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敏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婦女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得到重視與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是實現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而婦女作為農村勞動力和家庭的重要支柱,其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成功至關重要。為此,本研究選擇寧夏回族自治區H村作為調研地點,采用文獻研究法和訪談法,在調研過程中找到典型的農村已婚婦女形象作為調研對象,分析發現農村已婚婦女面臨的現實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增加農村已婚女性就業機會,加強對農村已婚婦女的社會支持,減輕農村已婚女性贍養老人、教育子女的壓力,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構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等對策來解決目前農村已婚婦女面臨的困境。以期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已婚婦女;寧夏回族自治區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1-0146-04? ? ?中國圖書分類號:B844.5? ? ?文章標識碼:A
寧夏回族自治區H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的下轄村,2021年9月被國家鄉村振興局等部門表彰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為了更加準確和詳細的了解寧夏回族自治區H村的農村已婚婦女的現狀,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訪談法來收集一手調研資料,加之文獻研究來為此次調研提供理論基礎。
1? ?調研地點的概況與現狀
寧夏回族自治區H村依托生態旅游康養產業,促進了該村已婚婦女就業問題的推進,很大程度上促進了H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并且打造農家特色流水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餐飲院10余家,帶動村內40余名居家婦女變身“俏廚娘”,給當地農村已婚婦女提供很好的就業機會,但這40個機會對解決H村已婚留守婦女就業問題來說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僅依靠這些產業是遠遠不夠的。此外,H村現有的醫療衛生設施條件缺乏,村上的衛生服務站點只有一名鄉村醫生,衛生站也只有簡單的藥品,對一些特殊的藥物村民得到城里的醫院去買,可見,H村的就醫購藥條件十分困難,醫療衛生服務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鄉村婦女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當前H村就業機會的匱乏和醫療設施條件的缺乏成為婦女發展的瓶頸,農村婦女很難找到穩定的就業機會,這限制了婦女的發展潛力。
2? ?調研對象的選擇
為盡可能確保研究對象的代表性,本研究針對性的根據角色、家庭條件、人物對象典型性選取5位訪談對象,這五位對象在社會地位、家庭經濟、家庭結構情況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并不影響這5位調研對象的研究主題。其中,“羊阿姨”是主要調研對象的典型人物代表,“婦阿姨”是婦聯工作退休人員,還有以牽自家養的駱駝給游客拍照為謀生手段的“駱阿姨”,相對富有的村官媽媽“錢阿姨”,承包上百畝土地的大戶人家的“地阿姨”。研究主要著重分析這5位訪談對象在不同背景下是否存在相同的問題。
3? ?研究價值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關注女性家庭地位發展軌跡是非常有助于研究社會結構變遷和女性家庭地位變遷的[1];目前,我國農村已婚婦女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推動力量,關注農村已婚婦女家庭地位、社會地位已經成為關鍵[2];亦可為相關部門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提供科學依據[3]。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需要各方面協調發展,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應有的題中之義,性別文化是文化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4]。解決農村已婚婦女問題需在政策、制度、保障同行的同時在國家、社會、個人共同作用下來落實為人民服務、為農村已婚婦女這一弱勢群體服務的工作[5]。
