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明 陳莎 韋欣言

醫學院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是極為重要的時代課題,一方面,醫學院校學生黨員需要不斷提升黨員意識和黨性修養;另一方面,醫學院校學生黨員的黨性建設不僅關乎個人發展,更關乎院校醫學專業的發展和國家醫療事業的進步。G省Y醫學院地處革命老區,應健全黨支部工作方式,豐富黨員黨性教育載體的黨員黨性教育路徑,增強育人實效。
黨的二十大后,加強黨員黨性教育的價值愈發凸顯,堅持不懈地深耕黨性教育,是深入貫徹落實從嚴治黨的重要基石,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要條件。G省Y醫學院為區直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革命老區,紅色基因深深根植于學校立德樹人目標中,黨的二十大以來,Y醫學院緊跟時代旋律,著力培養更高水平醫學人才,專注黨的人才培育。作為未來社會主義醫療健康事業繼承者的醫學生,他們在保障人們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醫學院校的學生黨員,作為醫學生的“先鋒模范”,要樹立更高的行為準則。然而,高等教育的普及度在不斷提高,當前的醫學生黨員主要為00后,他們的成長環境和生活條件超過了過去的幾代人,但他們面臨的生活環境也更加復雜,受到多元化文化、新型網絡媒體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政治覺悟和理論素養有所降低。此外,由于醫學生的培養周期長且層次多樣,醫學院校在對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上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深入研究和把握醫學院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補足其精神上的“鈣”,在當前醫學院校黨建工作中刻不容緩。
黨性教育的基本理論
“馬克思主義科學觀”是對科學本質、結構功能、運動機制和發展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屬于可知論范疇,它構成了一個時代人類科學意識的核心理念,各級黨組織在其指引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黨性教育,其主旨就是提升黨員對于組織的理解,進一步鞏固黨的建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弊灾袊伯a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后,黨內發起了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把黨性教育作為共產黨人塑造個人品格的必修課,由此激勵黨員發揚模范作用,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保持領導地位和純潔性的關鍵。[1]對醫學院校的學生黨員強化黨性教育,有利于重建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養,推動全面發展,對形成嚴謹的學風和優良的校風有極重大的意義。
醫學院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現狀
(一)醫學生黨員入黨動機不夠端正
醫學生加入黨組織的原因并不純粹,缺乏穩固的政治理念和觀點。目前,醫學生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為了使自己能夠在求職就業時脫穎而出,緩解就業焦慮,他們用各種砝碼和光環裝飾自己。于是,有的學生急于進入黨組織,以此來證明自己優秀;有的學生認為入黨成為黨員是“有面子”“有優越感”的一種手段;還有部分學生只是聽從父母的安排或跟風,對入黨的概念不清晰。這些不純的入黨動機,使得醫學生黨員入黨前后表現不一,積極性降低,給醫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工作帶來了阻礙。
(二)醫學生黨員理論學習缺乏主動性
部分醫學生成為黨員后,他們認為入黨前已經掌握了黨的基本理念知識,通過了黨組織的考驗,完成了積極分子培訓,覺得無需再嚴格約束自己,也沒必要再使用黨的思想武裝自己。因此,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漸減弱,對自己的要求也變得寬松,時常以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身體不適為借口,不積極參與黨組織的活動,對時事政治也漠不關心,缺乏政治敏感度,缺乏足夠的信心和自信來宣傳黨的理論和政策。G省Y醫學院在實習生黨員的學習上存在類似問題,黨員外出實習和黨支部缺少聯系,實習任務中忽略主動學習等,上述因素直接或間接削弱了大學生黨員發揮引領作用,導致黨組織失去活力,無法吸收先進思想,停滯不前。
(三)對醫學生黨員教育的監督和評價機制不足
一些學生在加入黨組織后,出現思想懈怠、參加黨組織生活不積極的現象,主要原因是高?;鶎狱h組織對黨員后續教育的監督和評價體系存在不足。許多黨組織尚未建立完善、科學的監督和評價機制,要么制定了卻束之高閣,要么僅停留在紙面上,實際行動中未能落實。許多醫學生黨員在加入黨組織后,對黨沒有歸屬感,感受不到黨組織的“存在”,也不在乎周圍同學的看法,其他政治信念不夠堅定的醫學生黨員也跟著隨波逐流。實習醫學生黨員這一群體在實習期間,其黨內生活應由所在實習醫院負責,然而,由于學校黨建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學校與實習醫院之間的銜接不暢,造成學校的黨支部很難管到這一群體,實習醫院又不想管,進而使實習醫學生黨員的再教育出現盲點。
(四)基層黨務工作隊伍建設薄弱
