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雯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深入發展,國家提出推動制造、商貿流通等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商務,支撐建設數字供應鏈,數字經濟的發展為農村電商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文章以廣東農村地區作為研究對象,在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路徑,為數字經濟賦能其他農村地區電商發展提供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1-0059-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F724.6? ? ? 文章標識碼:A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1]。在此背景下,數字化應用場景將覆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廣東作為我國農業經濟大省,數字經濟正在為廣東農村電商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的發展具有時代意義。
1?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廣東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為:第一,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廣東農村電商的轉型升級。在廣東地區,數字經濟最開始主要應用于經濟比較發達的珠三角地區的貿易、工業、金融、信息技術等產業領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廣東農村地區大部分經濟欠發達,產業發展動力不足,基礎設施落后,農業大多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在政府“數商興農”政策的支持下,借鑒珠三角較為成熟的數字經濟發展模式,與廣東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可以實現廣東農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使農村電商能夠更好地掌握市場需求,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第二,很大程度上,廣東農村電商的運營主要依靠農產品的供給,雖然廣東地區農產品種類豐富,但是農村電商的運營效率并不高,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可以對農村電商市場趨勢進行精準分析,制定更加科學的經營策略,優化供應鏈環節,提高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第三,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農村電商的創新創業,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很多在城市工作的青年抓住機遇返鄉創業,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通過在“種、產、管、技、收、儲、賣”農業全產業鏈各環節的創新應用,實現了農業生產智能化、農業經營網絡化、農業管理數字化,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為農業賦能[2]。
2?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地區電商發展的現狀
2.1? ?廣東農村地區的界定
廣東農村地區主要指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等城市的農村地區,具體包括廣州的從化區、增城區,韶關南雄市、始興縣、仁化縣、樂昌市、高要區、云浮市、新興縣、陽山縣、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英德市、和平縣等地區。這些農村地區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相對于廣東其他人口集中的城鎮來說,農村地區經濟比較落后,發展農村電商是刺激廣東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
2.2?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地區電商發展情況
在廣東省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廣東農村地區占據優越的地理位置,氣候比較溫和,土地資源相當豐富,農產品資源種類繁多利于發展農村電商。同時,發達的經濟、物流和電商產業基礎,以及當地政府對農村電商發展的支持,直接推動了廣東農村電商的發展[3]。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在數字經濟推動下,廣東農村地區電商從業人員已經超過100萬人,同時帶動了近4 000億元的農產品電商銷售;而在平臺建設方面,建立農村電商在線培訓和服務平臺,創新設立“廣東農村電商網絡學院”,為廣東省16.3萬人提供在線培訓服務。此外,各地市、縣、鎮村重點扶持建成了農村電商產業園、培訓和創業就業基地,以及“E網興農”基層示范站等;在人才培養方面,重視農村各個層次的人才培養,舉辦農村電商常規性培訓,共計8.09萬人次,以及各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培養,同時還開展了農村電商“一村一品”經營管理人才培訓共計1.27萬名[4]。
盡管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地區電商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還存在諸多問題亟需解決,探索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路徑,已經成為數字經濟背景下鄉村振興的重要時代課題之一。
3?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地區電商發展不平衡,發展模式不清晰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廣東東部、南部、北部農村地區電商發展勢頭強勁。北部以河源的和平板栗、連平的鷹嘴蜜桃等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東部以潮汕牛肉丸、澄海獅頭鵝等通過電商平臺出口到海外,南部雷州半島的特色農產品,香蕉、菠蘿等通過電商平臺出口到東南亞等國家,而西部發展比較滯后,清遠、肇慶等農村的農產品處于發展中,不同地區之間呈現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盡管廣東農村大部分電商發展勢頭較好,但主要依賴于平臺和政策的支持,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對電商的發展沒有清晰的定義,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限制廣東農村電商的長遠發展。
3.2? ?數字經濟與農業發展融合程度不高,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的融合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至關重要,它可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并有效提升農民的幸福感。盡管數字經濟促進了廣東農村電商發展,但是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推廣成本高、應用范圍窄的問題,導致信息化技術的產出效率低下。同時,由于數字經濟與現代農業農村融合的信息數據標準化程度不高,數據采集格式不統一,各類信息化應用系統建成后不能互聯互通,導致數據分析應用程度不高,利用率較低,信息化設施成了“擺設”,使得數字經濟在農業農村中的作用發揮有限。
3.3? ?監管力度不足,平臺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電商平臺的支撐。從廣東農村地區電商平臺發展情況來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監管不嚴。由于廣東農村電商發展迅速,電商平臺數量眾多,其中不乏存在一些不良商家和虛假產品。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電商平臺對于入駐商家的監管不嚴,未能確保商品質量和商家信譽;第二,平臺缺乏統一標準。由于農村電商涉及的商品種類繁多,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給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些不法商家可能會趁機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給消費者的權益帶來威脅。第三,服務質量整體不高。由于農村電商的交易方式和地域跨度較大,一旦出現消費者權益受損的情況,消費者可能因為地域限制無法進行有效的維權;此外,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維權效果也可能不盡如人意。