農民群眾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決定性力量,而農村已婚婦女又在鄉村建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關注農村已婚婦女問題,對于展開鄉村振興戰略與解決農村已婚婦女問題工作具有現實意義[6]。同時,這一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助于社會穩定,助于農民工家庭的幸福和留守家庭兒童的健康成長,助于空巢老人的晚年安享,助于社會經濟發展,助于國家和諧發展[7]。
4? ?問題的提出
文化興,則鄉村興。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為鄉村文化提供文化支持,要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就必須緊緊牽住振興鄉村文化這個“牛鼻子”[8]。而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先進性別文化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環[9]。農村已婚婦女是目前農村女性的主要群體,她們贍養老人、教育子女、外出工作、承擔家務、同時從事高強度農業勞動,身心上承擔沉重的壓力,一定程度上她們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10]。但由于受到“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性別思想以及家庭分工不平等的影響,農村男子長期外出打工,那些原本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生產勞作與家務活,都由女方一肩承擔。加之,農村已婚婦女再教育機會有限,增加經濟收入的渠道未充分拓展,其地位提升依然有很大空間[11]。因此,分析農村已婚婦女的發展現狀,幫助其在家庭內部的權力對比中占據優勢,擁有自身名下的家庭財產[12],為家庭帶來更多的經濟貢獻,為自己出謀劃策,就顯得尤為重要。
5? ?農村已婚留守婦女面臨的問題
5.1? ?農耕收入低,風險高
“羊阿姨”這樣說道,她們家土地已不在耕種,只是在丈夫離世后能靠簡單的勞作供子女上學。農耕收入低加上氣候變化使得村民把土地已經全部承包給村上的承包大戶“地阿姨”家。這樣把土地承包出去的家庭還有“婦阿姨”和“錢阿姨”家。她們寧愿承包出去也不愿自己耕作,可想而知,耕作的收入并不可觀,若遇上干旱,農作物收成打折,經濟收入更差。“地阿姨”也說她們家也只是靠著承包大量土地以多產盈利,可見,農村已婚留守婦女在家種地,農耕收入低,風險高。
5.2? ?家庭經濟來源有限,收入微薄
在訪談“駱阿姨”時,她也說到,她家丈夫靠牽駱駝到景區給游客拍照外出謀生,而自己則在家做家務活,家庭經濟支出落在丈夫和自己身上,家務勞累加上每天飼養駱駝、牽駱駝外出工作,旅游發展不景氣,收入微薄,可以想像這些工作使得“駱阿姨”生活更加勞累。“羊阿姨”更是一個人獨攬了原本屬于家庭男性勞動的工作,這樣的特殊村民應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5.3? ?文化設施不完善、文化活動少,精神文化生活匱乏
娛樂可以幫助高壓之下的農村已婚婦女排憂解難,減輕心理和身體負擔,使得枯燥的生活增添很多色彩。但H村并沒有完善的娛樂活動設施,只有簡單的幾個運動器材,平常也很少有人去玩,雖然也有一個鄉村大舞臺,但極少會有演出活動、娛樂活動,該村已婚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匱乏。
5.4? ?心理壓力大,長期得不到排解
建立心理咨詢室和村民活動中心等有利于身心發展的站點是非常必要的。“婦阿姨”每談到年輕時在婦聯工作得罪很多村民就淚眼婆娑,然而這些話和這些積壓已久的心情都長期得不到排解,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羊阿姨”在丈夫離世后,也沒有親朋好友的支持,孤身一人,只是偶爾會到“婦阿姨”家聊聊天,之外也沒過多與別人建立聯系的地方。而對自己的工作抱有排斥態度的“駱阿姨”提到工作就想逃避,這些對自我價值不能深刻認識的排斥想法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然而卻沒有地方訴說以及糾正錯誤觀念。可見,這些已婚留守婦女心理壓力大,長期得不到排解。
5.5? ?缺少自我發展的自主權
“地阿姨”家與丈夫的幾個兄弟合作土地承包,她們家是典型的以丈夫為主導的家庭,因此,家庭經濟的再分配也在丈夫身上,妻子的行動圍繞丈夫展開,自我的發展都是圍繞家庭圍繞丈夫發展的[13]。“駱阿姨”家丈夫牽駱駝到景區工作,而“駱阿姨”只能到村里做家務活,工作地點的分配也能看出妻子的地位是低于丈夫的,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是由丈夫把握的。
5.6? ?家庭經濟供養與家務勞動共存,工作量大
“婦阿姨”年輕時在婦聯工作,既是家庭經濟的供養者,又是家務勞動的承擔者,據阿姨說她的兒媳也是這樣的情況。“駱阿姨”不僅得飼養駱駝,還要回家承擔家務。衛生站的鄉村醫生也是如此,在工作后還得回家做家務。可見,農村已婚婦女所承擔的重任,不容易被看見,雖然女性在改革進程中能力變強,能夠為家庭經濟提供一定的供養,但這反而增加了農村已婚婦女的工作量。
5.7? ?再教育機會有限,增加經濟收入的渠道未充分拓展
衡量家庭地位,評價指標多維,可從婚姻自主權、家庭經濟收入、家庭重大事務決策權、家務勞動時間、家庭財產擁有權和支配權等方面來表現出來[14]。雖然H村有了旅游康養項目,使得少數農村已婚婦女有了工作機會,然而這對于增加經濟收入渠道是遠遠不足的,可見,H村女性家庭地位仍處于附屬地位,尤其是在農村已婚婦女再教育方面,H村已婚婦女的機會很少,即使有了再教育的機會,她們也沒有精力再去顧及。H村增加經濟收入的渠道并未充分拓展,已婚留守婦女家庭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6? ?農村已婚留守婦女發展的路徑
