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縣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中心
近年來,陜西子洲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圍繞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這一總目標,聚力項目審批提速、企業服務提質、政務服務提標、監管執法提效四大突破行動,不斷夯實主體責任、完善制度建設、優化辦事流程、強化督導考核,探索出了一套營商環境“子洲樣板”,縣域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探索路徑
1、統一的領導體制,全縣一盤棋
構建齊抓共管工作格局,縣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班子都將營商環境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專題督導調研,協調推進。建立了全縣優化營商環境聯席會議制度,下設20個專項小組,及時研究解決堵點、卡點、難點問題。構建“1+5”營商環境工作體系,圍繞貫徹實施《營商環境條例》這一條主線,構建了推進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充滿活力的經濟環境、風清氣正的法制環境、重信守諾的信用環境、共建共治的社會環境等5個營商板塊,按照“五抓六最”(即:抓專項治理、抓對標提升、抓效能提高、抓服務保障、抓信用監管;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工作思路同步推進、同向發力,用不斷優化的營商“軟”環境提升子洲發展的“硬”實力。
2、讓企業家站“C”位,全縣一張圖
發出了“像尊重老師一樣尊重企業老總,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客人”的動員令,聚焦企業關切,探索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項硬舉措。一是加強政務大廳“辦不成事”窗口管理,讓前來辦事的人在遇到行政審批“疑難雜癥”問題時,有“門”可進、難事能辦。二是實行代辦專班“全代辦”機制,1個服務對象由1個工作人員專職幫辦代辦,全程跟進,為企業及群眾提供“一對一、全方位、保姆式”幫辦代辦服務。三是推行“一把手”坐窗受理,分管縣級領導每月一次,部門領導半月一次到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坐班,換位體驗找難點、解痛點。四是建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臺、檢察院公益訴訟和“12345”便民服務三位一體投訴舉報直通車,全力維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五是實行政府領導與企業家不定期“面對面”交流制度,一線了解和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六是實行營商環境“紅黑榜”制度,按季度公布營商環境建設“紅黑榜”,實現以評促改,以改促優。七是實行部門“一把手”和重要崗位辦事人員承諾制度,全面構建誠信政府。八是落實事項辦理回訪制度,企業事項辦理后,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回訪,強化事后服務,提升滿意度。九是實行義務監督員社會監督制度,聘請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發揮監督和參謀作用。十是強化領導包抓和干部聯系制度,包抓企業縣級領導和企業服務包聯員,深入包聯企業和項目單位提供“一對一”精準幫扶。
3、當好政務店小二,全縣一口腔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樹立“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理念,建立政務服務掃碼“一點通”,開展《我來教你辦》系列專欄,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審批事項辦事流程,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效能。加大“數字政府”建設,提升“證照電子化”和“網端、自助端、手機端”三端融合水平,拓展應用場景,實現“網上辦、不見面、零距離”。推進“只跑一次”“一網通辦”“一口受理”“一窗辦結”等“只一次”工作機制,并同步開展“容缺受理”“綠色通道”“上門服務”等周到服務,打造“辦事不求人,找誰一樣辦,誰辦一樣好”的政務服務機制。推動“坐等你來辦”向“主動為你辦”改革,各項目要素保障單位主動深入一線開展“一企一辦”“一事一議”等幫辦代辦活動,為新開工建設項目、新招商項目的用地、規劃、施工等提供要素保障,為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見效創造條件。
4、嚴格的考評措施,全縣一把尺
全縣上下動真碰硬,真抓實干,切實把“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要求落實落細,出臺了《子洲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考核辦法》,對全縣承擔營商環境建設的單位進行公開考評。縣委組織開展了營商環境專項巡察;縣人大組織了“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縣紀委監委聯合縣營商辦開展營商環境領域問題專項治理督評。同時還開展了“雙隨機一公開”“信用執法”“兩率一度”“楓橋式政法隊伍”等工作,經過全縣的努力,子洲營商環境較往年有了明顯的突破和改善。
實踐成效
1、市場主體活力不斷釋放
研究出臺了《子洲縣招商引資優惠辦法》《子洲縣促進企業掛牌上市暫行辦法》《子洲縣優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2.0版》等系列改革措施,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提升了企業創新動力。2023年1-10月,子洲縣新增市場主體數量840戶,落實減稅降費1478萬元;新增融資擔保項目74個,保額6207萬元,累計在保168戶1.18億元;代辦住房公積金48戶,保額2268萬元,完成《涉企優惠政策匯編》3期,兌現入統獎勵、超產超銷、直營店獎勵、促銷費獎勵等獎勵資金共計510萬元;簽訂招引項目37個、引進內資78.93億元、外資295萬美元,均創歷史新高,全縣市場活力持續迸發。
2、政府服務效率不斷提升
聚焦“跨區通辦”“全程網辦”“集成審批”等服務事項,持續深化“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創建了“只(子)一次,周(洲)服務”工作品牌。目前,全縣共梳理并公布縣級行政審批服務事項清單1465項,出臺“一件事一次辦”套餐10項,對3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省通辦”;對不動產登記、住房公積金等28項高頻事項實現“全市通辦”;對372項納稅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實現政務服務網辦率達90%以上,窗口評價滿意率達96.68%。
3、民企發展平臺不斷完善
子洲縣全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縣委縣政府成功舉辦了“中國·子洲黃芪產業大會”“第二屆中國·子洲國際羊絨交易大會”“第二屆子商回歸·創業興縣”“首屆馃餡文化節”等重大系列活動,全力增育子洲商業沃土。搭建秦創原平臺,為科技企業和人才提供創業舞臺,目前已有5家企業研發投入。扎實推進園區改革,完善了產業園區工作機構及薪酬體系,初步確定了“一園四區”產業發展態勢,并為企業提供“一次見面終身服務”“企業零跑腿”工作機制,特別是“子洲·榆陽”飛地園區建設為全市產業“跨區融合”提供了遵循。
