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平
摘要:近年來,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持續增強,但整體發展水平依然不高,存在較多制約因素。文章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和梳理影響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關鍵要素,從規劃引領、政策支持、信息化建設、體制機制配套等多個維度提出發展思路和對策建議,以期為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農業;鄉村振興;農產品;冷鏈物流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1-0065-03?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6? ? ?文章標識碼:A
隨著科技的進步、物流產業的發展以及老百姓對高品質生活需求的增長,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迎來了長足發展。將生鮮農產品通過冷鏈物流進行流通,能夠有效降低農產品損耗,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特別是通過冷鏈物流,能夠很好地打造“從產地到餐桌、從枝頭到舌尖”的生鮮農產品流通和食品安全監測體系,是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保障[1]。
我國始終高度重視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建設,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委多次提到,要加強我國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布局和標準制定。2020年4月10日,湖南省印發《湖南省冷鏈物流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從宏觀層面、行業層面和執行層面,對冷鏈物流產業發展進行了系統規劃部署[2]。文章在深度調查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研究分析了制約其發展的各種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1.1? ?冷鏈物流基礎庫容情況
冷鏈物流業是株洲市物流業的短板。根據《湖南省冷鏈物流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10月株洲市冷庫容量8.6萬t(包括已建和在建)[3],排名全省靠后;2020年,株洲市冷庫容量增加了6萬t左右,同比增長約30%,合計約14.6萬t,其中,速凍庫1.05萬t、低溫庫4.6萬t、高溫庫4.45萬t、陰涼庫4.5萬t,但總體庫容量依然在湖南省處于較低水平。
1.2? ?冷鏈物流區域分布情況
株洲市共有六區四(市)縣,分別是:天元區、荷塘區、蘆淞區、云龍示范區、石峰區、淥口區、醴陵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這些區域的冷庫容量合計約14.6萬t,其中,荷塘區的冷庫容量因2020年新建了大型冷庫晉升為第一,共有4萬t;冷庫容量第二為天元區共有2.97萬t;冷庫容量第三為蘆淞區共有2.41萬t;云龍示范區共有1.54萬t;淥口區共有1.25萬t;醴陵市共有0.86萬t;攸縣共有0.62萬t;茶陵縣共有0.6萬t;炎陵縣共有0.2萬t;石峰區冷庫容量最少共有0.15萬t,主要是因為石峰區為株洲市老工業區,冷鏈物流的發展就變得相對薄弱(見表1)。
1.3? ?冷鏈物流行業分布情況
株洲市冷鏈物流主要分布的行業有:農產品加工、醫藥、農貿批發市場、農產品物流園、冷鏈倉儲配送、中央廚房、屠宰場、超市、電商企業、區市縣合作社等。以農產品加工、農貿批發市場和冷鏈倉儲配送行業為例,農產品加工行業中肉制品加工的有唐人神、沙坡里、福娭毑、臘湘王,這些企業有屠宰、加工、倉儲、冷鏈運輸、銷售整條產業鏈;大米加工的有佳家米業,其余農產品加工的有湘福園、艾香坊等。這些企業以產業為依托,將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再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許多地方,對株洲市農產品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農貿批發市場的代表有新建的株洲市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園、金世紀水果批發市場、東大門農副產品市場、中南農副產品批發大市場、天紡農貿等農產品批發市場,這些批發市場都建有一定量的冷凍庫,較好地延長了農產品的生命周期,保障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冷鏈倉儲配送的代表有耀迪冷鏈、望家歡、誠佳果蔬、鴻遠食品等,它們是農產品的收購和配送的服務單位。
2? ?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2.1? ?冷鏈物流對農產品流通的促進作用發揮不夠
