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滋養一方人,一脈文化積淀一種底蘊。北國江城綿延2200多年的建城歷史把民族融合、文明演進雕琢成印石,在一代代江城人心中留下勤勞質樸、堅毅勇敢、自信自強的印記。
2023年,吉林市立足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確立了“一條江一座城一方文化一部城市發展史”的“博物館之城”建設總目標,構建“一軸八翼五組團”空間格局的宏偉藍圖鋪展開來。
“一軸”即以“一江一湖一島”為軸心,松花江白山大橋至霧凇島江段,將沿江各博物館串點成線,建設全域活態博物館,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打造“國內最長最美城市百公里水上觀光長廊”;“八翼”即沿江布局8個博物館+文博功能區;“五組團”即按照“一縣一館一特色”原則推動縣級博物館建設,打造5個博物館+文旅集群。
以此為總攬,吉林市持續推進博物館空間與城市地理、文化、歷史空間有效融合,著力打造獨特的城市人文氣質,深挖資源、布局業態,讓重要文物資源和歷史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讓魅力江城更具文化感染力、更富旅游吸引力。
獨具辨識度的江城文化蘊藏在春夏秋冬里,匯聚在一江秀水、兩大奇觀、三湖疊翠、四脈神山中,也記錄在博物館的萬千文物上,它歷經千年風雨從未斷流、傳承不息。這里藏蓄著東北漁獵文化、游牧文化、農耕文化的遙遠記憶,夫余人結廬江畔,世代耕耘;渤海人捕魚射獵,繁衍生息;滿族皇室來此望山遙祭,臨水焚香。吉林市的歷史遺跡星羅棋布,從吉林文廟、玄天嶺玄帝觀、北山玉皇閣,到吉林機器制造局、吉林將軍府、吉林省城自來水廠、吉海鐵路總站舊址、吉林大學教學樓舊址、烏拉街清代建筑群等舊址以及張連山府邸、天主教堂等,吉林市的古建筑群和文化遺址遍布大街小巷。
目前,吉林地區有各級各類博物館38家,其中一級博物館1家、三級博物館3家。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吉林市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市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39381件(套),包括21件國家一級文物、28件二級文物、1218件三級文物。吉林隕石雨陳列、吉林市歷史陳列、吉林市滿族陳列、孔子圣跡展、吉林明清船廠歷史陳列等全面呈現這座沿江之城厚重的歷史、悠長的文脈、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書寫了瑰麗多姿、光彩奪目的城市文化名片。
吉林市博物館、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吉林市文廟博物館、吉林市明清造船廠遺址博物館、吉林水師營博物館等文博場館,在對話、傾聽、記錄中感受“博物館之城”建設加速推進帶來的新變化,看博物館如何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讓展覽方式“新”起來、讓場館空間“擴”起來、讓文創產品“火”起來、讓參觀體驗“好”起來。
今年,吉林市以“大東山水迎天下”為城市主題,推動文旅產品持續“上新”,一系列文化旅游新亮點、新熱點為假日文旅市場注入新動能,讓吉林山水走向全國,游客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提升。新開放的吉林機器局舊址全面呈現近代東北工業發端,吉林省城自來水廠舊址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改善民生、大力發展自來水事業的肇始、發展和現狀;張連山府邸集中展示清末至民國時期吉林歷史建筑和城市變遷;天主教堂的燈光秀為游客打造別樣的夜間文化旅游體驗;永吉縣博物新館正式對外開放展示了從遠古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永吉地域民族融合與發展的恢弘歷史和滄桑變化……
“博物館之城”建設為吉林市博物館創新發展提供了契機,也對場館設施、文物收集和展示、參觀服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館長才旺說:“我們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再對軟硬件進行全面升級。進一步提升吉林隕石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跟上國內‘天文熱’‘科普熱’的升溫速度,一方面采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各種隕石展現更好的觀感,另一方面圍繞隕石、航天等主題逐步打造餐飲休閑和互動體驗等場景,還要攜手其他博物館加強與駐吉高校、企業合作,開發特色鮮明的文創產品,持續增加對公眾的文化吸引力。”
近年來,吉林市滿族博物館深入挖掘館內藏品的歷史、文化內涵與藝術、科學價值,創新拓展展示傳播手段,做好非遺項目保護和傳承,促進了博物館資源創新轉化;開啟“館與館”“館與校”“館與媒”“館與區”聯動模式,建立起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現了博物館資源社會共享;舉辦線上、線下展覽和“行走博物館”等特色活動,推動滿族文化融入景區、走進社區和校園,讓文化成果惠及更多民眾;圍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和“博物館之城”建設深入開展學術研究,為吉林市不斷累積著文化財富。
“看吉林滿族陳列讓我了解到很多滿族習俗,也讓我對家鄉特色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參觀完全部展廳的紀女士表示。
位列“中國四大文廟”之一的吉林文廟是全省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筑等級最高的清代古建筑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享有“東北文脈之源”的美譽。設置中國科舉制度展、古代祭器展、樂器展等各類展覽,依托傳統節日舉辦祭孔大典、成人禮、開筆禮、敬師禮等大型文化品牌活動,建立吉林文廟“六藝”志愿者聯盟,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積極推廣孔子學堂項目,吉林市文廟博物館已經成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今年,文博游成為旅游消費新潮流。從春節、清明節假期全市各博物館人氣爆棚中可見端倪。博物館齊刷刷延時開放、豐富夜游文化內涵、新場館和新活動層出不窮,展現出吉林市文旅深度融合煥發出的勃勃生機。江城人對即將開放的吉林將軍府遺址、吉海鐵路總站舊址、江南區政府辦公樓舊址抱有很高期待,對構建獨具標識度的“博物館之城”越來越充滿信心。
打造隕石、霧凇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文化IP品牌,打造歷史文脈、紅色基因、霧凇冰雪、民俗民情等“博物館+旅游線路”品牌,打造工藝品、美食、康養產品等凝聚吉林文化特色的文創精品,舉辦文廟祭孔、滿族頒金節、博物館里過傳統節日等大型文博節事活動……新時代新江城以歷久彌新的多彩文化煥發出新的神采。
山川錦繡、人文鼎盛,吉林市將緊抓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新機遇,讓“江城相映、館城融合、一眼千年”的“博物館之城”建設大力助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