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晚,海南省東方市板橋鎮高園村村委會里一片熱鬧景象,數十名村民、村干部在海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以下簡稱海口邊檢總站)駐村民警古宜彬的組織下,圍坐在電視機前,參加鄉村振興電視夜校學習,大家不時討論節目中致富的好經驗、好點子。這是海口邊檢總站幫助高園村致富的一項生動舉措。
實施產業幫扶、發展庭院經濟、改善村居環境……海口邊檢總站作為高園村定點幫扶單位,先后委派八所邊檢站的3名民警到村里駐點。2019年以來,共投入資金163萬余元,大力實施脫貧攻堅“五基工程”和鄉村振興,73戶312名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年人均收入從2016年至今已增長3.5倍,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昔日的推進村真正成為了幸福村。
發展庭院經濟,
增收致富有了“新引擎”
高園村坐落在尖峰嶺山腳下,因交通不便、產業結構單一,曾被列為整村推進村。今年7月,古宜彬接過了“接力棒”,成為海口邊檢總站派駐高園村的第三任駐村民警,同時也是第二位“駐村第一書記”,這讓他倍感責任和壓力。
來到村子后,古宜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一來混個臉熟,二來了解一下村民家里的實際情況。
在走訪中,古宜彬敏銳地發現,許多村民的庭院里還有閑置空地。“這兩年,檳榔青果收購的價格不斷上漲,為什么不嘗試在院子里加種檳榔增加收入呢?”古宜彬把想法和村民們溝通,這一想法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說干就干,古宜彬立即對此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并向上級匯報。8月中旬,海口邊檢總站列支2萬元,購買了一批檳榔苗,并陸續發放到脫貧戶手中。
“大家別擔心,種植的時候如果遇到技術問題,我們會協調政府部門幫忙解決,在資金方面也會為大家兜底。”為了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古宜彬耐心地解釋道。
自2019年起,海口邊檢總站投入專項經費幫助高園村發展庭院經濟,引導全村75戶入股。在駐村民警與村“兩委”干部的引導下,貧困戶紛紛在自家院子里種上了百香果、檳榔,養起了“走地雞”,把“空置地”變為“致富地”。
如今的高園村,農家庭院一年四季都有收獲,呈現出春有花開秋有月、夏有豐收冬有雪的美麗景象,庭院經濟也逐漸成為改善高園村人居環境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扶持特色產業,
在“自我造血”上下功夫
東方市地處海南西南部濱海地區,日照、水分供給充足,十分適宜種植火龍果,吸引了大量公司承包土地種植。首任駐村民警何洪獻在走訪中了解到,高園村許多農戶也看好火龍果種植,但礙于前期投入資金大、種植周期長,只能望“果”興嘆。
“我們每年都有幫扶資金,何不作為股份投入進去,獲得分紅呢?”何洪獻把自己的想法上報后,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海口邊檢總站與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出資35萬元,每年按8%的比例為脫貧戶分紅2.8萬元。此外,還優先安排了高園村有就業意向的人員務工,將脫貧戶轉化為季節性臨時工,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工作。
六年來,海口邊檢總站累計投入70萬元實施產業幫扶項目4個,曾為8戶貧困戶提供特色產業小額信貸24萬元,引進多家農業公司,流轉23戶農戶220余畝土地,種植綠蘿、玉米、火龍果等作物,既創造了就業機會,又增加了群眾土地收益。
為了調動村民自力更生、增產增收的積極性,海口邊檢總站還向村民發放水泵、全自動打藥機等一系列農業生產物資,并制定出臺產業發展扶持方案,為138戶農民發放扶持資金18萬元。全村玉米、芒果、香蕉、火龍果產量較六年前增長10%, 8名幫扶對象不僅脫了貧,還成為了農產品種植大戶。
海口邊檢總站委派八所邊檢站黨員民警與72戶幫扶戶結對幫扶,逐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計劃和規劃,因戶、因人施策,累計提供幫扶資金28.8萬元。
“扶志”且“扶智”,
破除“瓶頸”筑牢基礎
何洪獻表示,許多村民文化水平偏低,抱有“等、靠、要”心理。為了破解這個難題,海口邊檢總站與村“兩委”干部共同努力,一同組織村民收看《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鄉村振興電視夜校》240余期,拓寬了村民的視野,也提高了他們勤勞致富的積極性,村民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80多名村民接受了熱帶果樹、瓜菜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的輔導培訓,極大提高了他們的種植技術。此外,海口邊檢總站還舉辦了特色養殖、面點、糕點技能培訓班,培訓村民50人,其中13人拿到了初級糕點師資格證。近年來,高園村在一系列的幫扶舉措下,基礎條件和衛生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獲評“海南省衛生村”榮譽稱號。
“剛到高園村的時候,村居環境比較差,連路燈都沒有,村民們夜間出行不方便。”第二任駐村民警甘祝全上報后,海口邊檢總站協調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實現道路亮化全覆蓋,并在村口、村道急轉彎處,小學、村委會門口安裝了減速帶、指示牌和道路轉彎鏡,確保村莊道路交通安全。此外,還投入了幫扶資金,使全村通上水泥路;實施飲水工程和提水工程,為72戶村民解決了水源問題,全村都使用上自來水;目前已添置各類垃圾桶,協調聘請專職保潔人員……
一點一滴的美好變化,村民們看在眼里、喜上心頭。“咱們移民管理警察做的都是貼心事,解決的都是村民的煩心事。”高園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陸峰感觸頗深。
2019年以來,海口邊檢總站曾多次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主要領導多次深入調研,爭取幫扶項目11個、資金98.9萬元,投入3.2萬元實施危房改造12戶,維修房屋38間。同時,協助貧困人口報銷醫療費20余萬元,開展5次義務健康體檢,發放醫療物品6萬余元;投入8.1萬元為高園小學捐贈電腦、書籍,實現適齡兒童“零輟學”。
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持之以恒。海口邊檢總站3位民警“接力”幫扶,六年如一日為高園村鄉村振興事業籌錢出力,真正做到了駐村更駐“心”,成為村民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