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張 丹
現代農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農林牧漁業成長性的高低影響著現代農業的高效建設。農林牧漁上市公司作為農林牧漁業中的龍頭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意義重大,企業應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信號傳遞理論及聲譽理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傳遞合作共贏、樂善好施的良好聲譽,取得利益相關者一致認可與優良評價。
農林牧漁上市公司處于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如何兼顧社會責任履行、財務績效穩定增長與高效率快速成長,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核心問題。基于此,本文探析社會責任、成長性與財務績效的作用機制,為農林牧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成長性分析與財務績效評價提供理論依據。
成長性指企業未來持續健康發展趨勢與速度能力,表現為收入不斷增長與規模持續擴大,體現為企業綜合發展水平提升。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是一項非財務活動,是兼顧內外部利益相關者權益的綜合評價。資源約束下,以盈利為宗旨的經濟組織如何平衡社會責任履行與高效成長,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BURKE L,LOGSDON (1996)[1]認為社會責任履行是投資增值不是成本消耗。Stephen Brammer(2006)[2]提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耗費了用于擴大再生產的部分資源,降低了企業成長的靈活性。MELLAHI K,FRYNAS J G(2016)[3]指出社會責任履行作為一項非市場競爭戰略,能幫助企業應對政府壓力,獲取土地、補助等關鍵性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孟猛猛,陶秋燕,雷家骕(2019)[4]基于資源基礎理論,解釋了社會責任履行對企業成長促進性的影響機制。王晴,秦迎林(2020)[5]以城市軟實力的新型產業文化創意企業為研究對象,按企業性質進行分組回歸,結果顯示國有企業相較于非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成長性提升影響更顯著。王林江(2020)[6]指出社會責任履行與企業成長正相關,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升聲譽資本與關系資產,能有效培育核心競爭優勢加速企業成長。趙艷麗,于溪洋(2021)[7]指出社會責任營銷體現為對股東、員工與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社會責任履行與相應營銷觀念的結合,剖析了調味品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成長性提升的促進效應。
產業吸引力是決定企業獲利能力的首要因素,資源必須合理高效配置才能切實推動企業成長。叢佩華(1997)[8]強調經濟增長持續穩定、權益資本保值增值是衡量企業生存與發展成長性的客觀標準。黃曉波,龔新穎,韓歡(2019)[9]分析行業成長性、企業成長性及市場份額對財務績效的影響效力,結果表明均有正面提升作用。章劉成,夏萍(2020)[10]探析了企業家精神、財務績效構成要素與成長性三者之間的作用機理,結果表明企業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作用于財務績效,間接影響成長性。宋蔚蔚,孫玉婷(2021)[11]指出財務柔性與成長性呈倒“U”型關系,科學合理的財務柔性水平能增強企業成長性能力水平。謝杰(2021)[12]將經營績效與成長性放在同一樣本下,研究大股東減持對公司經營業績與發展潛力的影響。左海霞,趙敏,王興華(2021)[13]基于內部成長能力與外部成長環境共同作用于成長性構建評價指標,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總體實力與發展潛力,助力實現農業現代化。
通過對現有國內外文獻進行匯總與梳理,現有文獻主要側重于獨立分析社會責任履行、成長性與財務績效的內在線性關系,未考慮企業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社會責任履行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非線性關系。鑒于此,本文選取農林牧漁上市公司2010—2020年面板數據,以成長性為門檻值,運用門檻回歸模型實證檢驗社會責任履行與財務績效之間的內在機理。
1.被解釋變量。財務績效,借鑒現有文獻,以總資產報酬率(ROA)作為衡量指標。
2.解釋變量。現有社會責任(CSR)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采用向各利益相關者主觀賦予權重與平均求和的方法獲取,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
3.控制變量。為提高實證分析的科學嚴謹性,選取公司規模(LNSIZE)與公司盈利性(EP)作為控制變量,分別采用總資產取對數與凈利潤率作為衡量指標。
4.門檻變量。追求成長是企業的內在愿景,主要表現為銷售收入的增長。評價成長性指標選擇上,現有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兼顧成長能力水平與行業結構水平。鑒于本文主要研究均屬于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上市公司,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GROWTH)為衡量指標,具體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類型與說明
按照證監會2021年第二季度行業分類標準,以2010—2020中國滬、深兩市農林牧漁、農林牧漁服務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收集數據過程中,剔除數據殘缺、ST與PT、存在異常值的上市公司,最終獲取91個研究對象。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迪博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數據庫、東方財富網及上市公司官網,數據處理與回歸分析主要運用stata15.0 軟件。
為探討企業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社會責任履行與財務績效間的非線性關系,可采用Hansen提出的門檻回歸模型。門檻回歸模型優勢在于依據樣本數據特征估計門檻值,將樣本數據劃分成多個區間,進一步估計各區間內變量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構建門檻回歸模型,有針對性地確定農林牧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的促進效應,確定最優成長區間,如式(1)所示。
ROAit=μit+α1CSRit+β1GROWTHit·I(GROWTHit≤λ1)+β2GROWTHit·I(λ1
(1)
式(1)中,i表示農林牧漁上市公司,t表示年份。ROA為被解釋變量財務績效,CSR為解釋變量社會責任履行情況,GROWTH為門檻變量成長性,LNSIZE、EP分別為控制變量經營規模取對數、盈利性。I(·)為示性函數,α1、α2、α3為社會責任履行、經營規模對數、盈利性相應系數,β1、β2、β3為門檻變量成長性在對應門檻期間的相應系數,λ1、λ2、λ3為特定門檻值。μit為各農林牧漁上市公司個體效應,εit為隨機干擾項。
1.單位根檢驗。面板數據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平穩性檢驗結果分析,原序列均滿足平穩性,可展開協整檢驗。

