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 ?要:農村圖書館作為鄉村最直接、最前沿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中承擔著傳承弘揚優秀民俗風情、保存特色文化遺產及拓創文旅產品等作用。為此,在鄉村全面振興視域下,通過對武威市區域內部分農村圖書館進行走訪調研,了解到農村圖書館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存在基礎建設活力不足、服務效能不高、受眾群體素養較低等短板弱項,之后,在分析農村圖書館在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作用基礎上,據實從農村圖書館基建、受眾群體、社會參與主體等方面提出優化建議。
關鍵詞:農村;圖書館;鄉風文明;武威市
中圖分類號:F8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4-0155-03
引言
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進階段,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日益凸顯。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靈魂所在,在營造良好人文環境、激活鄉村生機活力、凝聚團結奮進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驅動作用,且日漸受到更多人及群體的重視與關注。而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作為農村最基礎的文化陣地,在提升村民文化素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時代新風尚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近些年,武威市區域鄉鎮農村基層圖書館(農家書屋)建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特別在基礎設施、管理設備、書籍資源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并呈現出持續向好態勢。然而,面對鄉村全面振興對農村精神文化方面提出的新挑戰,農村圖書館亟需守正創新、與時俱進,探尋更優路徑。為此,本文在鄉村全面振興視域下以鄉風文明建設為突破口,依托農村圖書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的有關研究理論基礎,按照甘肅省武威市現有行政隸屬關系,在三縣一區分別隨機抽取60個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進行走訪調研,了解當前該區域內農村圖書館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中面臨的挑戰,意圖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為武威市農村圖書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尋求更好的路徑。
一、鄉村全面振興視域下農村圖書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概況
甘肅省武威市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甘肅省中南部,是古絲綢之路進入河西地區的東大門,處于隴西海蘭行經濟帶及甘肅蘭銀寧經濟輻射圈中心區域。武威市位于我國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形復雜多樣,常年受到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侵襲,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武威市現轄三縣一區,包括民勤縣、古浪縣、天祝縣和涼州區,域內現有93個鄉鎮農村地區已實現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全覆蓋。該區域內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藏書量均在3 000冊以上,涵蓋社會科學類、文藝類、報紙類等50多個種類,均設置了借閱室、配置了管理人員等,基礎運維機構初步形成。近些年,武威市的農村圖書館在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鑄牢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等方面發揮了“精神糧倉”作用,為全力營造“書香武威”夯實了基礎;同時,面對鄉村全面振興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正探索突破傳統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局限性,向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文化服務和集群數字化服務等系列現代化圖書館轉變。
二、農村圖書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
(一)基礎建設活力不足
1.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經費保障不足。調研發現,武威市農村圖書館初期建設多為縣區政府財政撥款配套修建,部分為有關機構或部門捐贈籌建,在后期運行與維護中劃撥經費嚴重不足,致使基礎設施缺乏維護、功能作用發揮較低。對村民訪談得知,大部分農村圖書館在基礎設備配置、文獻資料更新、現代化管理等方面無法滿足當前農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甚至一些鄉鎮存在未正常運行的現象。
