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 孔衍琳 張靜 劉照峰



摘要:目的 探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用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肝纖維化分期的臨床價值。方法 以2020年1月~2023年4月就診于我院的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入院之后均應用實時彈性成像技術給予診斷,統計肝纖維化例數,比較不同分期肝纖維化患者的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Pearson分析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與肝纖維化分期相關性,參照肝臟組織活檢結果計算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效能。結果 肝臟組織活檢證實77例肝纖維化,其中S1期19例、S2期21例、S3期22例、S4期15例;實時彈性成像技術確診73例肝纖維化,其中S1期17例、S2期20例、S3期21例、S4期15例,結果與肝臟組織活檢無明顯差異(P>0.05)。S4期肝纖維化患者的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明顯高于S3期>S2期>S1期(P<0.05)。Pearson分析發現,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與不同分期的肝纖維化呈正相關(P<0.05)。參照肝臟組織活檢結果,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肝纖維化靈敏度93.51%、特異性95.65%。結論 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能夠有效評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且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隨著肝纖維化分期升高而升高。
關鍵詞:慢性病毒性肝炎;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肝纖維化;肝硬度值
慢性病毒性肝炎較為多見,大部分是因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可導致肝臟組織長期遭受炎癥刺激,引起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極易誘發肝性腦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時進行有效的肝纖維化評估,可明確其病情嚴重程度,從而指導臨床進行針對性診療[2]。肝臟組織活檢雖然是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但是費用高昂、創傷較為嚴重,臨床應用推廣受限[3~4]。本研究旨在探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用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肝纖維化分期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0年1月~2023年4月就診于我院的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47.95±7.07)歲;患病時間8~71個月,平均患病時間(33.05±7.89)個月。
入組標準: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5]提出的相關標準,確診為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組織活檢結果完整,與病檢要求相符;患者知情前提下簽署研究同意書;既往病史清楚,無過敏史;18周歲以上男女;意識狀態良好,可積極主動配合臨床診斷;生存時間預估6個月以上。排除標準:肝臟組織活檢與實時彈性成像技術應用時間間隔6個月以上;中途因故退出;酒精或藥物引起的肝炎;HIV病毒感染;血吸蟲肝病;心腎及肺功能不全;合并嚴重感染;懷孕或哺乳者;良惡性腫瘤。
1.2 方法
所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入組之后,應用實時彈性成像技術給予臨床診斷,即:超聲診斷儀器由飛利浦公司提供,型號7C,將超聲凸陣探頭參數設定為3~5 MHz。臨床檢查期間,協助患者仰臥,且兩手向上舉,使腹部全面顯露出來,將肋骨間隙給予適當拉伸,然后常規掃描觀察第5~8根肋骨,切面觀察大血管;要求患者在語音提示結束后屏住呼吸,適當加壓探頭壓力,設置肝臟彈性參數,深度5~7 cm左右,對肋骨間隙進行間歇性壓迫,最后采集4~8秒凍結圖像。所有患者均重復操作2次,取2次測定的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肝纖維化檢出數:參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評估肝纖維化分期。肝臟組織未纖維化,為S0期;肝臟組織纖維化且集中于匯管區,未見纖維間隔,為S1期;基于S1期基礎上出現較少的纖維間隔,為S2期;纖維間隔大量形成,但是無硬化結節,為S3期;肝組織硬化,為S4期。
(2)比較不同分期肝纖維化患者的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彈性成像評分從低到高為0~4分,根據采集的超聲圖像進行評估。僅有紅綠色圖像,為0分;紅綠色居多,并伴一些片狀藍色圖像,為1分;紅綠色居多,伴有大量片狀藍色圖像,為2分;紅綠藍相間,為3分;藍色圖像居多,少見紅綠色圖像,為4分。
(3)采用Pearson分析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與肝纖維化分期相關性。
(4)參照肝臟組織活檢結果計算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肝纖維化的效能,包括靈敏度和特異性。
1.4 數據處理
選用SPSS22.0醫學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均以率描述,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描述,通過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滿足正態分布進行t檢驗,多組間比較進行F檢驗;采用Pearson分析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與肝纖維化程度相關性。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結果分析