表2 相關變量單位根檢驗結果
2.協整檢驗。本研究協整檢驗采用kao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根據kao檢驗結果分析,數據之間存在一定協整關系,可開展回歸分析。

表3 相關變量kao檢驗結果
1.門檻效應檢驗。根據門檻面板回歸模型將成長性作為門檻變量,在1%、5%和10%顯著性水平下,分別測試存在一個門檻、雙重門檻、三重門檻的假設,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根據表4門檻效應檢驗結果分析,雙重門檻的F值為11.090,對應的自抽樣P值為0.020,效果顯著,選擇雙重門檻建模分析。

表4 門檻效應檢驗
2.門檻估計值與置信區間。如表5所示,第一門檻值與第二門檻值為0.226與-0.358,對應的置信區間為[0.196,0.228]和[-0.364,-0.356]。圖1與圖2 的極大似然函數圖清晰地描述了門檻估計值與置信區間的構建過程。

圖1 第一門檻估計值與置信區間

圖2 第二門檻估計值與置信區間

表5 門檻估計值和置信區間
3.門檻系數估計。根據上述檢驗結果可知,運用雙重門檻模型分析農林牧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成長性與財務績效之間的內在關系更為恰當。門檻系數估計結果如表6所示,各變量結果顯著。

表6 門檻系數估計結果
結果表明,成長性作為門檻變量時,農林牧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與財務績效呈非線性關系。企業成長性不同,農林牧漁上市公司履行社會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不同。當成長率低于 -0.358 時,農林牧漁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彈性為-6.74%,即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每增加1%,財務績效降低-6.74%;當成長率介于 -0.358~0.226時,林牧漁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彈性為0.874%,即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每增加1%,財務績效提高0.874%,促進效應較弱;當成長率高于0.226時,農林牧漁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彈性為10.1%,即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每增加1%,財務績效提高10.1%,促進效應較強。總之,農林牧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隨成長性的變動而變動,農林牧漁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以成長性為媒介對財務績效產生非線性影響,這為農林牧漁上市公司統籌兼顧財務績效穩步增長、社會責任高效履行與快速成長提供理論依據。
本文基于已有文獻,以2010—2020年農林牧漁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為樣本,以成長性為門檻變量,運用門檻模型探討農林牧漁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與財務績效間的內在機理。研究顯示,以成長性為門檻變量,農林牧漁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呈非線性關系。
1.當成長率低于-0.358時,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增加財務績效降低。成長性是對企業生存的客觀評價,當企業處于起步階段時,產品開發成本與市場開拓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經濟增長緩慢;處于衰退階段時,競爭優勢喪失市場地位滑落,經濟效益不佳。說明企業生存形勢嚴峻,無法兼顧社會責任履行時,會降低財務績效。
2.當成長率高于-0.358時,隨著成長率不斷提升,社會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促進效應亦持續增加,成長性是對企業發展的客觀評價。企業步入成熟穩定階段,能合理高效配置內外部資源,發展趨勢良好發展速度加快,實現持續擴張穩定增長時,社會責任履行對財務績效提升有明顯的促進效應。
成長性是企業內部成長能力與外部成長環境共同促進的結果[15]。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為穩步提升成長性,正確引導農林牧漁上市公司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共贏,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內部成長能力提升方面。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強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助力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關鍵,農林牧漁上市公司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主力,可通過自主設立與合作共贏的方式提升創新水平;二是拓寬銷售渠道,提高盈利能力。農林牧漁上市公司需積極探索新舉措,借助短視頻平臺直播活動,采用差異化營銷策略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推銷新產品、發展新客戶提升市場占有率和提高盈利水平;三是注重社會責任履行,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林牧漁上市公司要將社會責任履行納入戰略規劃,以打造百年企業為使命,分析成長規律探索發展路徑,實現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2.外部成長環境促進方面。一是以供應鏈協同發展為思路,加強企業間交流協作,尤其是西部與東中部的密切合作,助力農林牧漁上市公司協同發展;二是加大惠農助農政策保障與宣傳力度,創新助農服務新方式,實現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貫通惠農助農資金多方援助渠道,多方位保障資金持續供給,實現農林牧漁上市公司資金籌集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