2.館藏文獻資源匱乏,規范化程度較低。大部分農村圖書館文獻資料多為應付上級檢查或突破項目指標而購置擺放,后期跟進更新不夠,現存數量不多且過于陳舊,部分館藏文獻資源適用性不強。例如,個別農業技術資料概括性過于籠統,技術產生地域和試驗數據距離當地較遠,脫離當地實際;部分館藏文獻資源結構不合理,理論書籍過多,適用閱讀資源不足,特別是適用于農村老年人養生的資料少之又少。大部分農村圖書館由于經費緊張或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對館藏文獻資源購置缺乏針對性,只有極少數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存有電子類圖書資源。大多數農村圖書館對文獻資源分類和編碼排放缺乏專業性,導致借閱過程復雜,引發讀者不滿。
(二)服務效能有待提高
1.缺乏高素養專業管理團隊。調研發現,當前該區域內農村圖書館工作人員多為鄉鎮干部兼職或者臨時聘用人員,如村干部,缺乏專業圖書管理素養,很難應對鄉風文明建設對農村圖書館的要求。而且部分鄉鎮對農村圖書館認識偏頗,對其助推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2.文化資源供給特色不鮮明。大部分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很少能夠按照農民實際需求購置書籍,尤其對所在區域特色農村文化資源、人物傳記、宗族家譜、民間曲藝等鄉土文化缺乏系統整理和保存,致使特色鄉土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作用發揮不夠。
3.服務理念落后亟需轉變。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影響,大部分鄉村領導對農村圖書館(農家書屋)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作用認識不到位。現有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服務理念,使得農村圖書館職能發揮不充分。從走訪中得知,部分圖書館存在不愿提供解讀、查閱等服務,部分人員認為其就是為應付上級部門檢查而建立的,對如何利用其開展加強鄉村文明建設沒有頭緒。個別村的農家書屋常年沒有對外開放,閱覽室內衛生狀況較差,書架落滿灰塵,無人打掃,即使有讀者上門,看到如此情況,也會回避不進入。
(三)受眾群體素養較低
1.教育程度不高,文化認知能力較低。根據《2022年武威市統計年鑒》農村居民文化程度調研結果得知,該區域內鄉村居民受初中教育程度尚未達到50%,高中教育程度不到10%,上過大學的人員不到5%,再加上農村老年化程度日漸加劇,受到整體文化素質制約,村民的業余活動多集中在看影視、玩手機、設牌局等,對文化生活追求缺乏興趣。
2.思想閉塞,缺乏參與文化建設激情。鄉村居民大多從事農耕、養殖等體力勞作活動,閑余時間大多通過低俗娛樂進行放松調整,對精神文化需求較低,日久思想逐步封固僵化,難以形成良好文化氛圍。同時,大多數居民側重追求眼前或物質利益,對區域內特色鄉土文化缺乏歸屬感和自豪感,很難在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激發自身活力。
(四)綜合服務機制不健全
1.缺乏科學管理機制。農村圖書館在農村文化服務中具有公益性,館內理應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或建立規范性運營流程。然而調研中發現,大部分農村圖書館沒有嚴格執行行業標準,有的缺乏完整的借閱制度或未按照規定執行借閱;有的缺乏激勵和約束機制,導致管理人員服務意識淡薄,尤其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群體關懷不夠,如存在隨意開關門、新書不外借、鄉鎮干部長期將圖書占為己有等現象。
2.社會力量支持不夠。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圖書館多以捐贈圖書或者資金方式進行。經走訪發現,大部分農村圖書館內捐贈所得的圖書內容陳舊,或者雜志類居多,對提高農戶文化素能、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作用較小;同時,參與鄉村特色文化資源挖掘和保護的地方人才嚴重不足,社會力量參與較少。
3.現代化信息技術支撐不夠。目前,該區域內農村圖書館網絡信息化普及率很低,大部分采取人工登記的方式借閱,未建立數字化檢索系統,沒有完備的現代化管理設備或電子閱讀設施。
三、鄉村全面振興視域下農村圖書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的優化對策
(一)強化農村圖書館主體建設
1.加強基礎設施配置。在鄉村全面振興視域下,隨著鄉村居民對精神文化需求日漸加劇,農村圖書館的職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政府部門亟須對其基建和現代化設備配置給予經費傾斜與保障。一是修建標準館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法規要求,有關責任單位可采取申請財政撥款、募捐等方式籌集資金,對農村圖書館館舍、書架、閱讀平臺等系列配套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升級,為鄉村居民借閱構建舒適環境。二是引進現代化信息技術[2]。農村圖書館相對較為分散,村民奔波路程較遠,可嘗試引進現代化信息技術,如建立電子圖書館公眾號、電子下載終端機等方式為農戶提供豐富多樣的影像、音頻等文化資源。