許多高校的黨務工作隊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擁有一支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基層黨務工作隊伍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黨性教育的基礎和保障。[2]首先,伴隨著高校不斷擴大招生,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化”,學生黨員人數持續增長,這無疑加大了黨務工作者的工作負擔。其次,許多高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是由各二級學院的輔導員負責,但他們還需要處理學生的日常事務、心理輔導、學風建設以及大量的行政工作,這就使他們很難把更多精力放在醫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上,并且由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主力的輔導員隊伍人員不穩定,流動大,組成大都是年紀輕、經驗少、政治理論水平不高的黨務工作隊伍,在指導和教育學生黨員時比較稚嫩。此外,高校關于基層黨務工作的培訓籠統且少,很難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導致很多年紀輕、經驗少的輔導員政治理論水平提不上去,開展黨建工作很吃力。最后,作為醫學院校的輔導員,很多非醫學專業出身,對于醫學生的培養和教育模式的認識還不是很好,黨員教育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很難具體分析,理論和實踐不能很好地聯系起來。
(五)醫學院培養學生黨員方式過于單一
目前,許多醫學院校黨員培訓路徑主要集中在入黨前的基本培訓,不夠深入到醫學生黨員日常習慣培養,培養方式和內容不夠豐富,不能做到與時俱進,緊緊貼合醫學生黨員的成長成才規律。學生黨支部作為培養醫學生黨員的重要抓手,組織的活動內容比較欠缺和多流于形式,使醫學生黨員沒有歸屬感和認同感,起不到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G省Y醫學院學生黨員黨性教育路徑及對策
醫學院校園文化在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載體作用,醫學生黨員借助黨支部、學生組織、班級等校園文化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黨性教育,這些載體具有約束和規范性,并且本身具有自我管理、黨性教育和自我服務的特點,在發揮醫學生黨員模范作用和提高醫學生黨員自身素質方面起到關鍵作用。[3]
(一)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標準》中明確規定,黨建工作是思政教育的驅動力,也是大學生的成長伙伴和學生事務的落實者。[3]在倡導優良的班風、校風和學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學校穩健發展的軌跡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國家重大會議、活動或紀念日等期間,黨支部會依照學校的具體情況,策劃多種教育活動。G省Y醫學院運用雙周三的“三三三政治理論學習”“三會一課”制度,主題黨日活動,以及民主評議黨員等各種措施,確保每個醫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學習。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的二十大二中全會精神的理解,對教育政策和教育熱點進行專項研究,以此提升黨員的政治意識,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灌輸教育模式,發揮學生黨員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培養學生黨員的主體地位和意識。例如:對于G省Y醫學院的學生黨員,鼓勵他們開展微型黨課,成立黨史知識傳播團,以及提供志愿義診服務等活動。這樣不僅賦予他們更大的自由度,也能讓他們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融入到個人成長中,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以及被人信賴的接班人。在黨支部進行集體活動時,對在校黨員和實習黨員進行了差別化的管理和教育,并利用“兩微一端一抖”等新型網絡媒體創立黨員教育平臺,確保在校黨員、實習黨員以及畢業班的求職黨員能夠過上正常的組織生活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民主評議黨員,組織黨員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常規性的意識教育。
(二)持續鞏固班級管理黨團建設成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指出:“班級構成了學生黨性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務的核心組織平臺?!边@個平臺為學生黨員進行自治管理和展現自我才華,創造了一條途徑。[4]通過訪談G省Y醫學院多位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深輔導員發現,工作中表現優秀的絕大多數學生干部都是學生黨員,他們的學業成績同樣出色。同時,一個優秀的班級文化氛圍可以感染學生黨員,讓他們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踐行文明禮儀,提高集體榮譽感。在這種氛圍中,個人與集體相互影響,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充分發揮班級集體的黨性教育功能,推動學生黨員全面健康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支部建在班上”和“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的高校黨建工作目標后,學生黨支部與班級的融合更加緊密。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黨員在班級管理和建設過程中發揮著示范作用,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平臺以及展示才華、提升自我形象的機會。班級與黨支部分工明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支部活動、主題班會和其他活動將拓展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空間,充分激發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發展。
(三)探索盤活學生組織潛力來提升黨員素質
