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李杰 謝倫晞
摘要:隨著城市化的加速發展,鄉村“空心化”問題變得愈發突出,鄉村經濟及社會發展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成為幫助農民實現職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分析粵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成效的基礎上,發現粵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面臨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基地發展水平不平衡、基地管理不規范、市場化運作不足、多元化發展受阻等困境,在分析成因的基礎上,提出加大投入、統籌兼顧、協同共管、擁抱市場、拓寬思路的對策,以期為推動粵北地區勞動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粵北地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鄉村振興
文章編號:1674-7437(2022)11-0165-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文章標識碼:A
鄉村勞動教育以勞動實踐為基礎,通過發揮農村自然、人力和文化資源,弘揚傳統文化和鼓勵參與農村勞動實踐,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創新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實際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農村地區實施鄉村勞動教育不僅有助于發揚本地文化,促進農業生產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還可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新精神,吸引更多人才回到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推廣勞動教育、建設實踐基地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需要注重加強實踐基地的管理與服務,提升農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加有力支撐,而勞動教育基地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
1? ?粵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成效
通過調研發現,近年來,五座粵北城市(包括梅州市、河源市、清遠市、韶關市和云浮市)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這些地區的企業、合作社、村民組織、農村合作社等已被認定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同時,還建設了多個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夏令營和科技農場等,提供更多的勞動教育實踐機會,豐富學生的參與方式,這些優秀企業和特色基地也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參與。
梅州市,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得到廣泛推進。例如,認定了五華醬菜合作社、司門崗蠶桑園和黃金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和合作社作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可以參與醬菜制作、蠶桑養殖、果樹種植等實踐活動,學習相關技術并了解現代農業經營模式。此外,梅州市還建設了多個勞動教育示范學校和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提供先進設備和實驗室,使學生能夠在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實踐學習,培養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思維。這些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實踐平臺,對于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河源市,在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方面采取多種措施。首先,和平縣的豐收果蔬合作社被認定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可以參與果蔬種植、采摘、包裝等活動,全面了解農業生產過程。其次,龍川縣的赤石村也是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有機會參與農田耕種、畜禽養殖等農村勞動,培養勞動精神與實踐能力。此外,東源縣的神木蜂蜜企業提供與蜜蜂養殖、蜂蜜加工相關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學習養蜂業知識與技術。另外,河源市還積極打造夏令營和科技農場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假期期間參與農田勞作、手工制作等活動,并結合現代農業技術,培養科技創新意識。這些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的機會,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勞動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
清遠市,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例如,西江文化旅游區、水晶蓮花茶廠和青少年農業科技實踐基地等成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可以參與景區管理、茶葉栽培、農田作業等實踐活動,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培養勞動精神、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此外,清遠市還認定了許多社會組織、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等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覆蓋多個領域和行業。通過這些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學生能參與實際工作和生產活動,提高專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清遠市努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踐平臺,促進他們全面成長和發展。
韶關市,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得到重視和推進。示范企業如金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廣東順德食品有限公司已成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可參與食品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等實踐活動,學習食品加工技術與管理知識。此外,韶關市內還舉辦勞動教育夏令營和勞動教育體驗日等活動,讓學生參觀企業、參與實際勞動與社區服務,并與優秀企業員工互動交流。這些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的職業視野,培養了實踐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為未來的就業與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韶關市努力推進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能力。
云浮市,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云城區和秀嶼鄉的農業示范園區成為認定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可以參與農田作業、種植、養殖等活動,學習農業知識和技能,增加對農村經濟和農產品市場的了解。此外,龍堤灣草莓生產基地和廣東韶關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也作為特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吸引了中小學生的參與。學生可以參與草莓種植、采摘、加工等活動,并學習農業科技和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知識。云浮市努力通過建設農業示范園區和特色基地,提供多樣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的綜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 ?粵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困境
