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振雨
兒童接種疫苗可以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大幅度減少重癥傳染病的發生,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長。但是,兒童在接種疫苗時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本文就相關話題進行介紹。
兒童接種疫苗的禁忌
在兒童接種疫苗前,父母需要與醫生詳細溝通,明確是否存在相關禁忌。
(1)兒童如果有過敏史,特別是對疫苗中的某些物質過敏,就不適合接種相關疫苗。比如,兒童對雞蛋過敏,對于含有雞蛋蛋白成分的疫苗,接種時需謹慎,包括麻疹、風疹、流感疫苗等。
(2)如果兒童接種疫苗時曾出現過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高熱、驚厥等,就需要評估是否適合繼續接種該疫苗。如果兒童有過敏反應或其他嚴重反應的家族史,需向醫生咨詢是否適合接種。
(3)兒童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如艾滋病、紅斑狼瘡、白血病等嚴重的免疫系統疾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延遲疫苗接種;如果患有發熱或急性感染性疾病,在病情緩解后再接種;如果正在進行放射治療或化療,或服用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需謹慎考慮接種。因為在這些特殊情況下,兒童的免疫系統會受到影響,接種疫苗可能不會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
接種后不良反應的處理
兒童接種疫苗后,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注射部位疼痛、發紅、腫脹或硬結,大多是正常、暫時的生理反應,不會對兒童的健康產生影響。可采取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比如使用冰袋進行局部冷敷緩解疼痛和腫脹。兒童接種后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全身不適癥狀,如低熱、乏力、食欲不振等。此時,家長可給予兒童充分的休息和水分補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幫助兒童恢復體力,緩解不適。對于疫苗引起的發熱,可采用物理降溫,也可遵醫囑服用百服寧、布洛芬等解熱鎮痛藥物。對于輕微的過敏反應,如皮疹、瘙癢、打噴嚏等,家長可先觀察兒童的癥狀。如果癥狀不嚴重且有自行緩解現象,不需要特別處理。如果兒童有嚴重的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喉嚨腫脹等,應立即就醫。
當兒童出現不良反應時,家長應記錄具體癥狀、發生時間和持續時間,及時告知醫生。不要擅自給兒童使用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和鎮靜劑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結束語
接種疫苗不僅是個人防治相關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也是為整個社會創造健康環境的重要舉措。因此,應該充分認識到兒童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及時進行接種,確保得到全面的免疫保護,為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