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明芬

我喜歡獨處,將自己坐定成一棵老樹。聽風聽雨、賞花賞月,永遠自我愉悅。亦如一位看透紅塵的老僧,知曉光陰長短自有定數,明白故事悲歡都有結局。獨處的時候就愛萬物情深,看遠山上的云從山頂飄到半山腰,看雀鳥飛來飛去忙碌地銜枝筑巢,再煮一壺茉莉花茶,透過裊裊茶煙,叩問前塵往事,追尋內心渴求。不孤獨,不寂寞,不被任何事情煩擾,只順從內心的聲音,在歲月的光影里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獨處時,會將自己看成清風朗月,瀟灑而又自在。既不關心明天天氣如何,也不管將會經歷何種事情,目光所及只在當下。比如,院子里的芍藥在早晨開花了,紅色的雍容華貴,白色的端麗清雅,一紅一白是此時此刻最美的風景。又或者夜晚的時候一只蛙和一只蟬相約造訪庭院,它們的聲音此起彼伏,流出了綠色的音符,奏出了一首令人如癡如醉的神曲。
獨處時容易將身心放空,讓自己也成為一株草木或是一只蟲獸,既關注此刻的生長狀態,也盡情欣賞明月和星辰的光芒。獨處的光陰像是一壇被窖藏在桃花樹下的老酒,素手輕啟壇口,一股濃香便會直直地撲入鼻腔。輕抿一口,就仿佛成了江湖俠客,一人一劍,縱馬高歌。
一個人獨處時,會將自己當作木碗陶罐,樸素而又安靜。那些壇壇罐罐只愛蹲守在一個有光的角落,默默思考自然、生命和流逝的時間。自然的張力在萬物生長,生命的領悟在不停遇見,而流逝的時間呢,在無數的回憶碎片里被重提。其實,光陰從不大氣,它會記住我們人生里的所有細節。每時每刻我們都在經歷風雨,許是祝愿,許是錘煉,于是生活總有萬般模樣。有時風和日麗,有時狂風暴雨,更有飽滿、殘缺、激進、平和、靈動、木訥……有同有異,滋味就含在這千萬種變化中。
我享受獨處,是因為知曉一飯一蔬、一燈一影的樸素里都有被凝固的時光,那些舊物的風華、那些平淡的瞬間已然將這世間最美的山水像食物一樣裹住,也許剝開一層是酸澀的口感,也許剝開一層是蜜糖般的清甜。突然發現生命里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安安穩穩地過好每一天。不管生活是風情萬種、明眸善睞的女子,抑或者沉默平淡、笨重呆板的老者,我們都應對光陰抱有最大的敬意,并要以最大的努力活成一朵蓮,在瀲滟的水色中靜靜地長成一道風景。
一個人獨處時,會將自己比作云水老鎮,雅靜而又平和。不必有人冒雨而來,在某個茶舍與我重逢;不必有人跨越湖海,在落日前與我一起抵達山頂。更多的時候我們就當萍水相逢的過客,去過各自的人間煙火。不用去深究詩人和古鎮究竟有何種情緣,不用去問當年的柴扉木門是不是今日的高門大樓,過往種種已化為齏粉,無足輕重了,再無須沉溺往日的輝煌或者苦痛。且聽松濤聲吧,聽松針掉落在山寺的門前,然后有鐘聲驚醒一座老鎮。街角的叫賣聲在風里時斷時續,在槐樹巷講《白蛇傳》的老人的聲音一如既往地洪亮,人來人往熱鬧不變……看吧,無論晴雨,時光依舊這樣悠然而富有情韻。去奔向你最向往的人間煙火吧,奔向熱烈、盛大、悠遠、神秘……奔向你心中的盞盞風月。
獨處像一朵水上的漂萍,又像一間古舊的老屋,自有清歡和韻味。獨處是面對紛繁世界的一種從容。獨處時更易審視內心,豐富自我精神。就算是變成了秋樹上一粒孤零零的鳥巢,也覺月亮好看,太陽溫柔,也將寒鴉當成知己。獨處是領悟世事悲歡后的一種成熟。獨處時更易看清生離死別、陰晴圓缺的恒常所在,便不會將自己陷入永久的困窘與迷茫。獨處是一抹照見內心的明亮,獨處是在與自己對話。身在廟宇高堂也好,做個江渚魚樵也罷,在自我的那方天地之中總能觸碰到最溫暖的光芒和最真實的渴望。給自己一段獨處時光吧,去獨自品味和珍藏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