粵北五座城市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注重結合本地實際、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完善規劃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活動吸引人們積極參與等,但基地規模、設施、教育資源等方面還存在差異和提升空間[2]。
2.1?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粵北地區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其中交通不便、水電供應不穩定、軟硬件設施不完善和管理機制不科學等問題,成為阻礙鄉村勞動教育基地發展的重要因素。基地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缺乏交通樞紐和客流量,使得基地的運營效率受到很大影響。同時,水電供應不足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計和實施不足,軟硬件設施資源不足,會影響基地的教學和治理效果。管理機制不科學,運維不嚴格和不細致,也會對基地的運轉產生不利影響。為了促進鄉村勞動教育基地發展,需要通過加大政府投資和扶持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管理機制,提高基地的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3]。
2.2? ?基地發展水平不平衡
在粵北地區的鄉村勞動教育基地中,存在著基地規模大小、發展水平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基地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這些差異表現在實踐基地規模、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服務水平和投入產出比例等方面。一些較小的基地缺乏完善的辦公和教育設施,而較大的基地則擁有更為完備的配套設施和專業的師資力量。由于資金和人力資源的短缺問題,很多基地面臨著教育資源不足的局面,產生的教育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經濟收益和財務狀況的不同,也是導致基地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基地管理不規范
勞動教育基地的不規范管理表現為管理機構設置、職責劃分和流程不規范、資產管理、教育培訓及科學規劃等方面存在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管理機構設置不統一、職責分散、工作流程混亂所致的管理效率低下、基地資產管理不規范、教育培訓的組織不規范、缺乏科學規劃和先進技術支持等。由此,需要通過加強管理人員培訓、健全制度和考核機制、規范管理流程等措施,加強資產管理和教育培訓、制定科學規劃、增強先進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來實現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2.4? ?市場化運作不足
勞動教育基地需要一定的市場化運作以保障可持續發展,但是在粵北勞動教育基地建設中,存在市場推廣不足、市場營銷手段單一、客戶維護不足及服務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表現包括:缺乏多樣化的宣傳方式、服務和推廣手段過度依賴傳統方式、缺乏完善的客戶反饋和投訴機制及客戶檔案和跟蹤機制、缺乏服務標準化的管理體系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基地在各行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限制了其能力吸引更多資源和人才投入到當地的鄉村振興計劃中。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基地需要拓展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創新服務和推廣手段,建立完善的客戶反饋機制和服務標準化的管理體系,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提高客戶維護和發展的能力,從而促進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2.5? ?多元化發展受阻
粵北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多元化發展面臨的問題包括:缺乏與其他行業和地區的交流和合作、實踐活動單一難以滿足不同參與者的需求、以及缺乏對本地特色和優勢資源的挖掘和開發,從而限制了實踐領域的拓展和多元化發展。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重視加強其他行業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加強實踐多元化和深度,同時,也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和特色產業,以提供更具有本地特色的培訓項目和實踐活動。同時,還需要滿足不同學員的需求,為農民學員提供現代化農業和先進技術的深入了解,以更新傳統的勞動技能和知識。因此,解決這些問題是粵北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多元化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3? ?粵北勞動教育基地發展受限的成因
粵北勞動教育基地的發展面臨多方面挑戰,例如農村基礎設施滯后、鄉村基地發展不平衡、管理不規范、市場化運作不足以及多元化發展受阻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成因主要包括政府投入不足、地區財力和管理能力不足、經濟收益與財務狀況差異、管理機構不統一、資產管理不規范、教育培訓的組織不規范、缺乏科學規劃和市場營銷策略等因素。
3.1?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成因
該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主要由政府缺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經濟利益較低、財力和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等原因所致。同時,基地所在地農村人口稀少,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優勢,農村經濟無法對基地提供足夠支持。此外,管理模式缺失科學性,管理機制存在缺陷,對基地的日常管理和運營質量造成影響。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制約了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勞動教育基地的發展。為改善此局面,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完善管理機制,提高基地的服務水平和教育質量,以促進鄉村勞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3.2? ?基地發展水平不平衡的成因
一是在粵北地區的鄉村勞動教育基地中,基地規模存在差異,部分基地規模偏小、缺乏配套設施和優秀師資,難以滿足其多樣化的教學需求,而有些基地規模相對較大,配備了完備的辦公、教育和實踐設施。二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一些基地面臨著資金和人力資源短缺的挑戰,教育資源無法得到合理配置和積極利用,而規模較大、管理較好的基地則獲得了政府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此外,基地之間的教育服務水平不同,規模較小的基地面臨各種服務質量方面的挑戰,缺乏政策支持和投資扶持,而規模較大的基地則能提供比較系統、完整的教育服務。三是經濟收益和財務狀況的差異也是導致鄉村勞動教育基地發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基地在運營中能否吸引更多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訓、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財務狀況,取決于基地的資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策略。綜合上述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導致了粵北地區鄉村勞動教育基地發展不平衡的局面。
3.3? ?基地管理不規范的成因
一是在粵北地區的鄉村勞動教育基地中,部分機構的管理設置存在規范不足、職責界定不明、工作程序不規范等問題,導致管理混亂、效率低下。二是部分基地的資產管理存在不規范情形,導致基礎設施缺乏保養和維護、設備質量普遍較低,對基地的設施老化和教學水平的下滑帶來了負面影響。三是一些基地教育培訓組織缺乏規范,如培訓方案不完善、師資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評估和反饋機制等問題,影響了培訓效果和學生習得成果。四是缺乏科學的規劃方法,難以發揮基地的潛能并滿足不同需求,制約了后期的發展。五是基地缺乏先進技術支持,基礎設施和教育培訓技術過于單一,缺少新型科技的廣泛推廣與應用,對基地的發展、進步產生了制約。
