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印格
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患者會出現劇烈疼痛、活動受限,甚至休克等多種表現,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以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康復。
骨折的類型
骨折的分型很多,比如依據骨折是否與外界相通進行劃分,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其中,開放性骨折伴隨著骨頭穿破皮膚,可能有感染的風險;閉合性骨折指骨頭斷裂,但沒有穿破皮膚。根據骨折的程度,可分為完全性骨折和部分性骨折。其中,完全性骨折指骨頭斷裂成兩個或多個部分;部分性骨折指骨頭裂開,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根據骨折端穩定性可分為穩定性骨折和不穩定性骨折。其中,穩定性骨折是指骨頭的兩個部分相對較穩定,不容易移動;不穩定性骨折是指骨頭的兩個部分容易移動,通常需要手術干預來重新對齊和固定。
骨折的誘因
一般情況下,骨折是由創傷、骨骼疾病等所致,大多為創傷性骨折。
創傷性骨折包括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其中,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如交通事故、暴力擊打等。間接暴力是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關系造成骨折,如跌倒時以手掌撐地,造成橈骨遠端骨折;驟然跪倒時,股四頭肌猛烈收縮造成的髕骨骨折。
骨質疏松會大大降低骨骼密度,致使其強度下降、脆性增強,非常容易發生骨折。此外,一些骨骼疾病會破壞骨質,如骨結核、腫瘤的骨轉移等,使得患者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在臨床稱為病理性骨折。
骨折可引發哪些并發癥
骨折早期并發癥主要有休克、血管損傷、周圍神經損傷以及肺損傷和脊髓損傷等,晚期并發癥主要有壓力性損傷、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缺血性骨壞死和關節僵硬等。
什么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當遭受外傷后,骨骼出現明顯疼痛、腫脹以及活動障礙等情況,需要立即就醫。結核病、腫瘤患者如發生骨骼疼痛、腫脹、外觀畸形或活動障礙等表現,也需要第一時間就醫。
骨折治療原則
(1)止痛和休息:首要任務是控制疼痛,保持受傷部位靜止,通常通過服用止痛藥和固定裝置來實現。
(2)復位和固定:對于位移性和不穩定性骨折,需要重新對齊骨頭的兩個部分,并使用各種方法加以穩定,促進愈合。
(3)手術干預:對于某些復雜骨折或無法通過非手術方法固定的情況,需要進行手術干預。
(4)康復和物理治療:有助于在康復過程中恢復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范圍。
(5)營養和飲水:良好的營養和足夠的飲水有助于支持骨折愈合。
骨折的治療
如果是一般的四肢骨折,首先要進行復位,即將骨折后發生位移的斷端恢復正常位置或接近正常位置,以保證骨骼的支架作用。常用的復位方法包括閉合復位、手術復位以及外固定架復位等。
當骨折復位后,由于不太穩定,極易發生再移位,所以需采用適當方法進行固定,包括使用石膏繃帶、夾板、固定架等。如果進行了手術切開,則需使用鋼板、鋼針以及髓內針和螺絲釘等進行固定。
骨折后多伴有劇烈疼痛。為防止患者因疼痛出現肌肉痙攣、抵觸治療等,保證治療的順利實施、需要采取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
當然,功能鍛煉也是骨折治療的重要內容。醫護人員通過協助、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可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避免肌肉萎縮,促進骨折愈合;同時,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還能預防關節粘連、關節囊萎縮等不良后果,促使受傷肢體功能盡快恢復至骨折前的正常水平。
骨折的注意事項
(1)骨折多為突然發生,會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所以護理人員需重視心理疏導,以熱情、耐心態度向患者解釋目前狀況,找出影響心理情緒變化的根本因素,如疼痛、擔心預后等,在進行鼓勵的同時,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以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2)骨折后患者需要一段時間臥床,應盡可能選擇硬床板,定期協助更換體位,適當加強營養,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的攝入,以防發生便秘、壓力性損傷、泌尿系感染、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3)有些骨折患者認為“吃啥補啥”,喝大量的骨頭湯。其實,盲目進補不僅不利于骨折愈合,還可能引發肥胖、痛風等。通常情況下,骨折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前期(骨折2周內)、中期(骨折后2~5周)、后期(骨折后5周以上),每個階段有相應的注意事項和飲食要點。
如在前期,剛剛骨折后因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導致瘀血腫脹、氣血阻滯。此時,應重視活血化瘀,飲食方面以蔬菜、魚湯以及豆類等清淡食物為主。在中期時,瘀腫基本消退,飲食應從清淡向高營養轉變,如適當增加牛奶、雞蛋以及魚肉等高營養食物的攝入,并注意補充維生素。在后期時,可通過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促進骨痂生成,直至骨骼恢復。
(4)康復鍛煉是骨折后促進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但盲目或不當鍛煉不僅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造成二次傷害。骨折后的康復鍛煉應視患者具體情況而定。臥床期間,主要以肌肉收縮鍛煉為主,逐步向關節屈曲、背伸、跖屈以及足踝旋轉等主動功能鍛煉及肌力鍛煉過渡,同時輔以按摩。當患者可以下床,可遵循床沿活動雙腿-扶下床-活動的原則,指導完成各項功能鍛煉,強度、時間以及頻次等按照患者耐受情況確定。
骨折預后的影響因素
骨折的預后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骨折的類型、位置、治療方式、患者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
如果骨折得到及時、適當的治療,且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計劃,預后通常較好。骨折類型和位置可能會影響愈合的時間和復發風險。一些骨折可能會導致關節或骨折部位的功能障礙。年輕人通常更容易康復,因為其骨骼愈合速度較快;老年人的骨折康復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且可能存在并發癥的風險。合并其他健康問題(如糖尿病、心臟病等)的患者可能康復較慢,需要更密切的醫療監護。骨折的預后通常良好,但恢復速度和程度會因個體差異而異。通過及早診斷和治療,并積極進行康復,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骨折預后。
結束語
骨折作為一種常見疾病,多因意外所致,因此平時重視行為安全。對于有骨質疏松等骨骼疾病的患者,要積極進行治療。即使不慎發生骨折,經及時、規范的治療,加上相應的飲食調理、運動康復等,也能夠盡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