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李葉
姜蕓蕓,2004年獲得浙江大學建筑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得浙江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學位。在擔任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師以及浙江東南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EA”)建筑所所長職務期間,曾主導和參與過東業北軟智慧科創大廈等大型公共建筑綜合體,以及中鐵·海語天下、濱江·悅潮府等諸多中高端住宅的建筑設計工作。
談到近年來的幾個代表作,姜蕓蕓表示,一個得到業內外公認的優秀建筑項目,是開發商和建筑師以住戶為中心共同成就的經典。在SEA的5年里,姜蕓蕓主持設計了包括杭州濱江·翠語彩虹里、杭州濱江·潮聽映月、杭州融信·濱望雅庭、平湖榮安·留莊、寧波榮安·新月河濱、寧波榮安·林語笙花、寧波榮安·林語秋月、寧波榮安·林語芳庭、杭州濱江·悅潮府、樂清濱江·樂虹灣、寧波中鐵·海語天下在內的近20個項目。
因其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對住戶居享空間需求、建筑審美風格以及開發商總體規劃定位的平衡能力和人文情懷,姜蕓蕓被認為是一位積極倡導構建“都市村落”建筑新秩序的建筑思想者。
東業北軟:“村級留用地”鏈接“共同富裕”業態
來自浙江海寧地區的姜蕓蕓是金庸的小同鄉,也是個武俠小說迷。和姜蕓蕓聊起她的代表作,會不知不覺由建筑設計的表層話題,深入當地民眾、開發商、業主、租住戶等各方群體的深層利益關系,以及在一座城市發展進化中那些艱難的協同與表達。
姜蕓蕓在大型建筑綜合體和科技產業園等方面的代表作——東業北軟智慧科創?廈就是這樣的項目。
如今已建成的東業北軟智慧科創?廈,園區總建筑面積53000余平?? ,其中寫字樓部分約占27500余平?? ,園區綠化?積達5000平??,是以智慧科技創新產業為特?的5A級寫字樓。項目建成后,以科技創新產業為核心業態,主要引進一些電?商務企業、互聯?創新企業、專業教育培訓企業、現代商貿業企業等創新型企業入駐園區。
東業北軟智慧科創?廈項目所在地塊處于杭州城北拱墅核?區域黃金地段的“祥符板塊”,是當地祥符鎮孔家埭村的“村級留用”地塊。作為開發主體的決策者,該村領導班子既想通過寫字樓的成功開發,為村集體經濟增加穩定的租金收入,也想根據當地商圈和杭城經濟發展形勢,適當增加一些適合中長期運營的服務業態,為村民社會就業等方面帶來更多動態增長的收益來源。
同時,該項目的開發也需要照顧到項目周邊規劃中的人才公寓、居民小區等的社區居民和業主在采光等方面的公共利益。
姜蕓蕓團隊接手該案是在2012年,在隨后的4年里,該項目歷經了頗為曲折的籌備和開發理念與思路的演變。
在建筑設計的總體思路中,姜蕓蕓首先要考慮的是突出和發揮項目所在地塊的主要優勢,規避其在空間位置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這也是她一貫的理念。
該案所在的地塊,西臨已建成的豐慶路與都市水鄉——水映苑大型居民小區遙遙相望,南接金仙圩弄,北臨當時的“陸家圩村創業人才公寓”(現為VCC創業投資中心)和一處商務設施,東邊則是一條風光優美河道——花園橋港。
“這個項目西北角是祥符教堂,屬于歷史悠久的建筑是不能動的。項目正北、正西、正東側均沒有可利用的出口。同時還要考慮北側人才公寓住戶和豐慶路對面社區居民的采光問題,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姜蕓蕓分析,“但是,項目東側河流環繞,周邊環境資源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天然優勢。”