3.4? ?基地市場化運作不足的成因
針對粵北地區鄉村勞動教育基地的機構營銷問題,存在宣傳方式單一、推廣手段缺乏創新、缺乏完善的客戶反饋和投訴機制等問題。服務標準化管理體系不完善,難以滿足農民對個性化、定制化服務的需求,制約了基地在鄉村振興計劃中的發展。根本原因是管理理念和營銷策略不夠先進、不夠多樣化,以及市場及客戶需求的把握不夠精準和及時。此外,缺乏市場化運作,阻礙了基地的推廣和發展,限制了其吸引更多資源和人才投入到當地鄉村振興計劃的能力。因此,對基地機構營銷的進一步研究和改進具有緊迫性和現實意義。
3.5? ?基地建設多元化發展受阻的成因
一是缺乏與其他行業和地區的交流和合作,視野狹窄,限制了基地的知識結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動力的提升。二是實踐活動單一,缺乏多元性和深度,無法滿足農民學員多樣化和現代化的學習需求。三是缺乏本地特色和優勢資源的挖掘和開發,無法提供具有本地特色和競爭力的培訓項目,限制了實踐領域的拓展和多元化發展。這些問題的共性在于管理理念和發展思路不夠多元化和創新,缺乏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和市場感知。
4? ?粵北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破局之策
粵北地區鄉村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發展不平衡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解決。政府應加大投入、資源整合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行業標準和管理規范,加強分類評定和評估。個人和基地管理者也需要積極參與和改進,提高教育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基地還需加強軟硬件建設、多元化教學活動和創新服務內容和管理模式,制定新型收益分配機制以吸引更多投資和資金,增加收入來源。同時,加強基地與其他機構的合作和交流,以及挖掘本地特色和優勢資源,擴大知識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促進基地可持續發展[4]。采取這些措施可以為粵北地區鄉村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能量。
4.1? ?加大投入
政府應大幅度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快其建設速度,包括交通運輸設施、水電供應設施等?;洷钡貐^應加強農村資源整合,整合資源將有利于提高基地的經濟效益并增強管理機構的實力?;毓芾頇C構應構建健全的管理機制,建立嚴格的設施運行、安全和日常維護制度,并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同時,學校還需加強與當地政府和相關機構聯系,及時了解政策法規和行業動態,開展高質量的勞動教育和推廣宣傳?;貞訌娷浻布O施的建設和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提高用戶體驗。同時,通過創新服務內容和管理模式,挖掘基地的潛在價值,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教育和培訓水平。提出新型收益分配機制,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金,為基地提供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同時,通過租借設施或提供服務等方式,增加基地的收入來源,提高經濟效益。
4.2? ?統籌兼顧
為解決粵北地區鄉村勞動教育基地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問題,需要從教育資源配置、管理機制、配套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采取具體措施。政府應根據基地規模和教育資源配置差異,采取相應合理的資源整合與配置方式。同時,政府需要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和管理規范,加強對基地的分類評定和評估,提高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服務質量。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基地建設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基地之間合作交流,促進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加強對教師和管理員的培訓和技能提升,提高基地的教育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4.3? ?協同共管
個人和基地管理者的積極參與是推進鄉村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5]。個人應參與培訓、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能力,同時也應主動反饋培訓效果提出建議。基地管理者則需要嚴格遵守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注重培訓質量和多元化活動?;貞e極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各種交流活動,共同推進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加強基地管理和服務,建設完善的機制和規范流程,優化資產管理和設施水平,提高教育培訓質量,制定科學規劃,推進先進技術應用。只有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激發勞動教育的力量。
4.4? ?擁抱市場
為推進粵北地區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市場化運作,應從多個方面深入建設,包括建立多樣化的宣傳推廣機制、提高服務標準化水平、加強客戶反饋和投訴機制、推進市場化運作、改善管理理念和營銷策略等。這些措施需要政府、基地管理者和其他相關機構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通過市場化運作,基地才能發揮其潛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因此,我們要注重市場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優化宣傳策略、制定差異化定價和收費策略等,不斷提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4.5? ?拓寬思路
為改善粵北地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多元化發展,一方面需要建立與其他行業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機制,通過開展合作項目來拓寬基地的知識結構,提高其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實踐多元化和深度,包括通過多元化的實踐項目滿足不同參與者的需求和深化實踐項目的內涵提高其質量;同時需要挖掘和開發本地特色和優勢資源,包括通過政府支持來開展調研和布局規劃,推廣具有本地特色的培訓項目,以及加強品牌推廣和市場拓展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5? ?結束語
加速推進基地建設,有效發揮勞動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已成為粵北地區鄉村經濟健康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迫切任務。因此,深入研究粵北地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現狀和問題,并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推進均具有重大意義。文章分析了粵北地區鄉村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發展不平衡問題,并為粵北地區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規劃實踐提供破局之策,以促進粵北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徐建平,徐繼芳.建構精細化勞動教育模式的探討及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2): 69-71.
[2]黃岳峰.探究“勞動教育+”模式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0(3):5-14.
[3]丁永亮.鄉村勞動教育實踐的價值觀思考[J].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1),51-54.
[4]丁永亮.建構新型鄉村勞動教育理念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47(16):126-128.
[5]伍麗琴,李紅英.鄉村振興視域下勞動教育的現實價值、困境及路徑探索[J].山西農經,2021(0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