按照《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章程》第一章第二條指出,學生團體的主要職責已清晰闡述:“大學生團體應致力于提升總體道德、智力和體質,同時也應團結、引導學生們積極愛國,并培養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蓖瑫r也強調了學生團體應扮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黨性教育”的倡導角色。[5]基于這個原因,學生團體是對學生黨員進行黨性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可忽視。學生組織在協助學生黨員開展黨性教育、提升學生黨性教育能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學生組織設有涵蓋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的部門,為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提供支持和幫助,滿足廣大同學的不同需求,增強學生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效,為學生黨員進行黨性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學生團體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學生黨員愛參與的活動來推動學生黨員的全面成長,進一步增進學生黨員的全方位素養,充分發掘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潛能。G省Y醫學院學生組織設置黨員先鋒崗,一部門一先鋒,對接學校班級,成立群眾監督工作組,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對學生黨員進行深入、多方位的監督和評價。
(四)深入挖掘網絡平臺優勢推進黨員黨性教育深度
黨組織將黨員教育與前沿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創新做法,就是利用網絡平臺對醫學生黨員進行持續教育,在網絡中實行大學生黨建工作是信息時代的需求,也是學生黨員生涯教育的需求,因此,網絡無疑會變成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主要途徑。[6]在學生黨員黨性教育方面,網絡這一新載體優于傳統渠道,能夠突出黨性教育的自主性,增強黨性教育的選擇性,擴大黨性教育的覆蓋面,提高黨性教育的針對性。新時代大學生越來越傾向于使用網絡載體,“學習強國”和“騰訊QQ”軟件作為傳播國家發展動態的兩大網絡載體,可以輕松地把黨的思想理論融入到學生黨員日常生活中,學生黨員可以從中學習到黨的理論和思想經驗。G省Y醫學院積極鼓勵學生黨員利用“學習強國”軟件增強自我學習,并建立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黨員QQ群和學生黨支部“到夢空間”,每天發布時事新聞和學習心得,以擴大學習范圍。
(五)厚植紅色文化筑牢黨性根基
依托省內紅色資源優勢,豐富黨性教育內容,讓紅色教育成為學生黨員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引導廣大學生黨員牢記初心使命,賡續紅色基因。G省Y醫學院持續推動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建設工作,有效利用學校附近的革命紀念館、起義紀念碑、紅軍軍部舊址、農民運動辦事處舊址、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引導學生黨員學習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增強他們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同時,積極組織學生黨員開展送醫送藥、愛心義診、健康知識講座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黨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人民群眾的疾苦和需要,感受革命先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努力成為新時代的優秀黨員。
結 語
醫學院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關系到國家未來醫療事業的發展,肩負著保護人們生命與健康的重大責任,也是踐行高?!盀辄h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盡管在黨性教育過程中仍有諸多困境,但高校以最新的政策文件精神為指引,結合自身實際,掌握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必會切實提升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張文顯:《中國式國家治理新形態》,載《治理研究》,2023,39(01):2-27+157頁。
[2]丁顥、王瑩、萬鵬飛:《對醫學院校大學生黨員再教育的思考》,載《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4):246-248頁。
[3]黃月圓:《醫學院校大學生黨員自我教育的載體探究》,載《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3,25(05):647-649頁。
[4]《加大力度 增強實效——訪共青團廣西區委書記余遠輝》,載《當代廣西》,2005(07):14頁。
[5]劉愛玲:《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回顧與展望》,載《觀察與思考》,2021(10):27-37頁。
[6]張紅、盧楊、趙國棟等:《醫學院校學生黨支部工作方式和內容的創新性研究》,載《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1):253-254頁。
作者簡介
劉嘉明 右江民族醫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
陳 莎 右江民族醫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韋欣言 右江民族醫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