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茂 賀紅志 陳健翔 唐語馨 韓 波
(1.湖南省衡陽市農業氣象試驗站,湖南 衡陽 421001;2.衡陽市氣象局,湖南 衡陽 421001;3.氣象防災減災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長沙 410118)
衡邵盆地是湖南湘中盆地群衡陽盆地和邵陽盆地的統稱,所轄范圍主要包括衡陽市、邵陽市、婁底市全境及永州市北部共33 個縣級行政區。衡邵盆地受到地形、海拔高度、大氣環流等多重因素影響[1],歷年來,夏季干旱發生較重,素有“十年九旱”之稱,是湖南省干旱區之首。該區域是湖南省糧食主產區,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明顯,已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溫度植被干旱指數(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是指以歸一化植被指數(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與地表溫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為基礎,對土壤濕度進行反演。TVDI由于其計算過程簡單、基礎數據容易獲得、土壤濕度數據反演精度較高等特點,在區域尺度上土壤濕度的反演和監測[2-3]和農業干旱的監測中應用廣泛[4-5]。有學者通過應用TVDI分析區域干旱時空變化特征,發現其能很好地反映氣象干旱和農業干旱的情況[6-7]。
本研究通過NDVI和LST構建TVDI指數,并應用到衡邵盆地的干旱監測中。擬通過分析衡邵盆地TVDI的時空變化特征,進一步反映衡邵盆地干旱發生發展的時空變化特征;分析衡邵盆地TVDI空間分布特征與降水量分布特征的相關性,進一步驗證TVDI與降水量的關系。研究成果可為衡邵盆地干旱監測提供技術支撐,為干旱的氣象防災減災提供保障。
衡邵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熱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7.0~18.0 ℃,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32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765.3 mm,年內5月至10月蒸發量較大,占全年的71.8%。
本研究選擇MODIS 數據的中國合成產品MODND1M 和MODLT1M 構建TVDI,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http://www.gscloud.cn/),時間范圍為2001—2013年。TVDI的計算過程中應用投影轉換、重采樣、裁剪等方法,最后應用IDL 編程,獲得研究區域的TVDI值。應用2001—2010年的NDVI月值計算出月平均NDVI值。
Price 等[8]研究發現,當研究區植被覆蓋滿足從裸地到完全植被覆蓋時,植被指數和地表溫度構成的散點圖呈現出三角形。Sandholt 等[9]基于植被指數和地表溫度提出了溫度植被干旱指數(TVDI),并通過分析驗證了該指數在土壤水分的監測中有較好效果,能有效反映當地農業干旱的情況。TVDI計算公式為式(1)至式(3)。
式中:LSTmax和LSTmin分別為相同植被指數像元中的最大和最小地表溫度,即特征空間的干邊和濕邊;a1、b1、a2、b2分別為干邊、濕邊擬合系數。
TVDI值的變化范圍為0~1,TVDI值越大,反映出干旱程度明顯且嚴重;TVDI值越小,說明該區域較為濕潤。TVDI值越小,土壤濕度越高,反之土壤濕度越低[10]。本研究采用的TVDI分級標準見表1[11]。

表1 TVDI干旱等級劃分標準
應用WPS Office 2019、Arcgis 10.0 和ENVI5.5 軟件完成數據處理和制圖。
2013年6月至9月衡邵盆地NDVI值變化特征如圖1 所示。由圖1 可知,2013 年7 月部分地區的NDVI值略低于6月;2013年8月大部分地區NDVI值明顯低于6 月和7 月;2013 年9 月大部分地區NDVI值較8月有所增大,仍較為明顯低于6月和7月。

圖1 2013年6月至9月衡邵盆地NDVI值變化特征
2013年6月至9月衡邵盆地NDVI距平值變化特征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2013年6月衡陽東部以及邵陽西南部分地區的NDVI值開始低于歷年值;2013 年7 月衡邵盆地大部分地區的NDVI值低于歷年值;2013年8月衡邵盆地90%以上的地區NDVI值低于歷年值;2013年9月仍有大部分地區NDVI值低于歷年值,低值區面積明顯小于8月,略小于7月。

圖2 2013年6月至9月衡邵盆地NDVI值距平值
2013年6月至9月衡邵盆地TVDI值變化特征如圖3 所示。2013 年6 月衡邵盆地的中部地區出現了輕-重度干旱;7 月除西南部未出現干旱外,其他大部分地區發生重度干旱;8 月衡邵盆地旱情有所緩解,大部分地區仍有輕-重度的旱情;9 月衡陽大部分地區仍維持重度干旱,衡邵盆地其他地區旱情得到緩解或解除。

圖3 2013年6月至9月衡邵盆地TVDI值變化特征
根據氣象災害監測情況,湖南省2013 年夏旱始于6 月中旬中期,6 月底強度迅速加重,7 月底至8 月中旬為最強盛時段,重旱范圍在50%以上[12]。自2013 年6 月29 日起,湘中地區開始出現高溫,之后高溫在全省范圍逐漸發展,截至8月14日,湖南省出現了全省性、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天氣過程。隨著8 月14 日開始的臺風“尤特”外圍云系對湖南的影響,湖南省自南向北高溫天氣逐漸得到緩解,并出現了降水天氣過程;至8月19日,全省性的高溫天氣基本得到解除[13]。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導致農田蒸散量大,山塘水庫缺水嚴重,無法滿足農田灌溉需要,導致農業干旱發展迅速,衡邵盆地出現了特大農業干旱。
2013 年6 月29 日至8 月19 日,衡邵盆地降水量為13.6~175.4 mm 之間,降水量距平在-32.3%~93.7%之間(如圖4 所示)。大部分地區的降水量在110 mm 以下,較歷年偏少56.0%以上,有1/3 的縣市降水量偏少80.0%以上。降水量嚴重偏少,長時間的持續高溫,最終導致衡邵盆地干旱的嚴重發生發展。

圖4 2013年6月29日至8月19日衡邵盆地降水情況
通過干旱實況監測,2013 年衡邵干旱盆地干旱發生的最強時段為7 月底至8 月中旬。分析發現:2013 年8 月衡邵盆地的NDVI值出現明顯的降低,8月衡邵盆地NDVI距平值也明顯低于正常年份;TVDI值顯示干旱發生的最強時段在7 月,也能很好地監測到干旱發生發展到解除的過程。應用TVDI值監測干旱發生情況與區域降水量進行對比發現,TVDI監測的干旱發生區域與降水量嚴重偏少的區域具有很好的吻合性。TVDI監測的干旱發生區域主要集中在衡邵的中間盆地農業耕作區,四周的山區發生弱,能間接地反映農業干旱發生情況。
本研究應用MODIS 數據的中國合成產品的月數據,構建了TVDI值進行干旱的監測分析。研究發現,TVDI能很好地監測2013年衡邵盆地的干旱發生發展情況,為衡邵盆地的干旱監測與評估提供了新的方法與途徑。本研究應用的數據為月尺度的數據,后期需進一步做好更短時間尺度數據的應用,以便更為動態地監測干旱的發生發展情況,提高干旱監測預警的時效性、精準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