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肝臟組織活檢發現有77例肝臟組織出現纖維化;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發現73例患者肝臟組織出現纖維化,占94.81%,與活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肝纖維化分期的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
S4期肝纖維化患者的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明顯高于S3期>S2期>S1期(P<0.05)。見表2。
2.3 肝纖維化分期與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Pearson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肝纖維化分期與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3。
2.4 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效能
以肝臟組織活檢作為臨床檢查診斷金標準,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組織纖維化的靈敏度為93.51%、特異性為95.65%。見表4。
3討論
肝纖維化是由于肝組織長期、持續遭受炎癥刺激損傷,導致肝星狀細胞被激活,分泌過多的細胞外基質,久而久之會大量堆積在肝組織損傷部位,加重肝損傷,引起肝纖維化[6]。肝纖維化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發展至肝硬化、肝癌的必經之路,與多種病理因素有關,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等[7]。隨著現代臨床研究的深入,對肝纖維化早期進行有效治療,可達到臨床治愈的可能。
既往臨床通過肝臟組織活檢技術診斷肝纖維化,雖然診斷結果準確、高效,但是侵入性操作容易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傷,不易被患者接受。血清學檢驗特異性不足,而常規CT、超聲以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技術精確度不足。超聲實時彈性成像技術新穎,有機結合了磁共振與超聲的診斷優勢,可在最大限度上彌補常規影像學技術的診斷不足,提高臨床診斷效能。本研究中,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經肝臟組織活檢發現77例肝纖維化,其中S1期19例、S3期21例、S3期22例、S4期15例;而實時彈性成像技術確診73例肝纖維化,其中S1期17例、S2期20例、S3期21例、S4期15例,與肝臟組織活檢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說明,實時彈性成像技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彈性屬于力學屬性,隨著肝臟組織纖維化程度加重,人體肝臟的軟硬程度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實時彈性成像技術以此特點為依據,采集肝臟纖維化組織圖像,從而判別肝臟組織的軟硬程度,了解掌握肝組織纖維化程度,指導臨床有效治療。本研究顯示,S4期肝纖維化患者的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明顯高于S3期>S2期>S1期(P<0.05);Pearson分析發現,肝硬度值、彈性成像評分與不同分期的肝纖維化呈正相關(P<0.05)。說明肝組織纖維化程度越嚴重,肝組織硬度越高,彈性成像評分越高。實時彈性成像技術利用凸陣超聲探頭施加壓力,或通過心血管搏動使肝臟位移,然后根據加壓前后獲得的回波信號,明確位移量,從而計算出肝硬度值,最后轉化為彩色圖像,對肝臟組織進行定性診斷,評估肝纖維化程度,確定肝臟組織纖維化發展進程。
參照肝臟組織活檢結果,實時彈性成像技術診斷肝纖維化靈敏度為93.51%、特異性為95.65%,說明實時彈性成像技術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實時彈性成像技術以應變、位移成像為主,對表淺的組織器官,凸陣探頭可獲得滿意的探測效果;對自身心血管搏動欠佳或組織器官位置較深的患者,如腹水、肥胖者,有可能會因為外力作用的影響而使位移不明顯,進而影響臨床檢測效能,必要時可聯合多種彈性成像技術,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實時彈性成像技術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效能,能夠明確病變性質,有效評估肝纖維化程度。
參考文獻
[1]謝書樂,張瑾,張培,等.終末期腎臟病患者肝纖維化的發生及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22,57(11):1831-1835.
[2]陸夢,王銘杰,陳立.彈性成像技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纖維化無創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3,39(2):408-412.
[3]郭振楓,侯紅亮,孫永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纖維化評估中超聲彈性成像對纖維化分級的作用[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2,6(24):148-150.
[4]唐永麗,梁雄波,程小飛,等.不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纖維化的對比研究[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22,32(8):722-725.
[5]王貴強,段鐘平,王福生,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0,23(1):9-32.
[6]陳蘭,譚偉,鄭偉偉,等.剪切波彈性成像聯合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檢測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2,50(11):1297-1300.
[7]孫小玲,何薇,李霞,等.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評價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嚴重程度的價值[J].中國熱帶醫學,2022,22
(12):1169-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