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濤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多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癥狀。由于糖尿病患者情況特殊,如果需進行相關手術,在手術麻醉方面有很多要求。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糖代謝紊亂、血糖水平升高。目前認為,遺傳、飲食習慣、環境等因素與糖尿病發生存在相關性。糖尿病發生后,會累及機體其他臟器、組織及系統,不但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糖尿病患者麻醉需注意什么
糖尿病可損害腎臟、視網膜、心腦血管及神經系統,引起相關并發癥,使得患者免疫力、抗感染能力降低,增加手術麻醉風險,降低預后效果。所以,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手術麻醉時有很多注意事項。
術前評估與準備
術前,醫生要詳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包括治療效果、血糖控制情況等,并對機體是否存在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等進行評估。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數存在負面情緒,因此在術前應重視心理疏導工作,讓患者能以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迎接手術治療。
合理選擇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對血糖的影響非常大,而區域性阻滯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對血糖產生的影響相對較小,局部麻醉幾乎不影響血糖水平。實施硬脊膜外與蛛網膜下聯合阻滯麻醉時,麻醉效果比較滿意,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在糖尿病患者手術麻醉中較為常用,特別適用于盆腔、下肢、下腹部等手術。對于必須要行全身麻醉的糖尿病患者,在圍術期要對血糖水平進行密切監測。
麻醉藥物
進行全身麻醉時,瑞芬太尼、丙泊酚為首選麻醉藥物。骨骼肌松弛藥物一般選擇維庫溴銨、阿曲庫銨等;硬膜外麻醉時,通常選擇羅哌卡因、氯普魯卡因等。有調查顯示,嗎啡、氯胺酮等藥物會導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依托咪酯會導致糖尿病患者麻醉風險升高,所以此類麻醉藥物不適合用于糖尿病患者手術。
麻醉前準備
通常要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圍后才能開始手術,即空腹血糖控制在3.9~6.7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內,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能超過6.5%,且尿酮體檢測結果呈陰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保持電解質、酸堿處于平衡狀態。
術中管理
在糖尿病患者手術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血糖管理工作,以防手術麻醉時出現血糖過高或過低情況。在胰島素靜脈注入后,每隔1 h對患者血糖值測量1次。對于存在心動過緩或心臟病患者,在使用麻黃堿或阿托品后,要密切監測其用藥反應。同時,需控制患者應激反應,術中加強麻醉管理,避免其出現代謝紊亂。
術后隨訪
手術結束后,間隔4~6 h對患者血糖水平監測1次,保證其血糖控制在理想狀態。術后1~3 d,以流質食物為主,后面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漸向普食過渡。術后第1天,一定要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水平升高增加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