4、法治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聚焦打造“楓橋式”法治環境新樣板,縣公安局堅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積極探索推進“治安聯勤隊”工作機制,獨創 “一二三”工作法,抓基層、抓基礎、抓服務,強化隱患排查、矛盾化解、治安防范、便民服務等,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縣法院結合地域實際,立足“小法庭、大平安”的創建目標,系統提出了“12345”工作機制:1條主線是指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2個堅持是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司法為民;3大機制是指民間糾紛通報機制、信訪合力化解機制、糾紛化解激勵機制;4項舉措是指一鎮一“驛站”即法庭轄區每個鄉鎮設立“楓橋調解驛站”,一庭一中心即在法庭設立調解中心,一月一指導即擇鄉鎮每月指導調解一次,一村一法官即法庭轄區各鄉鎮、村確定一名法官聯絡調解;5種方法是縱向網格式、橫向聯調式、云端網絡式、前沿指導式、一站服務式,既健全機制又深入群眾,既立足主動排查又清源固本、防范化解風險矛盾。
幾點思考
根據子洲優化營商環境的的做法,聚焦營商環境“為誰優化?下一步優化的空間在哪里?”思考如下。
1、盤點家底,在“轉”上下功夫,著力在提升效能上持續努力
“轉”是根本,只有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才能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在下一階段工作中,子洲依然要持續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營商環境的重大意義,主動從“管理型”干部向“服務型”干部轉變。進一步梳理全縣在區位、資源、人才、財力等方面的情況和特點,準確了解子洲在全市、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所處的優劣態勢,為穩步推進工作奠定基礎。諸如對全縣的土地情況進行全面盤點,分類建立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備用地等土地利用儲備庫,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經濟效益,用好“紅藍章審批”機制,提升服務效能。對全縣產業項目進行系統盤點,按照縣域主導產業、城市配套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建立好招商引資項目庫,并配套完善相應營商政策,做到一事一議,全力提升產業招商成果轉化,用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
2、創新理念,在“實”上求突破,著力在改革創新上持續努力
“創”是動力,只有創優環境、改善機制,才能筑巢引鳳、聚才引智。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探索建立“先培育市場主體、后進行規范的”機制,摸清企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注重傾聽和回應企業需求,深入研究,分類施策,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緊盯子洲羊子、蘋果、中藥材、煤油氣等優勢資源,樹立無中生有、小中謀大,“小切口”推動“大改革”的發展思路,抓實現有各類營商政策,持續優化創新營商舉措,擦亮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只(子)一次·周(洲)服務”營商品牌。學習借鑒浙江秀洲區從“面對面”到“肩并肩”的服務模式,幫助企業群眾整理相關資料,縮減企業群眾辦事時間,提升企業群眾有溫度的政務服務體驗。
3、聚焦法治,在“合”上強聯動,著力在深化法治服務上多努力
緊緊圍繞責任落實、任務分解、組織推動、工作實效等內容,不斷強化法制創新管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同時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行政效能監督工作重點,嚴格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度。一是各執法部門要在主動執法服務保障上下功夫,依法依規對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進行打擊,對違規違法行為加大曝光力度。特別是要在加大對非法阻工現象的打擊力度,“減證便民”規范性文件清理,“雙隨機一監管”部門聯動執法,“公平性競爭審查”規范市場準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二是各執法單位要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水平,嚴格規范地到企業工地進行執法檢查,同時積極探索部分領域“首違不罰”或“輕違免罰”等創新法治服務,做到寬嚴相濟、法理相融,讓營商環境更有溫度。三是借鑒秀洲區“跨層級聯動、跨部門協同、跨事權集成”的工作模式,探索建立健全跨部門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消除監管盲點,降低執法成本,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持續優化全縣營商環境,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4、強化督導,在“聯”上盡全力,著力在強化制度支撐上持續努力
“聯”是機遇,只有發揮優勢、深化合作,才能揚長補短、借勢共贏。充分認識“優化營商環境,人人皆有則,人人皆要盡責”。一是配合要再默契,營商環境各成員單位要在政策、要素、政務、法治、政商、創新環境建設中同心同德、同行同向,默契配合,縣營商辦要起到“前應器”功能,統籌協調好全縣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定期調度。縣審批服務局要樹立“主戰場”意識,著力提升服務能力,提升企業群眾辦事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其他成員單位要發揮好發揮好“主力軍”作用,積極配合,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負總責、帶頭干,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正在形成全縣營商環境工作合力。二是監督要再加力,要緊盯企業反映強烈、群眾反映集中、社會普遍關注的損害營商環境問題,特別是針對一些窗口單位存在的推諉扯皮、作風疲查等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敢于曝光破壞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敢于處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人和事。三是考核要再加實,要對標國家和省里考核評價體系,對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情況進行考核,考評結果要與各單位年度考核、干部提拔使用、評優評先以及項目資金支持等掛鉤,作為實施激勵問責的重要依據,實現通過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真正把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
總之,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全力抓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對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子洲縣將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奮發有為、實干創新、接續奮斗,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林念修:《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1-3頁。
[2]子洲縣人大常委會:《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