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 王焱斐 顧光同 柘益香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上升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過度的資源消耗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從而導致了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生態環境問題。因此世界各國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中國政府和企業對于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高度重視。2013—2017年中國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個地區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2020年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雙碳”戰略目標,2021年中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交易,并將電力行業率先納入履約和交易。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國應該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高碳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ESG是對環境、社會、治理的綜合考量。ESG的本質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客觀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標準[1]。隨著上市公司環境污染等社會責任問題日益增加,ESG理念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
伴隨著中國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碳會計信息披露逐漸受到大量學者關注。但目前的研究更加注重碳排放權的確認與計量,而對于碳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內容方面的研究仍很欠缺。基于以上考慮,本文從ESG視角出發,研究電力行業中有代表性的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三個角度為提高碳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提供有效建議。
電力行業是中國碳排放量最多的行業,約占總碳排放量的40%,因此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初期就被納入管制。根據2022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火力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的64.5%,占據主導地位。而火力發電具有碳排放量大、污染物種類多的特點,因此電力行業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行業之一。
目前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主要的披露方式有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專項報告書以及環境、社會與治理報告(ESG報告)[2]。通過查閱與總結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40家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等,筆者整理得出,近兩年上市公司更多地選擇了補充披露的方式。40家企業基本都在各年年報的環境與社會責任中補充披露環境信息;有20家企業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補充披露碳會計信息,占比50%;僅有10家企業發布了環境、社會與治理報告,通過ESG績效的形式獨立地披露碳會計信息;目前沒有企業單獨建立環境會計信息報表進行披露[3]。2021—2022年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如表1所示。
由于上交所和深交所對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在同一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對于披露方式的選擇趨于相同,通過比較發現,上交所通過社會責任報告和ESG專項報告進行披露的企業遠多于深交所。目前大多數企業仍然以年報補充披露為主,未單獨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或環境專項報告書,僅有25%的企業建立了ESG責任體系,從環境、社會與治理三個層面對碳會計信息做了相對完整的報告。可見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不統一,缺少可比性。
國內外研究成果表明,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應當包括碳績效和碳會計要素兩個方面的信息[4]。目前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主要披露的內容有污染物排放量、防治污染措施、環境保護相關制度體系、碳減排措施及效果、環境問題的行政處罰、社會責任工作情況[5]等。筆者整理了近兩年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得出大部分企業會披露污染物排放量、污染防治措施、碳減排措施及效果等信息;只有40%的企業會披露因環境問題造成的行政處罰結果;77.5%的企業沒有建立環境保護相關的制度體系。2021—2022年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見表2。

表2 2021—2022年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統計表
2022年2月8日開始施行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生態環境部令 第24號),僅對于重點排污單位的披露內容做出了具體要求。2023年1月20日深交所發布《深市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白皮書》,要求屬于環境保護部門公布的重點排污單位的上市公司應當在年報中披露相關環境信息,鼓勵其他公司根據行業特點及自身情況開展信息披露。可見,我國對于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仍然是自愿為主、強制為輔,這也使得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存在披露內容不完整的問題。
A公司是一家以火力發電為主的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從A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來看,2022年其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95%,燃煤發電機組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73.93%。同時,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相對較高,A公司是該行業上市公司中最早建立ESG責任體系的企業之一。但是該企業的具有針對性的碳會計信息披露情況仍然存在研究的空間。因此,本文以A公司為例,研究其在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方面的碳會計信息披露表現,一方面總結其先進的經驗,另一方面分析其仍然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發電行業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提供建議。
筆者整理A公司2018—2022年度報告、ESG專項報告等相關資料,得出A公司近五年來碳會計信息的披露在年度報告、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中均有所體現,但是沒有在環境報告書中單獨進行披露。2018—2022年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形式如表3所示。

表3 2018—2022年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形式統計表
2018年A公司年報對碳會計信息的披露以定性分析為主,且內容相對簡略,2019—2020年定量信息有所增加,詳細披露了各省電廠的排污情況。2021—2022年年報除了排污信息以外,增加了環境保護稅、碳減排措施及效果等定量信息和低碳節能的目標等信息。而在ESG報告中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相對較完整,且多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形式。
在A公司近五年的年報中,碳會計信息主要集中披露于業務經營情況、公司治理、公司發展戰略和財務報表附注等部分。而在ESG報告中,碳會計信息主要集中披露在ESG關鍵績效指標表和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主題部分。由此可見,A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披露的碳會計信息相對比較分散;而在ESG報告中披露的碳會計信息比較集中。
筆者整理A公司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和ESG報告,可以看出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相對完整詳細,其中以ESG報告披露的內容最為豐富。2018—2022年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如表4所示。