營造寧夏回族自治區H村環境逐步改變傳統的刻板性別觀念,拓展收入渠道,H村可根據康養旅游項目引資進村,充分利用資源增設相關崗位。H村目前康養旅游的知名度并不夠,游客量較少,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在宣傳和引流方面也比較缺乏,因此,H村應充分利于豐富的文旅資源,突出其明顯的區位優勢,加強宣傳、引進游客流量、積極招商引資、探索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此外,還需要優化農業發展方式,目前H村土地利用不充分,入秋后大量土地處于“休息”模式狀態,空無一物,不利于旅游業的發展,為此,可以將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帶動現代農業、休閑旅游、鄉村旅游一體的旅游業發展,促進農業發展的多元化;也可帶動農村已婚婦女就業,在這一建設過程中,不僅可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還可以增加農村已婚女性就業機會,提高農村已婚女性經濟收入,進而改變農村已婚婦女的家庭地位、社會地位。
6.1? ?發展農業機械化,減輕農村已婚婦女工作強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在提高生產力、減輕勞動強度、優化資源利用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要積極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間接減輕農村已婚婦女工作強度[15]。H村現已實現農業機械化,已經使用無人機施肥、收割、播種,但這些現代化機械化操作也使得H村形成土地承包大戶,促成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利于產業的多元化。為此,H村應結合實際情況,發展產業優勢,多措并舉,切實減輕農村已婚婦女工作強度,提高農業收入。
6.2? ?提供良好的衛生服務,保障農村已婚婦女的身體健康
提高留守婦女體檢率和就醫率。例如,在村里印發宣傳資料,建立婦女婦科病普查普治的長效機制,基本保障農村已婚婦女的身體健康。H村唯一的衛生站點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衛生服務,在藥品的引進和基礎醫療設施的建設上還需進一步完善。
6.3? ?加強對農村已婚婦女的社會支持
加強社會對農村已婚婦女的支持,同時,減輕農村已婚婦女贍養老人、承擔家務、外出工作、教育子女的壓力。具體來說,一是建立老年活動中心,既可以減輕農村已婚婦女贍養老人的重擔,又可以給老年人群帶來新的樂趣。二是建立一個更加和諧和健康的家庭環境,減輕農村已婚婦女的育兒負擔。比如,分擔家務任務。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經常會感到疲憊不堪,家庭成員之間應共同分擔家務任務。每個家庭成員都應有責任,不論年齡大小。這樣可以減輕單一家長的壓力,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切實減輕農村已婚婦女的家務勞動強度。
6.4? ?完善文體娛樂設施,豐富文化活動
完善文體娛樂設施,開展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例如,舉辦摘西瓜大賽、掰玉米大賽等當地常見的活動,付出勞動收獲喜悅。同時,完善娛樂設施,增加娛樂項目,舉行文化活動。例如,飯后村民可在鄉村大舞臺舉行廣場舞比賽,積極引導農村已婚婦女參與活動,豐富其精神文化。娛樂可以幫助高壓之下的農村已婚婦女排憂解難,減輕其心理負擔,更可以調劑她們枯燥乏味的生活。
6.5? ?發展新領域,拓展就業機會,減輕農村已婚女性的家庭重任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流動性隨之不斷增加,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在這一轉移的過程中絕大多數為男性,家庭中的女性成員承擔起全部農村勞動和農村建設發展的重擔[16]。但這部分居民的生產效率和生活水平很難跟上發展的節奏,導致了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不足,農村缺乏青壯年群體助力,農業生產和農產品經營過程中難以找到堅實力量支撐[17]。為此,農村地區要加快發展,需要發現新的發展領域和機會,留住人才,讓農村的發展更有活力。H村現已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但力度還不夠,也欠缺發展的深度,不能吸引人才的流入。為此,H村可根據村莊的實際情況,依托該村的生態旅游康養產業,將民宿+文旅模式相結合,體現出獨特的魅力,為該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民宿+文旅模式的發展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建筑、裝修、物流、餐飲等,為村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留住鄉村人才,助于減輕農村已婚女性承擔的農村勞動和農村建設發展重擔。
6.6? ?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構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