2.整合組建專業人才隊伍。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需要一支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發揮農村圖書館職能更需要一批懂圖書管理、善于挖掘特色鄉風民俗、精通撰寫地方志的復合型人才[3]。一是引進復合型專業人才。武威市可通過激勵機制向高校引進專業人才,或者針對該區域農村圖書管理現狀設置特崗和高校簽訂定向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引進高素能科技人才全面提升該區域文化創新管理與服務的綜合效能。二是培育提升管理人員。通過招考或選拔一批熱愛從事農村文化管理的人員,通過對其進行系統教育培訓,提高其從事農村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素養。
(二)提升受眾群體內生動力
1.提高鄉村居民文化水平。農村圖書館作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導引者,聚焦鄉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應通過社區教育、網絡教育、科普下鄉等方式激發村民學習文化知識的興趣,從而增加其對農村基層圖書館的認可度。
2.培育鄉風文明建設意識。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中可依托農村圖書館提高廣大村民的文化素養和村民文化意識。通過多樣宣傳和文藝匯演等文化活動,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挖掘和建設特色鄉風文化,鼓勵村民主動參與保護和弘揚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逐漸摒棄陳規陋習、轉變思想觀念,營造全面振興鄉村良好文化氛圍。
(三)提高鄉風文明建設效能
1.聚焦文化需求開展活動。農村圖書館作為提供村民科學文化與信息技術的重要途徑,可以按照所在區域鄉風民俗、產業結構、村民年齡結構等特征,貼近廣大村民切身實際,提供選擇性文化服務,打破“死讀書、讀死書”文化活動盲區[4]。同時,在文化服務形式上,創新融合本土特色文化,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用“菜單式、訂單式”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吸引村民積極參與到所在區域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中來。
2.系統挖掘特色文化民俗。發掘特色鄉土文化作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借助農村圖書館幫助村民系統了解所在區域內特色鄉土文化內涵,引導他們運用現代化技術保護和弘揚非物質文化,創新開發出特色文旅融合產品,從而強化該區域特色文化賦能助推文化振興。例如,民勤縣可以借助沙漠資源進行渲染開發,形成系統文化旅游資源;古浪縣可依托“八步沙”林場弘揚與傳承武威防沙治沙精神;天祝縣可以依托藏族風情民俗及飲食習慣等進行開發。
(四)匯聚社會參與共建合力
1.健全各項運維機制。要想充分發揮農村圖書館自身優勢,就要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管理、維護和激勵機制,進而為鄉風文明建設保駕護航。在基礎建設方面,需要制定定期更新或修繕制度;人員配置方面,需要建立科學選拔機制和長效管理、培訓機制,重點向文化專業大學生、本地鄉賢、非遺傳人等文化特長群體予以傾斜;監管與激勵機制方面,要制定建立鄉村圖書館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考評體系和對應激勵機制,可引進第三方評價機構進行評估,確保監管和評價的標準性和真實性;職權分工方面,要制定權責明確的權利與職責清單,尤其要對鄉風文明建設任務制定考核指標和任務清單。同時,要定期與上級部門對接互動,實現信息互通,多爭取扶持政策與項目支持,進而激發村民熱情和管理人員激情,引導更多有志之士參與到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來。
2.邀請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圖書館助推鄉風文明建設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共建。在行政隸屬上可嘗試在鄉鎮區黨委政府領導下與縣區文旅部門、宣傳部門聯絡對接,形成優勢互補、合力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驅動力。政府出面與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社會群體進行合作,按照村域特色圍繞鄉愁進行特色文化挖掘與整合。比如,與縣史志辦、檔案館合著村志村史,與文化館及博物館對非遺與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存檔與設置專屬展柜進行展覽,進一步增強縣域文化自信;與縣圖書館開展協作,對圖書編目、上架、排架、借閱等進行規范化操作。同時,也讓村民看到共建鄉風文明勞動的成果,吸引更多村民參與共建,彰顯人文情懷。
參考文獻:
[1]? ?趙龍英.農村圖書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路徑創新研究:以貴州農村圖書館建設項目為例[J].嶺南學刊,2022(4):116-122.
[2]? ?張政,曾慧.鄉村振興總要求下的農村圖書館信息服務策略[J].農業與技術,2021,41(15):153-155.
[3]? ?李珍.農村圖書館:新農村建設的有益助推[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51-154.
[4]? ?蔣紅.高校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圖書館建設服務探析[J].科技廣場,2009(8):63-64.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