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陜西省商南縣實行政策支持、“龍頭”帶動、科技服務、延長鏈條等措施,推動冷水魚產業擴規模、延鏈條、提效益,著力把冷水魚發展成為群眾增收的“熱產業”,讓原生態的冷水魚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位于十里坪鎮中棚社區的冷水魚養殖產業園,是商南縣格瑞農業有限公司規劃的集水產養殖、水產品加工、休閑漁業于一體的綜合園區。一期項目建成養殖水域(包含稚魚、成魚養殖)面積8000平方米,年產鱘魚等魚類200噸。該縣過風樓鎮八里坡村冷水魚養殖基地,由商洛市一家企業運營,擁有陸基圓桶魚池60個,養殖冷水魚30余萬尾,預計年產量可達150噸,產值600萬元。
十里坪鎮黑龍水產養殖合作社2023年向東南亞國家出口鱘魚100噸。積極推進產品加工,開發分割冰鮮三文魚肉、魚糜、魚子醬、魚柳、魚油等系列產品,暢銷市場。結合開發養生藥膳,依托縣內重點餐飲企業,精心打造出“冷泉魚宴”,研發三文魚系列菜品28個,在金絲峽景區旅游專線上開辦1家“三文魚文化主題餐廳”。還將冷水魚養殖向旅游觀光拓展,在金絲峽景區旅游專線、后灣景區對傳統養魚場進行生態化、景觀化、休閑式改造,建設水族觀賞館1個、休閑垂釣園4個、產品展銷店1個,發展休閑漁業,讓鄉村游更有“看點”。
截至目前,商南縣已發展冷水魚養殖基地12個、初級加工廠2個,養殖水面達3.6萬平方米;投放魚苗400多萬尾,預計年產量900余噸,產品初加工能力200噸以上,休閑漁業產值可達980余萬元,總產值達6000余萬元。該縣依托優質的冷水資源,走出了一條“發展漁業產業、帶活一域經濟、富裕一方群眾”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子。
如今,一個個冷水魚養殖場已成為商南老百姓致富增收的“聚寶盆”,秦嶺冷泉漁業已成為加速鄉村振興的“熱產業”。
“我們計劃到2025年,全縣冷水魚總產量達1000噸,打造培育冷水魚全產業鏈總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示范鎮1個、超過1000萬元的示范鎮1至2個,基本形成以加工及外銷為導向的冷水魚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建成享譽全省的冷水魚產業帶和出口加工示范區。”商南縣水產工作站負責人說。
(來源: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