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鎮中黃村成為湖南省大湘西片區唯一入選“五好”鄉村建設試點村。
據了解,中黃村距吉首市城區10公里,坐落于“湖南省最具人氣路”洽比河旅游公路的中心位置,與全國5A級旅游景區“矮寨·十八洞·德夯”景區相鄰。
村莊原名“重午”苗寨,依山而建,云霧繚繞的峽谷里,古樸典雅的湘西苗寨建筑錯落林立,庭院合圍,高低錯落,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平添了幾分詩情畫意,處處散發著神秘、古樸、迷人的氣息。
寨中最高的樓叫保寨樓,保寨樓是苗族木質結構“吞口屋”的代表。“吞口”,即民居正中大門這一開間的正面墻壁和大門向后退一定距離,形成一個向內凹的入口,有“聚寶進財”之意。
村干部介紹說:“中黃村的保寨樓全部是木質穿斗結構,保存完好,一共有四層。底下有青灰色鼓石奠基,上面有黑灰磚瓦蓋頂,每層都鑲嵌有古雅的花窗、多姿多彩的木窗花格和裝飾圖案,精雕細鏤,工藝精湛。”
村寨風貌原始,全村百姓使用苗語,是湘西苗族文化研究的“活化石”。這里有古老的造紙作坊、水車、古樹、古石板路、風雨橋、古驛站等,是典型的東方苗族集聚古村落。“重午”古苗寨是吉首市目前少數民族民居建筑保存最完好的村寨,留有一座民國時期建造4省邊界最大的鄉公所,屬于懸崖穿斗式抬梁木結構建筑。
村里傳統建筑群上的石刻、柱礎、窗花、彩繪豐富多彩,花樓、石刻、木刻、泥塑、彩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苗族工匠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藝。目前,村內有古建筑民居68棟,200多間,約1.3萬平方米。古建筑群中重檐翹角的墻壁、古街老巷、吊腳樓、雕花窗等都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筑特色和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近年來,該村積極致力于古民居建筑群保護和發展苗族傳統民間工藝,其中最為特別的是鼓舞、苗繡。2006年5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湘西苗繡使用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絲絮貼繡等技法,用各種圖案表現苗族創世神話和傳說。村里設有專門的苗繡活動空間,并組織村落婦女傳習,她們制作的苗繡服飾和作品非常暢銷,成為村里的一大特色。
曾經,中黃村以傳統農業產業為主。后來,隨著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村里實現自來水和無線網絡的全覆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還開展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星級文明戶評選,修繕苗族傳統建筑,提升人居環境。而今,中黃村發展猴兒鼓、舞獅、苗繡等民間藝術,還發展蔬菜、黃金茶種植及蜜蜂養殖,實現產業強村,沉寂多年的古老苗寨重新煥發了生機。
去年,村集體與專業公司攜手,以民族文化為核心、鄉村振興為載體,充分借助《山風鼓韻》大型實景演出,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前來避暑觀光。民族文化+旅游體驗+銷售的方式豐富了苗族文化內涵,打造了集非遺、農耕、研學、親子、飲食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讓苗族傳統文化走出鄉村,走向市場,創建了湖南鄉村旅游發展新標桿。
臨近元旦,“苗寨新韻”中黃村蝴蝶寨群眾團年宴迎新活動即將在迎賓鼓聲中拉開帷幕,村民將與客人們一同享受這場盛大的苗家非遺團年宴,感受特色民族文化,見證非遺在新時代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