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位于陜晉蒙三省區接壤地帶,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塞上綻放出璀璨光彩,并乘著資源大開發的東風,在短時間內創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財富。面對迅速積累起來的財富,神木開始嘗試讓更多人受益。于是,轟動一時的“全民免費醫療”開創了“神木模式”的先河,一舉成為全國的熱點話題,而緊隨其后的“十五年免費教育”,則持續放大了地方財富積累所帶來的普惠性福利。
前些年,“祝你有個神木戶口”成為許多人酒桌上的祝福語。2012年,神木市邁開全民慈善的步伐。在神木市第十三中學校名的后面,還有一個名稱:“西交康橋慈善學校”。“慈善”二字一語中的,點明了這所學校的性質,它是由神木市民生慈善基金會捐資1.5億元創辦的,并于2020年9月開始招生。
而這,只是神木市慈善事業發展之一,這座城市先后建起了十三中、聽力語言康復中心等,這些都是在“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大背景下,為“共享普惠民生”提供的有力補充。“以前我們要獲得語言矯正,得去西安或北京,現在只需過個二郎山大橋,就有來自北京的專業老師來指導,關鍵是費用還可以報銷。”神木市民李會強說。每周他都會帶6歲的女兒來到聽力中心,矯正女兒的發音。
“十五年免費教育”已涵蓋了神木市所有的幼兒園,在此基礎上,神木市還開展“助幼工程”,給更多的孩子以溫暖和關愛。截至目前,這項工程已發放補貼625萬元,讓1萬人次受益。而針對困難大學生的“圓夢工程”,目前受益人數達2.45萬人次,累計支出超1.27億元。此外,還有針對農民工子女的“夢想之家”,已支出224.4萬元,讓1.2萬人次受益。
“全民免費醫療”一直是神木市響當當的一張名片。近年來,神木市持續向特殊困難群體伸出援手,在醫保之外再給予更強大的保障。馬鎮鎮的白建云就是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上有年邁的爺爺奶奶,還有嚴重智力障礙的父母,而作為全家希望的他,卻患上嚴重的脊柱變形。神木市慈善基金會立即給予其10萬元救助,目前他已大學畢業,成為一家民營企業的會計。
作為楊家將的故里,神木人的血液中自古就流淌著“俠肝義膽”的遺傳因子,他們敢開先河、做實事,敢于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陸續走出了許多知名的企業家,他們不僅拼搏商海,也心懷家國。2018年,龍華集團捐資1000萬元設立“榆林市神木龍華公民道德建設基金”,用于獎勵“神木好人”,激勵見義勇為。
在轉型升級中,神木市在不斷思考煤炭產業之外的資源優勢,謀篇布局,尋找新的經濟引擎,最終將目光對準文旅產業。2019年,神木市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捐資3億余元,重新打造了楊家城。2021年,神木市聯合28家企業,共同集資2608.8萬元,籌建了興文書院。2022年,在“慈善幸福家園建設”項目中,神木市發起募捐倡議,募集到村社互助金2.39億元。2023年重陽節這一天,神木全市256家養老機構集中啟動,8家慈善老年大學授牌成立,并被評為“全市養老服務先進集體”。
在城市更新與發展中,神木市的企業和企業家,以及每一位市民,努力踐行著“忠勇、創新、包容、共享”的城市精神,為留住城市“根魂”作出突出貢獻。疫情期間,神木市慈善協會發起募捐,累計籌集款物價值646萬元,向市內捐贈款物價值643萬元,向武漢市捐款236萬元,向西安捐贈防控物資價值1218萬元。
“蒲公英”愛心基金幫扶弱勢婦女兒童群體,支出400萬元,讓986人次受益;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幫扶退役軍人及其家屬,支出244.37萬元,讓570人次受益。在2023年鄉村振興陜西專場募捐活動中,神木市共籌款及配捐3757.56萬元,捐贈人數達25.86萬人次。
龐大的志愿者、義工隊伍,更是神木市大愛情懷的真實寫照。有57萬人口的神木市,注冊志愿者達5.4萬人,慈善志愿者達到1.27萬人。也就是說,每10個神木人中,就有一個是志愿者。其中,神木市慈善基金會的38支義工服務隊,就是由覆蓋城鄉的1600多名義工組成的。從2012年至今,這38支義工服務隊已累計為5.6萬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送去價值502萬元的物資,讓這座城市的慈善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