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球, 朱曦, 施祥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眼科, 江蘇 南通 226001)
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是糖尿病患者嚴重并發癥之一,主要病理特征為視網膜血管閉塞性循環障礙,若治療不及時會損害視覺功能,甚至失明[1-2]。玻璃體切除術(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是治療PDR 的常用手段,能提升視覺功能[3]。何路等[4]研究表明,PPV 治療PDR 效果顯著,視力提高率可達60%左右,且安全性較高。但由于視網膜功能與結構的特殊性,PPV 術后部分患者仍會出現玻璃體再積血(postoperative vitreous hemorrhage, PVH),嚴重影響視覺功能的恢復及預后效果,從而降低生活質量[5-6]。已有多個研究證實,PDR 患者PPV 術后臨床特征復雜多樣,可能是發生PVH 的重要影響因素[7-8]。但臨床鮮有學者分析術后發生PVH 對預后的影響,因此對PDR 患者PPV術后發生PVH 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性采取防治措施,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選取156例PDR 患者,旨在探究PPV 術后發生PVH 的影響因素及預后,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 年2 月—2022 年2 月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156 例PDR 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84 例,女性72 例;年齡39~76 歲,平均(55.89±8.82)歲;糖尿病病程5~14 年,平均(9.60±2.07)年。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防治專家共識》[9]中PDR 診斷標準;②單眼;符合PPV 的手術指征,包括存在持續不吸收的玻璃體積血> 1 個月、纖維膜增生、牽引性視網膜脫離等;③臨床資料完整;④心肝腎功能正常;⑤免疫功能正常。
1.2.2 排除標準 ①既往行玻璃體視網膜手術;②合并其他眼底病變,如視網膜靜脈阻塞、黃斑病變;③合并眼部急性炎癥,如慢性淚囊炎、感染性角膜炎等;④角膜混濁影響眼內觀察;⑤陳舊性視網膜脫落伴大量增殖病變;⑥眼球萎縮或后極視網膜萎縮;⑦完全喪失視覺功能;⑧合并其他可引起PVH 的疾病。
1.3.1 PPV 所有患者在非接觸廣角鏡下行標準25G PPV 治療,手術由同一位醫師完成,術中徹底剝除增生膜,充分電凝止血,同時完成視網膜激光光凝。根據視網膜脫落程度、是否合并醫源性裂孔、激光數量、全身狀況等對選擇填充物,包括硅油填充、留置灌注液填充、空氣填充,其中硅油填充患者在術后3~6 個月經手術取出硅油。術中若晶狀體混濁可聯合白內障切除術。
1.3.2 術后PVH 評估 PPV 后6 個月,患者出現條狀、灰塵狀、絮塊狀或漂浮不定的黑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出現視野暗區,視物模糊、略發紅,甚至只有光感,經眼底鏡檢查、裂隙燈顯微鏡、B超檢查等確診為PVH,且持續存在> 1 周。并依據是否發生PVH,將患者分為的PVH 組、非PVH 組。
1.3.3 臨床資料 記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眼部激光治療史、PDR 分期(Ⅳ期、Ⅴ期、Ⅵ期)、合并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larization, NVI)、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術前指標[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lc)、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 張 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視力水平、視野灰度值、黃斑厚度]、PPV 時間、術中激光光凝點數、術中填充物(硅油、留置灌注液、空氣)、術后眼壓。
1.3.4 預后評估 術后6 個月視力提高2 行以上為視力提高,視力變化在1 行以內為視力無變化,視力下降2 行以上為視力下降。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等級資料以等級表示,比較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用t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 回歸模型。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6 例PDR 患者經PPV 治療后,術后6 個月內發生PVH 21 例,PVH 發生率為13.46%。
PVH 組與非PVH 組性別構成、年齡、糖尿病病程、眼部激光治療史、合并NVI、SBP、DBP、視力、視野灰度值、黃斑厚度、PPV 時間、術中激光光凝點數、術中填充物比較,經χ2或t檢驗,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PDR 分期、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HbAlc、術后眼壓比較,經χ2或t檢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VH 組PDR 分期Ⅵ期比例、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HbAlc、術后眼壓高于非PVH組(P<0.05)。見表1。

表1 PVH組與非PVH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以是否發生PVH 為因變量,PDR 分期、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HbAlc、術后眼壓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進行多因素一般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DR 分期 [=4.591(95% CI:1.997,10.550)]、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3.736(95% CI:1.626,8.586)]、HbAlc [=4.293(95% CI:1.868,9.867)]、術后眼壓[=3.666(95% CI:1.595,8.425)]均為PDR患者PPV術后發生PVH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賦值表

表3 PDR患者PPV術后發生PVH影響因素的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歸分析參數
非PVH 組與PVH 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經秩和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795,P=0.000),非PVH 組患者PPV 術后6 個月的預后優于PVH 組。見表4。

表4 PVH組與非PVH組預后分析 例(%)
PDR 屬于嚴重致盲疾病,嚴重影患者正常生活與工作,臨床應采取積極措施減緩或阻止PDR 的進展[10-11]。其中PPV 是治療PDR 的常用手段,能在手術顯微鏡下利用玻璃體切割機將混濁玻璃體切除,從而改善視網膜血液循環,有助于視覺功能恢復[12-13]。但術后仍會出現PVH,影響病情甚至需要二次手術[14]。同時,PVH 還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中156 例PDR 患者PPV 術后6 個月內PVH 發生率為13.46%,并經多因素一般Logistic 回歸分析,PDR 分期、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HbAlc、術后眼壓均為PDR 患者PPV 術后發生PVH 的影響因素。分析其原因為:①PDR 分期是發生PVH 的重要影響因素,Ⅵ期患者一般病情較重,存在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增加手術操作難度,術中極易損傷玻璃體,從而增加PVH 的發生率[15-16]。②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患者的纖維增生膜與視網膜粘連緊密,手術治療并解除視網膜牽引后可能會有一定殘留,術后會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與遷移,導致PVH 發生[17-18]。③HbAlc 是反映血糖水平的有效指標,機體高血糖會促進炎癥因子、黏附因子形成,從而加劇眼部的氧化應激反應,刺激內皮細胞的凋亡,導致血液微循環障礙,不斷形成新生血管,提高PVH 發生風險[19-20]。④術后眼壓升高導致視網膜牽拉出血及中央動脈阻塞,直接導致PVH 發生[21-22]。另外,本研究中非PVH 組預后優于PVH 組,表明PVH 的發生不利于視力恢復,與預后關系密切。針對上述影響因素,臨床應采取積極干預措施,比如術前明確PDR分期,對Ⅵ期患者給予高度關注,盡量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更高難度手術[23];明確視網膜牽拉,在術前給予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24];術前積極采取降糖、降壓措施穩定患者血糖、眼壓,從而降低PPV 術后PVH 發 生率[25]。
綜上所述,PDR 患者PPV 術后發生PVH 的影響因素包括PDR 分期、合并增生視網膜牽引、HbAlc、術后眼壓,且PVH 會影響預后視力的改變。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之處,由于本研究為回顧性分析,研究對象的選擇存在一定局限性與偏倚性,同時樣本量較小,并未分析不同類型PVH 的影響因素,今后可進行更為完善的前瞻性大樣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