結合該地塊所在環境的優勢和劣勢,姜蕓蕓創造性地提出將該地塊分為西側的方形點樓和東側毗鄰河道的板樓,以及地塊當中的“中央綠地+下沉式小廣場”的設計思路,被甲方全面采納。
這個總體設計思路的好處是,西邊的點樓因形體關系對都市水鄉——水映苑居民小區和人才公寓的日照影響較小,同時發揮東邊板樓的臨河優勢,將標準層按“半包圍的使用空間+核心筒”的平面結構來布局。
如此一來,在主體功能區的分布上,由西向東形成了“點樓+中央綠地和下沉式廣場+臨河大板樓”的空間分布流線關系,在園區景觀秩序和主要節點上形成通透、優美而流暢的視覺感受與遞次過渡的節奏感。
小區的東南角及東北角則被設計為進入地下三層停車場的兩個出入口,經園區環路、金仙圩弄與東西兩側的花園橋路及豐慶路通達。
“如果說,你能從建筑設計總圖上讀出設計師和開發商對于周邊建筑群里那些社區居民和園區鄰居們的善意和情懷,那么你也能從一幢建筑內部的平面設計和功能布局來讀懂建筑師的心聲。”姜蕓蕓深有感觸地說,“我始終慶幸,在我的職業生涯中,遇到了一些有長線發展眼光、有底線的開發商與合作者,讓我有機會實現一些長遠的設計意圖。”
據了解,為了盡量發揮項目周邊的有利因素,姜蕓蕓在該案的平面設計中也進行了創造性的功能布局。比如,西側的“點樓”標準層面積(37.6m×37.6m)比東側標準層面積(64.2m×64.2m)要小一些,為了確保每層住戶都能充分享用采光、通風,以及使用衛生間等公共設施的便利,點樓的平面布局采用了將包含了樓梯、電梯、設備等的“核心筒”置于正中的環繞式布局。
“除了‘核心筒的布局,我們在設計中盡量減少了柱子和隔墻的數量,為小業主留出了更大的空間處理余地。”姜蕓蕓,“我們把每一層的空間都處理得非常干凈,整個空間里幾乎看不到多余的柱子和隔墻在干擾視線。”
這樣布局一方面便于小業主按戶型整體出租或者分隔出租使用空間。同時,也避免了一些需求空間較大的租住戶為了拓展空間,打掉隔墻,甚至砸掉那些看上去多余的柱子而留下潛在的風險與隱患。“在傳統的設計和建筑形態中,有些地方砸完以后,往往會涉及改變和挪移消防栓等預留功能設施的位置等問題,更會涉及改動設施位置后消防等相關功能的匹配等問題,給業主、物業管理部門,以及周邊住戶帶來無盡的煩惱。”姜蕓蕓說。
在東業北軟其他設計元素方面,姜蕓蕓也充分營造了“讓人愿意沉浸式停留在其中”的居享空間氛圍,如現代感十足、兼具美觀性和安全性的豎向線條外立面,10m挑?? 廳、精裝洗?間和電梯廳等公共配套設施,致?于打造出最有?情味的辦公社區。
此外,還有一個事關當地民眾“共同富裕”經濟業態的“伏筆”值得一提:在毗鄰中央綠地花園的東南園區入口處,姜蕓蕓設計了一個下沉式的南廣場(下沉約1.8m),這個小廣場是預留出來給業主作為開發各種配套服務業態的功能區,希望能為當地村民創造更多就業以及分紅等增加收益的機會。
海語天下:穿越三進大庭院、曲徑通幽回家路
作為一個設計經驗豐富的團隊領導者,在中鐵·海語天下和濱江·悅潮府之類住宅項目的設計中,除了通常需要考慮的地塊優劣因素,姜蕓蕓及其團隊還在滿足甲方需求的基礎上,盡可能考慮到業主在其中的長期居住感受和潛在需求,把地塊特色優勢轉化為社區居民的長期“居享”空間和公共福利。
海語天下是姜蕓蕓主持設計的中高端住宅案例之一,充分體現了上述設計理念。
該地塊位于寧波市海曙區的核心區域,總用地面積88957㎡,總建筑面積3405351㎡。地塊西接麗園南路,東臨風光宜人的廟前河。但也有兩個不利的制約因素:一是地塊東北與南苑隔街相望有一家幼兒園,而項目的南側則是不利于出行的環城高架路。
結合上述地塊與周邊已有建筑和景觀在空間關系構成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姜蕓蕓將項目地塊內的24幢樓(其中一幢為物業配套設施)采用中軸對稱的總圖排布方式,11層以上的高層安排在北側,11層以下的花園洋房排布于毗鄰繞城高架的地塊南側,總體形成南低北高的空間關系,減少臨城高速的套數,從而化解繞城高速對高層組團部分項目銷售的潛在不利因素。同時打造出一梯兩戶,獨立電梯廳入戶,最大標準層戶型擁有“3開間大陽臺、5開間大面寬”的面南大橫廳戶型空間。姜蕓蕓說:“如果項目是在杭城,我們項目組的同事都想買一套!”
