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鄔賀銓
2023 年12月12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大會上,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發表了題為《互聯網基礎資源的再認識》的主旨演講。鄔賀銓表示,IPv6 海量地址擴充了互聯網基礎資源的能力,顯著減少訪問時延。生成式大模型引發AI的新浪潮,AI會被攻擊者利用獲取對互聯網基礎資源的控制權。另一方面,AI也為互聯網基礎資源的治理提供新的手段,要善于利用和創新開發。

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從IPv4到IPv6的發展,首要關注的是地址資源的變遷,現在全球正加快向IPv6過渡。鄔賀銓指出,互聯網基礎資源主要包含三個方面:IP地址、域名系統和域名解析服務器。目前,全球IP地址資源分配已經結束,中國網民人均IPv4地址不足0.4個。然而,目前ICANN對IPv6地址的分配方法仍然沿用IPv4的方式,雖然申請部首有所限制,但ICANN在IPv6地址分配方面未充分利用可用規律性。如果IPv6地址能按區域、業務、用戶類型進行精細化分配,可以實現更精準的偵測與監控,但目前各國只能在ICANN框架內進行規范,難以達到科學合理的效果。
對此,鄔賀銓建議我國應該積極推進ICANN 的改革,重新規劃IPv6 地址的分配機制,最好在IPv6 地址里劃分出國家碼,國家碼以下由各個國家自行分配。
鄔賀銓指出,動態IPv6 地址資源的安全管理是當前互聯網基礎設施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在客戶訪問服務器時,識別地址和源主的真實性至關重要。雖然已有方法將地址與源主綁定,但存在著黑客冒充用戶地址的潛在風險。因此,迫切需要實現源地址接入認證,通過綁定用戶IP 地址、MAC 地址和接入端口,來有效辨識攻擊機。

IPv6已不僅僅代表終端身份,還擴展到業務流的性能需求和實測狀態指示。通過IPv6的擴展報頭,應用程序的性能需求如帶寬、時延、抖動、丟包率等參數能夠得以傳達。此外,IPv6還提供了一種稱為iFIT的檢測方式,可標記丟包和時延測量,從而監測流量異常并識別潛在攻擊。
隨著IPv6 的不斷發展,出現了IPv6+,擴展了地址資源管理的維度。新型的組播利用了SRv6 和分段選路特性,顯著減少了中間路由器對網絡資源的消耗。另一個應用是IPv6的多歸屬功能,充分利用了5G 核心網的用戶面和數據面分離特性,可以實現企業內部敏感數據不離開企業網絡的安全保障。
然而,新技術也帶來了挑戰。隨著IPv6 地址字段功能的擴展,黑客攻擊的空間也增加了。此外,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雖然實現了企業IP 專網的隔離,但對現場級網絡的控制面需要更高的安全要求。
鄔賀銓表示,互聯網基礎資源的安全性仍然是關注的焦點。域名系統長期以來都是網絡攻擊的目標,ICANN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保障域名系統的安全性,例如建立了嚴格管理和存儲頂級域名和IP 地址對應關系的數據庫的訪問權限,并定義了7把密鑰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專家共同管理。然而,除了頂級域名以外,國內管理的域名系統也面臨安全風險,如DNS緩存污染、DNS劫持、DNS拒絕服務攻擊等。
在新時期,互聯網基礎資源面臨著多重挑戰。IPv6技術的發展擴充了網絡能力,但也增加了黑客攻擊的空間。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對網絡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算力時代和生成式大模型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患。生成式大模型引發AI的新浪潮。
鄔賀銓認為,一方面,AI會被攻擊者利用獲取對互聯網基礎資源的控制權,AI時代DNS 隱蔽信道問題將更突出。但另一方面,AI也為互聯網基礎資源的治理提供新的手段,要善于利用和創新開發。因此,基于AI的互聯網基礎資源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大會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主辦,人民郵電報社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