3.4? ?人才短缺,缺乏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一是廣東農村地區專業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儲備較少,導致農村電商平臺的運營和管理缺乏專業的指導和支持。農村電商需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宣傳和推廣,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廣東農村缺乏專業的營銷和推廣團隊,導致電商平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較弱。此外,廣東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團隊,導致農產品在流通環節中可能出現損失和浪費。二是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村地區的經濟相對落后,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農村電商人才流失嚴重,加上廣東農村地區不重視電商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的培訓機構和人才孵化平臺,雖然數字經濟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但人才短缺卻制約了廣東農村電商的發展。
4?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優化路徑
4.1? ?挖掘地區優勢,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農村地區要積極營造貼合農村電商發展的生態環境,為了促進廣東農村各地區電商發展平衡,應利用“互聯網+”,發揮地區優勢,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為各類企業、農產品銷售提供良好發展環境[5]。憑借地區的優勢,依托“互聯網+”與“12221”市場體系建設,引導特色農產品,通過大數據平臺進行產銷對接,大力推進“粵字號”農業品牌建設。例如,可以參考澄海獅頭鵝“粵字號”農產品品牌的建設路徑。澄海獅頭鵝在涵蓋種鵝繁育、種蛋電孵、鵝苗銷售、肉鵝飼養、冰鮮配送、餐飲服務、鹵制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基礎上,針對鹵鵝預制菜瞄準電商市場,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獅頭鵝遠銷海外,澄海區也被認定為廣東省澄海獅頭鵝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4.2? ?推進數字經濟與農業發展融合,促進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推動科技成果與農業深度融合,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化、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同時,要培育農產品網絡化品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例如,可以借鑒廣東電信駐大八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與鎮政府及相關企業的相關經驗,推動以電商營銷為突破口,集產品展示、商務辦公、物流配送、貨物倉儲為一體的陽東區農村電商產業信息交流交易中心項目的實施。此外,促進產業技術升級,針對農產品供應鏈落后的問題,需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物流體系,提高農產品的配送速度和保鮮質量。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信息的共享和優化;針對產品標準化程度低的問題,需要加強品牌建設,通過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和提高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應加快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機制,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商品化效率[6]。例如,可以借鑒云浮市云安區的火龍果種植園的成功經驗,該地在2021年以前農產品的供應鏈環節相對落后,產品沒有分級標準,產品質量把控不嚴格,導致產品的質量不穩定,且在物流過程中可能出現包裝不好、保鮮不嚴甚至腐爛變質等問題,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而在“數商興農”政策下,該地由最初的種植逐漸到拓展深加工、線上銷售環節,并成立鎮安特色產品展銷中心,優化供應鏈環節,強化火龍果品牌建設,建起了云安區鎮安鎮電商服務站,成為廣東省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的站點之一。
4.3? ?加強監管力度,提高服務質量
在廣東農村電商平臺方面,首先應該建立嚴格的入駐審核機制,電商平臺應加強對入駐商家的審核力度,對商家的資質、信譽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從源頭上保證商品質量。政府部門應聯合行業協會,制定農村電商行業的標準和規范,明確各類商品的質量要求和運輸標準等,以便于監管工作有章可循。其次政府應加強對數字經濟和農村電商領域的立法工作,數字經濟與農村電商的融合發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保障。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數字經濟的法律地位和農村電商的監管職責,為數字經濟和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政府應積極引導電商行業協會等組織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制定行業規范和標準,推動農村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鼓勵入駐電商平臺的企業加強自我管理和約束,提高服務質量,樹立企業良好形象。最后應加強對農村電商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工作,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及時高效為消費者保駕護航[7]。
4.4? ?強化人才建設,提高人才競爭力
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一是從政府角度出發,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為農村電商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鼓勵和引導高校和職業院校加強電子商務相關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同時為農村電商人才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農村電商領域。二是企業可以通過與高校、職業院校合作,共同推進農村電商人才的培訓和實習項目,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農村電商人才的實戰技能和經驗。三是政府可以出資建設公共服務平臺,為農村電商提供技術、管理、營銷、物流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這樣可以降低農村電商的運營成本,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8]。四是社會各界也可以積極關注和支持農村電商事業,通過捐贈、志愿者活動等方式,為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具體的做法可以借鑒廣東揭陽的軍埔人才培養模式,2012年外出打工的年青人返鄉創業,開設了大量淘寶店網點,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惡性競爭、產品同化、盲目跟風等問題出現,政府意識到電商人才的重要性,與當地高校開展合作,培養電商精英人才,重視電商領軍人物的培養,并成立電商協會,舉辦電商沙龍,邀請行業成功人士開展講座,分享創業經歷,以優質的人才培養模式營造良好電商生態,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廣東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其發展離不開農村經濟的支撐,因此,通過應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挖掘地區優勢、推進數字經濟與農業發展融合、加強監管力度、強化人才建設的方面不斷探索更多的數字經濟賦能廣東農村電商發展的優化路徑,以促進廣東農村地區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申姝紅,郭晶.數字經濟模式下農村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3(08):122-125.
[3]甘文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惠州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全國流通經濟,2021(32):124-126.
[4]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電商銷售額近4000億元!廣東“農村電商”工程成效顯著[EB/OL].(2021-09-15)[2021-09-15].https://dara.gd.gov.cn/nyyw/content/post_3518845.html.
[5]孔凡娜.數字經濟戰略下農村電商與縣域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研究[J].商展經濟,2022(21):46-48.
[6]鄧曉月.以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鄉村振興[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09):22-23.
[7]白跚跚,博慶賀,孫愛國.數字技術賦能驅動農村電商發展[J].中國電信業,2022(04):50-52.
[8]賀穎.廣東清遠農村電商及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及問題研究[J].中國商論,2023(0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