海語天下的第二個亮點是在總體流線設計上突出了建筑秩序與景觀美學的自然融合。在設計師排布的景觀節點引導下,業主和游客從沿街綠化帶來到前場地景,再到水池景墻,最終穿越河畔步道行至展示中心,一系列與周邊環境相融的細節,營造出光影入畫的歸屬感。
這種“歸屬感”還進一步延伸發揮到社區內部景觀秩序中。由北側的主入口處開始,姜蕓蕓設計團隊沿著中軸線布局,排布了多個景觀節點,形成三進庭院式半圍合的社區景觀縱深感,主要道路輔以四通八達、曲徑通幽的小道,與小區內24棟建筑相連。
這種越走越安靜、越走越放松、舒心的感覺,被姜蕓蕓形象地概括為“一條儀式感十足的回家路”。
悅潮府:“移步換景”園林派,精致典雅品質感
在海語天下等中高端項目中,姜蕓蕓團隊善于發揮地理環境優勢,為業主營造一種簡潔而走心的“高級感”,而在濱江·悅潮府之類針對都市青年剛需群體的小戶型精裝修項目中,小中見大、精致而典雅的“品質感”則得以充分表達。
濱江·悅潮府建成后的總體量為11萬㎡,容積率為2.2。一共規劃10幢18層的可售高層和1幢公租房,項目最大的亮點是采用圍合布局,圍繞中央大花園和泳池為核心的景觀區營造出一個的花園與水系相映成趣的精品社區。
據姜蕓蕓介紹,該地塊西臨寧稅路,南接天得路,最大的不利因素是東北角有鐵路通過,北側的建設三路還有與鐵路下穿隧道相連的一段下坡道。
不過,就這個地塊整體來看,姜蕓蕓認為還是比較規整的。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在建筑平面總圖的設計中,將11幢高層建筑基本按照貼邊排布,給中央景觀區留出了1萬多平方米的園林造景區域,從而提升了該項目所屬樓盤的公共居享空間價值和景觀視覺上的通透感。
經過建筑格局和關系上的這些處理,該項目整體形成了立體園景與建筑圍合式布局,360°環抱式擁攬中央景觀的總體景觀秩序,其超大樓間距的寰幕視野,南北通透的方正格局,全明精制的光景空間,以堆坡和分層設計手法營造的富有立體感的大花園,以及與小區大面積玻璃立面和游泳池彼此含攝映照的藍天、白云等等四時變幻不居的景觀元素,都成為吸引潛在買家的亮點。
此外,該項目還有一個優點:緊鄰2號線和7號線雙地鐵,3站直達奧體;緊鄰建設三路、市心路等黃金干道,其通達全城的通勤優勢也為項目加分不少,因而一開盤即呈現出“開發商根本不愁賣”的銷售盛況。
然而,盡管房子好賣,不存在“化容”壓力,開發商依然愿意拿出一萬多平米給小區居民營造一個可長期擁有的中央景觀帶,這正是姜蕓蕓感動的地方。
不過,在濱江·悅潮府的設計中,也有姜蕓蕓感到些微遺憾之處,那就是——沒有更充分考慮到項目東北的鐵路對于業主日常居住細節的實際影響。
姜蕓蕓團隊在當初的設計中,對于緊鄰高鐵的那棟樓的處理,是將邊套小戶型排布于靠近高鐵的一側,盡量減少臨鐵路一側的臥室數量。
“項目建成后,我實地去看了一下,鐵路對這些住戶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姜蕓蕓回憶說:“為了減小噪音對住戶的影響,開發商給靠近高鐵的房間加裝了新風系統和三層玻璃,從而使住戶關上窗子休息時,基本上不受噪音的影響。”
談到開發商給住戶加裝新風系統和三層玻璃等優化措施,姜蕓蕓深有感觸,“濱江集團的精品意識就體現在這些專業人士能看明白,住戶能切身體驗到的居享細節上。”
后來,在距濱江·悅潮府不遠處的另一個地塊上的建筑設計中,姜蕓蕓向負責該項目的設計師團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戶型增加一個南向面寬,將起居室和臥室全部放在背對高鐵一側的南側,將廚房、衛生間等使用率較低的室內空間,排布于靠鐵路的一側,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高鐵噪音對住戶及其家人日常生活的影響。令她欣慰的是,這個建議被負責該地塊的設計師團隊和開發商采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