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好老師?什么是好教育?一線校長和教師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和探索,從師德為先、以生為本、能力為重、共享發展四個維度出發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詹大年? 昆明丑小鴨中學校長
我認為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讓人幸福,幸福的方向是讓人有完整的人格,這才是教育的價值。人是關系的動物,社會是關系的產物,好的關系才是好的教育,沒有關系就沒有教育,教育是在關系中發生的,很多教育問題的實質就是關系問題。關系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
新時代的好老師我認為應該是陪伴者、幫助者、觀察者、引領者、設計者和建設者,而新時代的好校長應該是場景的建設者、關系的建構者、規則的守護者
陳黎明? 江蘇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學校長
首先讓孩子現在快樂,其次是讓孩子未來幸福,這是好老師的價值。做好老師一定要做到對學生的成長產生積極的、正面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可持續的、長遠的,甚至是——永恒的,讓人一輩子念念不忘的。
一個好老師,不僅要愛教育,還要研究教育,而教育研究,不能離開教學,離開課堂,沒有好課堂自然就做不成好老師。我覺得,作為好老師,不但要是“學的專家”,更應該是“教的專家”,而教的好壞就取決于我們老師能力的高下。
韋莉?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楚才小學校長
最好的教育,從溝通開始。古有諸葛亮的《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今有革命者的《紅色家書》,我看到無數革命者尋求真理、改造中國的堅定信念及對子女的深情教誨。古往今來,我深刻感受到書信這種溫暖的溝通方式帶來的神奇力量。見字如面,字字入心。在這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我希望通過書信這種“慢”的堅持,與孩子們搭建心靈交流的橋梁。
兩年多時間,我一共收到學生來信2800多封,手寫回信1400多封,超過30萬字。“校長的第一身份是教師”,我將堅持“躬身育人”的教育理念,永遠站在育人的第一線,繼續用書信文以載道,文以化人。
陳永洪? 貴州省思南縣鸚鵡溪中學教師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有三個追求,第一個追求是做鄉村孩子追逐夢想的點燈人。天空干凈了更高遠,人心干凈了更豁達。教師,不斷學習,內修師德,外塑形象,靈魂干凈了,更能彰顯師德,才有資格做鄉村孩子追逐夢想的點燈人!
我的第二個追求是做鄉村孩子閱讀啟智的指路人。我曾經讀到這樣一句話,說“教育最可怕的。是一個不愛讀書的校長在領導一群不愛讀書的老師,教一群不讀書的人生養的孩子努力讀書”,假如真是這樣,也許就是我們教育人莫大的悲哀!
我的第三個追求是做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導航人。記得有句諺語“獨行快,眾行遠。” 是說,一個人單獨行動可能走得很快;許多人并肩合作、一起行動,共同克服困難,會走得更長遠。
張潔? 浙江省紹興市陽明中學教師
如何讓班級管理有效、有序呢?基于班級管理的痛點,我有三個方面的看法經驗分享。首先面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頻發,要堅持“跨班跨校合作共享,創設師生共研模式”,其次面對家校矛盾頻發,要做到“區內多方合作共享,搭建新老共進平臺”,最后面對工作室高強度活動,帶來的與家庭的沖突、與學生的沖突、與學科的沖突,我們要“跨地區合作共享,實現個群體共生聚力”。作為一名好老師要點亮自己的同時,更要共享發展,帶動和引領更多的教師進行專業成長,創造職業幸福,并傳播幸福、引燃幸福。
好老師大家談
專家評審代表
李祚山? 重慶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
主題:《勤學篤行,爭做新時代好老師
——好老師素質結構與養成》
教師職業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一個好老師要不斷地積累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
如何理解好老師?我認為好老師必須是有效教師,即有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效,或者在育人方面有顯著的效果。同時好老師應該是卓越教師,在創新能力、自我監控能力、自我效能感、職業偏向、專業知識、學生導向、成就導向、組織管理、教學策略等方面與普通教師具有顯著差異。好老師的基本特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德”是好老師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能”是好老師的本質內涵,實現育人的保障。
在快速發展的數字時代,未來好老師不僅需要鍛煉德育能力、課程教學能力、自我成長能力,還需培養人機協同能力,要積極主動地適應信息化的發展。未來教師應該是教書育人的領航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專業成長的自主學習者、跨界溝通的合作者,在不同的角色中自由切換且做到最好。
張靂? 師范生教學能力訓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四川師范大學)主任、教授
主題:《能力導向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質量的教師,現代教育的主題是追求優質教育,而優質的教育是要讓每個孩子成為潛在能力的充分發揮者,成為人生的成功者。優質教育的保障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素養、教師隊伍的質量。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需要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作為保障。
教師職業具有“專業性”和“創造性”,以教書育人為職責。為實現更好的教育,教師需要不斷成長,教師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專業理想的建立,專業知識的拓展、專業能力的發展、專業自我的形成,而其中能力是教師專業性表現的核心要素。我們要以專業標準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教師明確行為方向、樹立標桿。
大眾評審代表
朱昭倫? 墊江教師進修學校科研處主任
主題:《用師德密碼叩開幸福從教的大門》
“德”的右下角,“心”為根基,教育者當有仁愛之心;右上角,“直”表示眼界、視野、知識,教育者當有開闊眼界與扎實學識;左邊由“行”字演變而來,眼中有光、心中有愛,便能走得順達、長遠。
“師德”該如何踐行?“德”的根基為心,為學生的成長播下希望的種子,培育出一個個充滿活力的靈魂,“仁愛之心”必不可少。對于教育而言,對學生要有愛心,但愛不能愛得太多,太多了是溺愛;也不能愛得太少,太少了是缺愛。只有恰到好處的愛才是真正的仁愛,才能產生教育效果。以仁愛之心為根基,以扎實學識為支撐,照著正確的方向行走,師德會給好老師帶來“洪荒之力”。
張燕? 深圳市龍崗區德琳學校教師
主題:《以生為本,把學生種在心上》
教師職業面對的是最深邃的世界——人的心靈。教育理應充滿“人文關懷”,把學生當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權利、有尊嚴、正在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來看待,這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性、人格、人權,對學生應多有信任、理解和寬容,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育學說到底是關系學。當我們在探究如何才能踐行以生為本時,其實也是在追問,我們應該構造怎樣的師生關系?好的關系才有好的教育,師生之間是這樣,老師和家長之間也是如此。以生為本,是老師把學生的成長發展時刻放在心上,以實際的行動和愛心來教育和感化學生,這就是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