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構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提高農村已婚女性的家庭重大事務決策權、家庭財產擁有權和支配權[18]。具體來說,這就需要村規民約的約束,而制定村規民約,推動平等的性別文化制度化,構建性別平等的先進鄉村性別文化是漸進變化的過程,需要制度性建設做保證。村規民約中體現男女平等是具體的目標,如反對家庭暴力、共同管理家庭財產、男女共同承擔家庭責任、構建男女平等婚俗等。目前H村結合實際情況已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這些村規民約和章程的實施包含了構建性別平等的婚俗、家庭文化等,但這些村規民約仍需進一步持續完善。
7? ?結束語
鄉村經濟、政治、文化等建設都離不開農村已婚婦女的廣泛參與,她們對于整個農村社會乃至國家發展和穩定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寧夏回族自治區H村農村已婚婦女所面臨的問題,可以采取營造H村環境逐步改變傳統的刻板性別觀念,拓展農村已婚婦女經濟收入的渠道;增加農村已婚女性就業機會,提高農村已婚女性經濟收入;積極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加強社會對農村已婚婦女的支持,同時,減輕贍養老人、家務勞動、外出工作、教育子女的壓力;完善農村已婚婦女生活環境中的文體娛樂設施,開展豐富多彩、利于農村已婚婦女身心發展的文化娛樂活動;減輕農村已婚女性承擔的農村勞動和農村建設發展重擔;提高女性家庭地位,構建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等方法來解決目前農村已婚婦女面臨的困境。
參考文獻:
[1]唐永霞.改革開放40年中國農村已婚女性家庭地位的變化——基于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數據的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2020,25(03):138-142.
[2]孫婧琦.鄉村振興背景下構建先進鄉村性別文化研究——維護婦女土地權益角度[J].學理論,2019,(07):80-81.
[3]馮文娟,張廣利.中部地區農村女性家庭地位的嬗變分析——基于“60后”與“90后”女性比較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1):86-91.
[4]李飛.農村留守婦女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7.
[5]李琳琳.新時代農村已婚婦女相對貧困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2.
[6]鄧婷坡,陳小平.鄉村振興戰略的邏輯理路、價值旨歸與實踐路徑[J].山西農經,2022(15):52-54.
[7]徐琛晨.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思考[J].居舍,2022(18):10-12+30.
[8]馬鑫.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基層治理的優化路徑[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2(06):30-31.
[9]于衍學,孟定芳.鄉村振興戰略理論研究的三維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22,(17):4-7.
[10]劉麗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困境與破解路徑[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22,24(06):27-31.
[11]黃雯,李錄堂.中國農村已婚婦女問題研究綜述[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55-61
[12]季丹丹,曹格.發展型社會政策視角下農村留守婦女問題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5(02):85-88+100.
[13]靳小怡,楊姣,杜巍.家庭人口稟賦對農村已婚女性勞動參與的影響——基于西部縣域調查數據的分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05):85-100.
[14]田春暉.生育放開背景下孩子照料對女性非農就業的影響[J].市場周刊,2021,34(12):24-28.
[15]鄭大宇,付雪娟,周爽,陳國慶.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旅游業發展路徑研究[J].新農業,2022(17):80-81.
[16]何金鋒.鄉村振興視角下鄉村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對策[J].河南農業,2022(21):48-49.
[17]王楚君.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大理:大理大學,2022.
[18]陳瓊.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文化助推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路徑研究[J].旅游縱覽,2022(08):167-1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