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
(福清市第三醫院藥劑科,福建 福州 350300)
下肢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常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雖療效顯著,但術中會對骨折周圍的組織及骨膜進行廣泛的剝離,影響下肢局部的血液運輸,患者術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1]。而術后疼痛則是影響患者術后血流動力學平穩、術后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在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給予其優質高效的鎮痛藥物,是減輕患者術后應激反應、促進下肢功能恢復的重要策略。傳統下肢骨折術后鎮痛藥物以阿片類藥物為主,此類藥物易導致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整體鎮痛效果不佳。帕瑞昔布鈉是一種高選擇性COX-2抑制劑,具有外周、中樞雙重鎮痛作用,且對胃腸道等的影響較少,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較高[2]。本研究采用平行對照法,探討帕瑞昔布鈉在下肢骨折術后鎮痛中的療效,并分析其對睡眠質量等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清市第三醫院收治的106例下肢骨折患者,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n=53)及對照組(n=53)。納入標準:①符合下肢骨折的診斷標準;②接受內固定術治療;③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④無磺胺類藥物及非甾體類藥物過敏史;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②合并凝血功能異常;③合并消化道潰瘍;④存在長期慢性疼痛史;⑤合并其他外傷;⑥合并惡性腫瘤。觀察組中男28例,女25例,年齡22~78歲,平均(43.54±3.29)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處墜落19例、跌倒5例,其他1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4例,年齡23~77歲,平均(43.87±3.21)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27例、高處墜20例、跌倒4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喉罩全身麻醉。麻醉前靜脈滴注長托寧1 mg。使用咪達唑侖、依托咪酯、芬太尼、順阿曲庫銨進行麻醉誘導,置入喉罩后,機械通氣,使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進行麻醉維持,根據患者的生命體征調節麻醉藥物劑量,可間斷追加順阿曲庫銨。對照組于手術結束前30 min給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8,規格:5 ml:50 mg)50 mg靜脈注射。觀察組于手術結束前30 min給予注射用帕瑞昔布鈉(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34,規格:40 mg)40 mg靜脈注射。
1.3觀察指標
1.3.1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于術后2 h、4 h、6 h、12 h及24 h,使用VAS評分法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范圍0~10分,分數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高。
1.3.2疼痛介質指標:于術前及術后12 h,采集兩組患者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一氧化氮(NO)、5-羥色胺(5-HT)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
1.3.3應激反應指標:于術前及術后12 h,采集兩組患者肘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后取上清液,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質醇(COR)及腎上腺素(E)水平。
1.3.4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分:于術前及術后3 d,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評分范圍0~56分,分數越高,代表焦慮情緒越嚴重;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分對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估,評分范圍0~21分,分數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使用簡明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對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評分范圍0~30分,分數越高,代表認知功能越差。
1.3.5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計算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1兩組VAS評分比較:觀察組各時間點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時間點VAS評分比較分,n=53)
2.2兩組疼痛介質指標比較:術前兩組的NO、5-HT及PGE2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的各項指標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介質指標結果比較
2.3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術前,兩組的MDA、SOD、COR及E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的SOD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DA、COR及E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結果比較
2.4兩組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分:術前兩組HAMA評分、PSQI評分及MMSE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PSQI評分及HAMA評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MSE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睡眠質量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分,n=53)
2.5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n=53]
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可對患者病理生理等多方面造成影響,且術后過度疼痛也是導致并發癥多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復,對其日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3-4]。氟比洛芬酯是一種非選擇性COX抑制劑,其進入人體后,以脂微球為載體,在藥效部位經羧基二酯酶降解為氟比洛芬,可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從而起到鎮痛作用;其載體形式較為特殊,增強了藥物在藥效部位的靶向性,使得藥物作用時間延長、增加了藥物的使用率,導致整體鎮痛效果不佳[5-6]。帕瑞昔布鈉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用的鎮痛劑,是選擇性COX-2抑制劑,抗炎鎮痛效果顯著。
手術是一種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可激活機體的傷害性感受器,強化機體的敏感效應,引起疼痛介質的釋放[7]。NO、5-HT及PGE2是臨床常見的疼痛介質因子,NO、5-HT及PGE2的釋放,可進一步加重對機體傷害性感受器末梢的刺激,使得機體整體的疼痛閾值降低,從而加重疼痛感[8-9]。帕瑞昔布鈉進入人體后,可能夠有效抑制環氧化酶-2的活性,降低PGE2的合成,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防止痛覺過敏情況的出現;相關研究表明,帕瑞昔布鈉注射后的7~13 min即可產生鎮痛效果,鎮痛效果最高可維持12 h[10-11]。
骨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機體創傷,會激活機體的應激反應,釋放大量氧自由基,激活脂質過氧化過程,增加對細胞、血管及神經的損傷[12]。同時,手術及麻醉會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產生刺激,促進激素的釋放,對多器官造成影響,對骨折的愈合及術后康復十分不利[13]。帕瑞昔布鈉靜脈滴注后可抑制外周COX-2的表達,從而抑制痛覺超敏,具有外周和中樞雙重鎮痛作用,促進SOD的釋放,降低MDA、COR及E的表達,從而減輕機體應激反應[14]。
認知功能障礙是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且術后早期的認知功能障礙與患者的疼痛程度呈正相關;且術后疼痛可強化患者的焦慮情緒,導致不良的心理狀態,不利于患者以積極客觀的態度進行術后康復訓練等[15]。與此同時,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的睡眠質量受術后疼痛影響較大,睡眠質量的降低同樣可加重焦慮情緒,導致不良的心理狀態,進而造成惡性循環[16]。帕瑞昔布鈉對于鎮痛效果優異,可減輕疼痛給認知功能及睡眠質量帶來的負面影響,切實降低患者對于手術帶來的創傷的反應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帕瑞昔布鈉可減輕四肢骨折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障礙情況、提升睡眠質量并減輕焦慮情緒,促使患者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
由于帕瑞昔布鈉對COX-1的抑制程度較低,消化道安全性較高,不會影響血小板聚集,可減少術后消化道相關的不良反應,減少心血管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17]。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帕瑞昔布鈉鎮痛的下肢骨折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接受氟比洛芬酯鎮痛的患者,可見帕瑞昔布鈉可降低四肢骨折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