近年來,株洲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圍繞白關絲瓜、炎陵黃桃、攸縣香干、醴陵油茶、茶陵紅茶、王十萬黃辣椒等“一縣一特”產品,堅持以品牌強農引領優勢特色農產品發展,創建了一批享譽省內外甚至國內外的知名農業品牌[4]。但株洲市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渠道比較狹窄,主要是依賴傳統的農貿市場和農民直銷的方式,缺乏市場競爭力。截至2020年底,株洲市城區共有農貿市場58個,有中南蔬菜批發市場、金世紀水果市場等4家中小型批發市場,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位置。這些老舊市場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冷鏈配送、安全檢驗體系,果蔬產品損耗大、食品安全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再加上部分老舊市場存在著規劃布局不合理、建設年代久遠、周邊交通不暢、市場臟亂差等諸多問題,缺乏具有集冷儲、加工、銷售、配送為一體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平臺,難以更大范圍拓展農產品市場空間、更高效率組織調運、更廣區域延伸銷售網絡,致使部分農副產品出現滯銷、難銷現象,株洲市豐富的特色農產品“出市”“出湘”之路較為艱難。
2.2? ?冷鏈物流產業基礎建設滯后
如前文所述,2019年株洲市已建冷庫4萬t,在建冷庫4.6萬t,冷庫建設嚴重短缺,建成量約為全省冷庫容量總額的1%,排名全省靠后,冷庫容量人均占比小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現有較多冷庫由閑置庫房或廠房改建而成,設備老舊,存在較大安全和質量隱患。株洲市農產品綜合冷鏈流通率不足10%,低于湖南全省平均水平約5個百分點,遠低于全國發達城市水平。
2.3? ?冷鏈物流產業流通體系不健全
株洲市尚無一家冷鏈企業能保證農產品從源頭到終端流通均處于完整冷鏈系統中,生鮮產品的裝卸、進出冷庫和運輸環節常處于斷鏈狀態,對產品質量造成嚴重影響[5]。同時,流通體系的不健全,也造成株洲市大約80%以上的批發商要先從長沙進貨,再回株洲進行銷售,農產品貯藏運輸成本增加,批發銷售價格高于長沙市,增加了株洲市老百姓生活成本。
2.4? ?冷鏈物流產業信息化程度較低
一方面,株洲市冷庫大多沒有建立數字化平臺,無法有效利用信息手段來管理冷庫和物流平臺;另一方面,由于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系統和冷鏈物流全過程追溯體系尚未建立,造成冷鏈物流公共資源共享程度低,第三方租賃型冷庫利用率低,生鮮食品安全問題存在較大隱患。因此,加快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打造一個具有完整產業鏈支撐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平臺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3? ?鄉村振興背景下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對策
株洲市有著良好的工業和交通基礎,也有著十分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株洲市應在“十四五”期間做好全市冷鏈物流業發展定位、區域優勢分析,與全市的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重視冷鏈物流業布局規劃,融合長株潭物流業一體化建設,全面考慮市區縣、湘贛邊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制定專項政策全力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3.1? ?規劃引領,打造冷鏈物流交通節點城市
從規劃布局上,建議要充分利用株洲市的地理位置優勢,打造“一中心、四通道、湘贛邊、全覆蓋”的冷鏈物流節點城市。“一中心、四通道、湘贛邊、全覆蓋”是指以株洲市區為中心,東跨江西、南穿衡陽郴州至粵廣澳大灣區、西接湘潭到湘西、北連長沙至長江經濟帶四個通道,建設湘贛邊物流園區,發展冷鏈、振興鄉村經濟,促進湘贛邊經濟互通,打通鄉、鎮、村的“最后一公里”,全覆蓋到株洲市六區四(市)縣各鄉鎮村。同時,要結合“三高四新”戰略和“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建設契機,加強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物流資源共享,全力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冷鏈物流樞紐共建,打造冷鏈物流交通節點城市。另外,還要積極支持株洲本土冷鏈物流企業通過資源整合與轉型升級,積極參與對外競爭,推動鐵公水等多式聯運方式發展,助力株洲打造成全國冷鏈物流產業示范城市。
3.2? ?政策扶持,夯實冷鏈物流發展基礎
株洲市應長期將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制定株洲市冷鏈物流三年行動計劃和五年發展規劃,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一是以果蔬、肉禽、中藥材和藥品等領域為重點,依托產地預冷企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和大型連鎖超市、醫藥物流企業等,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擴大冷鏈市場規模,優化冷鏈物流空間布局,補齊冷鏈物流短板。二是重點抓好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全面提升工程,增大冷鏈倉儲比重,扶持冷庫建設、完善冷鏈物流上下游產業鏈。特別是對冷鏈物流類的引擎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如冷庫、交易基地、配套設施等,優先進行政策和資金扶持,除適當給予地方政府配套資金支持(稅收、行政收費減免及招商政策支持等)外,還應全力爭取各級政策資金支持項目建設運營,為冷鏈物流發展注入鮮活血液、夯實基礎。
3.3? ?產業驅動,推動冷鏈物流的深度融合發展
