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杜紅建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好生街道初級中學教師,山東省中小學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美術教育骨干志愿者。曾榮獲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優秀輔導員、山東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個人作品在中國美術館西泠印社展廳、山東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山東省圖書館等地展出,在《美術觀察》《中國教師報》等期刊發表作品與文章100余件。多次參加愛心公益活動,為留守兒童捐贈作品100余件,被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授予“慈善愛心人物”稱號。
輕輕推開杜紅建的教室門,其間景象,仿若一堂生動的實踐課。筆端所觸,不只是水粉顏料,還有許多關于美的心靈的滌蕩和塑造。
讓美術欣賞課真正煥發活力生機
“提及美術學科的欣賞評述課,很多老師都有畏懼情緒,如何推開這扇難以出彩的門,讓欣賞課堂煥發生機,讓孩子們在欣賞課中踐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讓欣賞課真正實現它的育人價值與審美素養的提升,是每一位教師都期望的。”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杜紅建經常想盡辦法試圖掀開枯澀的欣賞課堂的紗簾,讓課堂的育人實質散發出陽光的氣味。
在《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一課中,他將每個環節細化為“美的課堂在等您、畫面主題我判斷、真實動人我比較”等共計25個環節,在備課過程中明確各個環節的滲透意義,自然而然地將課堂串聯起來,把賞析方法悄無聲息潤澤給學生,使學生步步深入,提高認識,升華情感。
在第一個環節“美的課堂在等您”開始之初,杜紅建對學生說道:“這是一節欣賞美、感受美的課堂,也是一節創造美、呈現美的課堂。相信大家課堂中的行為美、活動中的垃圾處理美、作品粘貼展示時的呈現美、參觀時的秩序美、對他人成果的尊重美,定會讓我們的課堂更加綻放美的樂章。”一席話,讓學生明白了課堂要求,也引出了課堂主題。
緊接著,他給學生設下一個謎:“我將為大家請出三位女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她們是什么樣子的?”當學生的好奇心高漲時,杜紅建順勢拿出米勒的名作《拾穗者》。此時,有的學生有些失望,有的學生滿是疑惑。杜紅建趕忙追問學生:“大家對美的評價標準是什么?”繼而引發學生關注心靈美、精神美等,激發他們賞析的欲望,感受《拾穗者》中三位農婦美在何處,真實動人在何處。通過作品層層賞析,學生終于了解到,這幅畫捍衛了農民的高貴與尊嚴,有著古代雕塑般的魅力美,有著農民的樸實美,有著對生命的虔誠美,更有著震撼靈魂的尊嚴美,畫中的三位農婦更是被譽為法國三女神。這樣一來便回歸到了課堂開始時預設的問題解答,使學生明白如何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
“欣賞作品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們學會審美,更重要的是實現美育育人的目的,提升立德樹人的課堂價值體現。通過作品賞析,要培養孩子對大師及經典作品的敬畏之心,滲化愛的情懷。”杜紅建表示。
以美育架構心靈溝通的橋梁
幾年前,杜紅建帶初一年級的時候,有一節以《大自然之歌》為主題的色彩教學課程,在與孩子們學習完基本知識后,他便組織大家進行校園寫生,這也是他每年都要開展的美術實踐教學活動。“我希望孩子們能將教材中學到的知識轉化到生活中,同時寫生也是培養他們親近自然、愛護自然的一種方式。”杜紅建表示。
寫生過程中,杜紅建注意到身邊的一個男孩小陳(化名),他趴在不太干凈的地上,自顧自畫著。杜紅建走到小陳面前,和他交流,但小陳卻不太理睬,支支吾吾。
“我判斷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問題,便悄悄問其他同學,后來才得知他語言表達和聽力有些障礙。”杜紅建表示。隨后,他便考慮著如何依托美術課堂本身在美育教育浸潤中具有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去關注和感化這個孩子。
之后的日子里,每次美術課堂上,杜紅建都多了些對小陳的關注,與他交流時,杜紅建總是面帶微笑,并經常從肢體語言和畫筆中給小陳傳遞信息,他看懂了也會對杜紅建會心一笑。課余時間,杜紅建會時常找他聊天,給他看些精美的作品與自然圖片,引導他逐步形成對美的認知,以便于他能養成好的習慣。
在杜紅建潤物無聲的關愛中,小陳慢慢產生了變化。“后來,他的父母也告訴我,孩子在學校學習很吃力,若不是因為美術對他的影響,他極有可能早早輟學。我很欣慰,能通過美術學科去感染孩子、影響孩子,這是我作為教師最大的欣慰。”杜紅建說道。
在杜紅建長達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進入初中階段,很多學生因為跟不上學習進度,自此一蹶不振,虛度時光。
杜紅建曾經遇到的小凱同學,在美術課上時常恍惚,經常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杜紅建關注到了這一現象,在課堂交流過程中,他悄悄走近小凱,設計了一個問題:“在欣賞作品美的同時,大家是否感受到美對我們的啟迪是什么?”順勢微笑著請小凱說一說。
“他說‘我們每個人要通過美的作品欣賞來凈化自己的心靈,我示以肯定的眼神讓他坐下,內心卻很想了解他的基本成長情況。”杜紅建表示。
課后,杜紅建找到小凱的班主任做了深入了解,并要來家長電話進行了交流。“小凱雖然上課無所事事,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善良與美德。我鼓勵他加入我帶的美術社團,希望通過社團活動與藝術魅力讓他找到自信與對美好的希望。”
杜紅建鼓勵小凱做出一個決定:明天,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為自己設計一個偉大的夢想。
在持續的關懷和鼓勵下,小凱在班內進步明顯,他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并且樂于積極地與同學們溝通,善于幫助他人。他成了美術社團的佼佼者,參與創作的作品,在市藝術節評選中還榮獲了工作坊一等獎。
教學之余,杜紅建不斷加強專業素養提升,他利用周末、晚間從事藝術創作,希望能以藝術家的角度引領孩子更深入地理解美術課堂。2016年,他被山東省教育廳遴選為山東省美術教育專家團隊志愿者,多年來堅持利用周末時間分赴平陰縣、沂水縣、沂源縣等地進行送教活動。他用身體力行,傳遞著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