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姝玲


黃華炎
惠州市第八中學心理教師,中學心理健康一級教師,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A級教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惠州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先后獲得惠州市“教壇新秀”、?!皫煹聨燂L先進個人”、“最美班主任”等榮譽;獲得惠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大家談”微課一等獎、惠州市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能力大賽二等獎、惠州市優秀論文評比二等獎;連續兩年獲得年度校級考核優秀。
盡管不是“白衣天使”,卻一直在“醫心治病”,自成為心理健康教師以來,黃華炎用真誠的雙眼、輕柔的微笑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傾聽他們的內心之言。她是解疑者,在學生困惑時為他們撥開迷霧;她是守護者,在學生心傷時為他們撐起心靈綠傘;她亦是引路人,在學生迷茫時為他們指引方向。從“心”出發,她以行動守護每一個少年向上向善成長。
向“新”而行,在實踐中助學生鮮活生長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專注是個稀缺詞,安靜是一個高級詞,它們都是一種守勢的功,在時間的洪流中深耕砥礪,只有排除外界的干擾,遵從內心的節奏,目光堅定,步履不停,才能讓日歷上的每一頁都清晰生動。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黃華炎在教育這條道路上始終堅持向“新”而行,即不斷學習新知,不斷創新課堂,不斷煥新生命活力,用心過好每一天,讓教育的美妙和樂趣在每一個細節處發生。
“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的理念以及知識儲備都是需要與時俱進的。”黃華炎表示。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用最新最科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她時常會參與到學校、地方組織的各類心理健康專業培訓和研討會中,學習前輩教師先進的心理健康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與同行深入交流探討科學的育人方法以及正確的教育引導,以知識武裝自己。
同時她通過閱讀教育類和心理類書籍、論文,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儲備,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再將科學的理論運用于實踐,讓解答學生問題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在反思中成長,在總結中突破,在更新教育理念、優化知識結構中,黃華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點。
對待教學,黃華炎秉持著“育心為本,教中求新”的課堂教學態度。她將自己和其他學科的老師比作電腦的軟件和硬件,在她看來,一個學生想要身心發展良好,不僅需要硬件好,還需要一套正常運作的軟件?!拔业恼n堂雖然不能教給學生考試學科上的知識,但能夠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心理知識與技巧更好地應對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困惑。”黃華炎說道。
在心理教學的課堂上,黃華炎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的體驗和感受當作課堂的生命,將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心理課堂的特色相結合,設計多樣的課堂活動。如何讓學生體驗情緒的多變呢?在教學“情緒調節”一課時,黃華炎設計了“心情過山車”的活動,通過模仿買彩票兌獎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從買彩票號碼——等待號碼公布——號碼對上、號碼沒對上或號碼差一點點對上——等待開獎——獎品是一套試卷——獎品是一部手機——沒有獎品的心情變化,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將學生引入課堂主題。
此外,黃華炎還積極將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中,從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聚焦“人際關系”“親子溝通”“校園欺凌”等主題,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引導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經歷、體驗、探究,從而產生感悟、反思,再遷移、運用,以達到心靈“凈化”的作用。
家校共育,在“心相印”中護學生健康遠航
黃華炎明白,為學生打造一片自由成長、健康生活的溫暖天地,僅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她緊密團結學生家長,通過微信、電話、校園活動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建立信任鏈接,贏得尊重和理解,在共育學生成長中達成一致方向。同時她還攜手學校、聯系社區,共同為學生系好心理健康“安全帶”。
學生小悅自初中入學后便一直是黃華炎關注的心理高預警學生之一。小悅在一歲多時父母離異,初中入學沒多久父親就因病去世,此后一直跟隨奶奶和叔叔一家生活。但他們對小悅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小悅多次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無助,并且還曾出現過全身乏力、心臟痛、頭痛等癥狀,但他們都熟視無睹,最終小悅被確診為“抑郁癥”。黃華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次家訪與小悅的叔叔和奶奶溝通,但都沒有起到明顯的效果。這一切都讓黃華炎深感挫敗和難過,當時的她并不知道如何讓小悅的叔叔和奶奶理解“抑郁癥”,也沒有辦法解決學生家庭的經濟問題以及家長的觀念問題。
無奈之下,黃華炎聯系學校向社區申請幫助,社區介入、學校協同,黃華炎又一次來到了小悅的家中家訪,經過多方的解釋和勸說,小悅的叔叔和奶奶終于開始重視孩子的情況,并愿意接受治療,社區也為小悅同學申請了低保補助。解決了家庭意識方面的問題后,黃華炎便持續給小悅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她感受生命的珍貴和生活的樂趣,讓她逐漸走出過去的陰影。在家校社三方聯合助力下,黃華炎終于在小悅的臉上看見了笑容,她的病情也逐漸好轉,最后順利取得了畢業證書。
黃華炎的付出被小悅記在心中,今年教師節,她還收到了小悅的來信,信中小悅表達了對她的感謝和祝福,黃華炎也在這一刻感受到了教師職業帶給她的成就感和快樂,“一個老師如果只是教會孩子知識,那這種成就感只停留在某個時間段,對孩子而言也是如此;而如果真的能夠給予孩子心靈的滋養,讓孩子發自內心地發生改變,這應該是老師值得一輩子驕傲的事情?!秉S華炎微笑著說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秉S華炎就是這樣一個教師,在教學上她敢于創新、努力實踐,在生活中她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學生的“心靈按摩師”,讓一批批有心理困惑、陷入心理困境的學生走出迷霧,奔向更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