要突出抓好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抓兩頭帶中間,結合各縣市區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打造冷鏈物流產業體系。開展地頭冷庫建設,解決株洲市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比重低、損腐率高的難題,破解冷鏈物流體系“最先一公里”難題;創新發展“生鮮電商”,圍繞當前火熱的“預制菜”“凈菜”配送等冷鏈物流新模式,引導有條件的住宅小區建設生鮮投遞柜、社區配送站等節點設施,推廣冷藏運輸車、冷藏箱甚至無人機等配送設備和技術,疏通“最后一公里”[6]。在產業平臺打造上,可以利用株洲市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園等核心基地,為株洲市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出湘出國”架設橋梁,與供銷合作社、農特產品大型生產基地等開展戰略合作,重點針對炎陵黃桃、醴陵玻璃椒等特色農產品進行賦能增值,促進農產品分揀、包裝、保鮮、儲存、加工和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7],進一步提高株洲市農產品競爭力和市場效益,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助力株洲市鄉村振興。
3.4? ?信息賦能,搭建便捷高效的流通平臺
一是建立株洲市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化平臺,通過冷鏈物流資源共享、集中調度等方式,實現生鮮產品從產地到冷鏈到餐桌的無縫對接,提高株洲市農產品精細化管理水平。規劃建設全市統一配送、共同配送基地,建立共同配送信息平臺,規劃設置共同配送終端場地,規范城市配送作業。積極開展推廣城市共同配送試點,探索建立智能化共同配送體系。加快建設城市公用型配送節點和末端配送點,將智能快遞箱、終端配送點等設施納入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推進長株潭城市群共同配送體系建設,建立城市群物流配送車輛互認機制,規范三市物流配送車輛車型、標識和號牌,大力推廣綠色貨運配送模式。二是建立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平臺,爭取與國家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對接。建設涵蓋市、區、鎮、村四級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配送質量檢測網絡,建立生鮮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實現農產品濕度、溫度全程監管,提高生鮮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5? ?機制配套,多方合力助推冷鏈物流產業發展
一是加大對物流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物流專業人才的引進,鼓勵物流企業引進具有先進供應鏈管理理念的高端管理人才,提高物流企業管理水平。對引進物流高級管理人才、高端營運人才、核心技術人才,按照《株洲市關于進一步推進人才優先發展的30條措施》享受相關政策待遇。二是支持株洲職教城加大物流人才的培養,鼓勵支持區域內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物流專業、設立物流研究所,建立校企實訓基地,開展物流職業培訓,加強物流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培養。三是建立物流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牽頭成立物流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市發改、財政、商務、交通、工信、物流協會等部門為成員,建立信息交流與共享、政策研究與評估、重大事項審議與決策議事等機制,促進各部門協調聯動,形成政策合力。同時,定期召開統籌協調全市物流工作會,研究解決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事項。
4? ?結束語
文章通過搜集查閱資料和走訪調研,認真分析了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制約因素,提出了可在規劃引領、政策扶持、產業驅動、信息賦能、機制配套等方面促進株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進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株洲市農產品的轉型升級,推動株洲市經濟社會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軍.農產品冷鏈物流中間層組織模式及供需匹配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0.
[2]黃家玉,王曉軍.湖南特色水果電商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2,2(09):98-100.
[3]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湖南省冷鏈物流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EB/OL].(2020-04-10)[2020-04-10].http://fgw.hunan.gov.cn/fgw/xxgk_70899/ghjh/202004/t20200410_11876251.html.
[4]吳礫星.湖南召開“一縣一特”品牌建設工作座談會[N].農民日報,2020-11-25(5).
[5]赫野.S公司網上菜市場項目安全食品供應鏈管理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7.
[6]肖獻法.24部門《意見》: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未來物流運輸車輛市場及結構深受影響[J].商用汽車,2019(Z1):19-23.
[7]阮曉瑩,陸飛.隆安縣積極實施示范性地頭冷庫建設[N].南寧日報. 2018-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