表4 2018—2022年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統計表
A公司以“雙碳”目標為方向,先后制定了《節能管理辦法》《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節約環保型燃煤發電廠標準及驗收考核辦法》《超臨界機組能耗指標創優及能耗指標提升獎勵辦法》等規章制度,并披露在年報等公開報告中。
在碳排放量方面,2018—2020年期間,A公司披露了溫室氣體年度排放量。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據配額分配方案,履約單位應在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個履約周期(2021—2022年)配額清繳工作。因此A公司將在2023年底披露2021年度和2022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在企業碳減排措施方面,A公司以碳減排相關規章制度為根本,加強能耗指標預算管理,采用目標管理與過程管控相結合的方式,對公司整體碳減排績效進行了明確披露;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A公司設立專門的碳資產經營子公司進行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權交易等工作。公司在ESG報告中明確披露了碳市場履約任務完成情況、履約成本和碳交易履約策略等內容。
總的來說,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主要包括碳排放相關制度、碳減排措施和碳交易等相關內容。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的內容相對較少,而ESG報告中披露的內容相對完全且內容逐年豐富,但公司還沒有披露過碳會計信息審驗鑒證方面的內容。
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各年度報告普遍篇幅較長,碳會計信息披露常采用定性描述,定量披露偏少。例如A公司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措施和效果更多通過定性描述,缺少二氧化碳減排量等定量信息。目前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包括公司低碳發展戰略、規劃和管理機制等內容[6],各個方面的節能減排指標未進行明確披露,這使得碳會計信息使用者無法完整使用信息。
電力行業各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口徑不統一。雖然這其中有滬深兩市對于碳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定不同的原因,但更多來自于企業本身對于碳會計信息披露的不重視。財務人員缺少對于業務部門的深入了解,業財融合不到位。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內容具有隨意性和主觀性。各公司披露的碳會計信息存在較大差異,缺少可比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利用信息的復雜程度增加。
公司披露的碳會計信息缺少第三方平臺的審驗鑒證,信息的可靠性低。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基本都依靠自愿披露,沒有相關部門和審計機構的鑒證,這容易導致公司更傾向于披露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信息,例如披露低碳環保方面獲得的榮譽,而不去披露因環境問題受到的行政處罰。前文的分析也驗證了這一點,僅有40%的公司披露了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碳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無法讓信息使用者完全信服。
本文以A公司為案例,對其碳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研究。結果表明: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是碳排放相關制度、碳減排措施和碳交易等相關內容,尤其ESG報告的信息最為完整。在電力行業中,A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處于前列。但是,A公司在碳會計信息披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①缺少第三方平臺的審驗鑒證,碳會計信息可靠性不足;②披露內容和位置具有主觀性,導致信息的可比性下降。
A公司引入ESG責任管理機制后,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本文從ESG視角出發,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以期為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提供有益幫助。
1.從環境角度:增強碳會計信息披露報告的完整性
對于A公司乃至電力行業而言,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去增加碳會計信息披露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首先,獨立披露ESG報告,使得信息披露的位置更加固定和集中[7],方便信息使用者尋找;其次,要加深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企業對于碳排放量、減碳措施及效果、環保投入金額等信息要使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披露方式進行信息披露,既有具體排放量和金額等數據,也有具體文字的解釋和描述。
2.從社會角度:加強碳會計信息第三方審驗
在碳會計信息披露法規不健全的大背景下,加強碳會計信息第三方平臺的審計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國家應加強第三方審計鑒證,碳信息應先審計再披露,以提高披露信息的質量和可靠性。
3.從管理角度:建立完善的ESG責任管理制度
企業建立ESG體系有利于提高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水平。電力行業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點行業,提高碳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在碳減排方面的成效。雖然目前我國證監會沒有對企業披露ESG報告做出規定,但企業可以建立完善的ESG責任管理體系,增強碳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推動企業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方面實現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