 例M6 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CAG 方案治療,即d1 ~3 每日靜脈滴注20 mg 鹽酸阿柔比星(深圳萬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10092);d1 ~14 每日靜脈滴注25 mg 阿糖胞苷(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4695),Q12h ;d1 ~14 每日皮下注射20 mg/m2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33047)。1 個療程為4 周。觀察組在CAG 方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地西他濱治療,即d1 ~5 每日靜脈滴注20 mg/m2地西他濱(江蘇奧賽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30014)。1 個療程為4 周。
(1)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5],評價標準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未緩解。治療后骨髓內原始細胞≤5%,血紅蛋白(Hb)≥100 g/L,血小板(PLT)計數≥100×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0×109/L,且無髓外白血病表現為完全緩解;與治療前比,治療后骨髓內原始細胞減少不低于50%,其他標準同完全緩解為部分緩解;治療后骨髓內原始細胞數量、PLT計數和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均未見明顯變化,或骨髓內原始細胞比例升高為未緩解。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 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常規指標,抽取患者的3 mL 靜脈血,通過全自動血液分析儀(ADVIA 2120i 型;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對WBC 計數、PLT 計數和Hb 水平進行檢測。(3)比較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WBC 減少、PLT 減少、感染、肝功能受損等。(4)比較兩組的WBC、PLT減少恢復時間,即化療后骨髓抑制所致WBC、PLT減少的恢復時間。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5.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2.38%(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例(%)]
治療前,兩組的PLT 計數、WBC 計數、Hb 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PLT計數和Hb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WBC 計數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三項指標的改善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指標的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指標的對比(± s)
注:* 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 <0.05。
99組別 PLT 計數(×10/L) WBC 計數(×10/L) Hb(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21) 69.15±9.04 80.32±5.58* 8.60±1.53 5.83±1.04* 65.10±4.19 81.35±5.70*觀察組(n=21) 69.18±9.05 87.16±5.64* 8.55±1.49 4.21±0.85* 65.08±4.15 88.59±5.68*t 值 0.011 3.951 0.107 5.527 0.016 4.123 P 值 0.992 <0.001 0.915 <0.001 0.988 <0.001
治療期間,兩組PLT 減少、肝功能受損、感染、皮膚黏膜損傷、WBC 減少的發生率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例(%)]
兩組的WBC、PLT 減少恢復時間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WBC 和PLT 減少恢復時間的對比(d,± s )

表4 兩組WBC 和PLT 減少恢復時間的對比(d,± s )
組別 WBC 減少恢復時間 PLT 減少恢復時間對照組(n=21) 13.59±4.37 21.03±5.01觀察組(n=21) 14.79±4.44 21.15±5.12 t 值 0.147 0.077 P 值 0.884 0.939
AML 是來源于髓系造血干細胞或祖細胞的惡性疾病,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其病因。有研究認為,AML的發生可能與細胞因素、環境因素、基因組變異因素等有關[6]。RR-AML 屬于AML 的一種類型,具有治療難度大、患者預后差等特點,需要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目前,臨床多對RR-AML 患者開展聯合化療,而CAG 方案是最常用的化療方案,該方案所用的藥物有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鹽酸阿柔比星、阿糖胞苷。其中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具有防止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作用,可有效預防因中性粒細胞缺乏所導致的發熱、感染,提高治療效果[7]。鹽酸阿柔比星為蒽環類抗腫瘤藥物,能對癌細胞生長進行抑制從而起到治療作用,還能阻止癌細胞擴散、轉移,避免腫瘤惡化。阿糖胞苷是對腫瘤細胞DNA 的合成進行阻斷的一種化療藥物,能使腫瘤細胞的增殖、復制受到影響,從而降低腫瘤細胞的活性[8]。因此,CAG 方案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與分化,有效殺傷腫瘤細胞。需要注意的是,RR-AML 病例中老年患者居多,這類患者多次反復化療后會導致化療方案改善病情的作用下降,并且部分患者出現耐受性,因此單一使用CAG方案難以獲得理想療效。地西他濱為脫氧核苷類似物,其抗腫瘤活性、體內細胞毒性均較高,能促使腫瘤細胞去甲基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5.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2.38%(P<0.05);治療后,兩組的PLT 計數和Hb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WBC 計數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三項指標的改善幅度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這與袁林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在治療RR-AML 時,CAG 方案聯合地西他濱的整體療效優于單一CAG方案。原因分析為:(1)地西他濱的藥理作用是對DNA 甲基化轉移酶進行抑制,從而激活抑癌基因,提高機體的抗癌作用,并促使沉默基因表達恢復,誘導AML 細胞凋亡。此外,該藥還能促進腫瘤細胞進入S 期,并于S 期將腫瘤細胞殺傷,同時聯合CAG方案可起到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11]。(2)RRAML 對機體正常的造血功能有明顯影響,可使WBC增多,Hb、PLT 減少,治療期間通過對上述指標進行檢測,有助于評估患者的治療效果。地西他濱一般在磷酸化后進入DNA,促使腫瘤細胞脫甲基化,并恢復控制細胞分化增殖基因的正常功能,使機體造血系統的功能得到改善,最終達到改善血液學指標的目的。(3)有學者研究發現,RR-AML 對機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有嚴重影響,可導致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地西他濱能對DNA 甲基化轉移酶起到抑制作用,從而激活細胞毒性T 細胞的作用,還可激活TRAIL 通路,促使腫瘤細胞凋亡,形成T 細胞協同因子,對免疫細胞功能進行調節,繼而可提高機體的抗腫瘤能力。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本研究中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聯合使用地西他濱與CAG 方案不會導致不良反應增加,治療的安全系數高。原因可能在于地西他濱聯合CAG 方案治療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漿藥物濃度持續下降,加之藥物清除率高,故體內蓄積的藥物少,毒副作用較小。而在WBC 與PLT 減少恢復時間方面,兩組比較結果相當,說明地西他濱不會增加骨髓抑制這一副作用,用藥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RR-AML 患者采用地西他濱聯合CAG 方案治療效果確切,能改善WBC 計數、PLT 計數和Hb 水平,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