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高明 劉光東 郝建輝 馬玉杰
摘? ?要? ?蘋果產業是延安農業主導產業。近年來,延安蘋果生產中晚霜、冰雹等自然災害多發重發,推行農業政策性保險成為防災減災的重要舉措之一。基于延安蘋果政策性保險現狀,分析了存在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蘋果保險;問題;建議;防災減災;延安
蘋果產業作為陜西省延安市農業第一大主導產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著極其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市蘋果面積331.6萬畝、產量431.8萬t、產值240.5億元。全市農民經營凈收入的61%,專業縣、鎮、村果農收入的90%以上來自蘋果產業。近年來受晚霜凍害、冰雹等自然災害高發重發影響,延安蘋果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防災減災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筆者針對防災減災中蘋果政策性保險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提出一些對策建議。
1? ?基本情況
農業政策性保險是以保險機構市場化經營為依托,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對果業等產業因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險。農業政策性保險可有效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
2007年延安市被確定為中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先后在洛川、富縣、黃陵、子長等縣(市、區)的蘋果、馬鈴薯等品種上試推廣。2017年試點品種增加到10個,試點范圍覆蓋全市13個縣(市、區),保費收入2 187萬元。2022年,全市蘋果產業完成政策性保險投保19.25萬畝。
2? ?存在問題
2.1? ?保險機構方面? ?2019年前保險機構基本能夠盈利,但是自2020年以來虧損嚴重。尤其是2021年人壽財險洛川分公司保費收入僅249萬元,理賠金額高達4 322萬元,賠付率1 736%。主要原因:
1)自然災害多發。延安蘋果生產中的主要氣象災害是花期凍害和冰雹。近年來,全市遭受2018、2020、2021年3次較大的蘋果花期凍害,累計受凍面積186.6萬畝。冰雹災害也時有發生,自2016年以來累計雹災面積194.2萬畝,2021年出現冰雹天氣天數多達26天,2023年遭受4輪冰雹災害,致寶塔、安塞等縣(區)的10.2萬畝果園受災。
2)防災減災能力較弱。近幾年,延安市在應對蘋果花期凍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2020年以來受災面積僅10萬畝。但對于冰雹災害,因防雹網成本較高(平頂式每畝? ? ?2 500~3 000元,屋脊式每畝4 500~5 000元,半自動式每畝5 500~6 000元,全自動式每畝? 8 000~ 9 000元)、補貼力度不夠大(市級每畝補貼1 500元,縣級每畝補貼 1 000~3 000 元)、覆蓋面小(搭建防雹網果園49.9萬畝,占總量的18.35%)、人工干預天氣難度大[全市13個縣(市、區)共有高空防雹炮點288個,其中高射炮點143個,火箭炮點137個,高射、火箭綜合炮點8個。炮點最多的洛川縣達到40多個,最少的吳起縣僅有5個,遠不能滿足蘋果產業防災實際需求],防雹效果不明顯。2021年80.6萬畝果園遭受雹災,其中絕收面積達到26萬畝。
3)保費價格較低。政策性蘋果保險目的是保成本,保費每畝80元,保額每畝3 000元,費用標準由省上統一制定。這一保費基本可與關中地區較低的自然災害風險相匹配,但與延安較高的凍害、冰雹等自然災害風險相比就顯得比較低了。據延安市銀保監分局反映,按近年延安的自然災害情況,每畝保費達到400元保險機構方可盔利。
4)保險機構服務能力不足。延安市9家農業保險機構中,有8家機構未在鄉鎮設置網點,工作力量明顯不足,很多鄉鎮農險承保理賠、查勘定損等工作僅靠1~2人完成,存在承保面積不清、定損理賠不準等問題。
此外,因經營管理不善,騙保現象時有發生。中航安盟財險延安中心分公司 2019—2021年連續3年出現工作人員虛報蘋果園面積、套取理賠款問題,涉及資金73萬元。
2.2? ?果農方面? ?2022年以前,果農購買保險積極性較高,對理賠情況也比較滿意,但從2022年開始,果農購買保險的積極性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理賠條款做了大幅修改。
為減輕保險機構賠付壓力,2022年初,省保險行業協會大幅修改了《陜西省地方財政補貼型蘋果種植保險示范條款》,明確此條款為指導性意見非指令性要求,但延安市未制定相關補充條款,保險機構即按省上示范條款執行。示范條款將原來“按價值核算損失”修改為“按產量核算損失”,規避了冰雹災害風險;增加了20%的免賠額,即損害程度小于20%的不予賠付;附加了理賠時要求出具氣象部門證明材料等更為苛刻的理賠條件。這些都挫傷了果農購買保險的積極性。
同時,按照省農業保險工作小組要求,延安市寶塔區柳林鎮、延川縣文安驛鎮等64個鄉鎮被劃定為蘋果種植自然災害高風險區域,保費由原來的80元提高到120元,果農自繳保費部分由24元提高到36元。調研中部分果農反映風險地區劃分不夠科學,這對果農購買保險的積極性也有一定影響。
2.3? ?政府方面? ?蘋果保險出現問題,有保險機構和果農方面的原因,也有政府支持不夠的因素。蘋果被納入中央支持陜西省的省級特色優勢產業品種,中央、省級各補貼30%,省上要求“市縣財政補貼比例不低于10%,其中市級補貼比例不低于7%”,延安市即按最低標準執行,市級補貼7%,縣級補貼3%。鄰省甘肅的蘋果保險雖未納入中央補貼范圍,但省級補貼40%,市縣級補貼40%,差距較大。同時,延安市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措施僅限于保費補貼,大災賠償儲備金、再保險等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還未建立,支持方式相對單一。
3? ?對策建議
根據陜西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陜西省財政廳等六部門《關于陜西省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推動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結合延安市實際,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3.1? ?制定更合理更豐富的保險產品? ?由延安市農業保險工作小組牽頭,聯合市保險行業協會、市農業保險承保機構,根據《陜西省地方財政補貼型蘋果種植保險示范條款》,統籌考慮冰雹、霜凍等災害,制定延安市蘋果種植保險補充條款,平衡好果農與保險機構的利益。積極申報氣象、價格指數等創新險種,擴大“保險+期貨”試點范圍,把“保產量”與“保價格”結合起來,推動農業保險由保生產環節向保全產業鏈升級。
3.2? ?更好發揮政府引導推動作用? ?建議進一步提高市、縣保費補貼比例,降低果農承擔比例,分別由原來的7%、3%提高至10%、5%。以2021年保費補貼情況來看,市級財政多支出173萬元、縣級財政多支出115萬元;果農承擔比例由30%下降至25%,中風險地區每畝果園保費可由36元降至30元。可由各縣(市、區)負責,在各鎮、村均設立1名協保員,村上由第一書記或駐村工作隊隊長兼任,建立果園檔案,協助保險機構做好政策宣傳、承保理賠等工作。
3.3? ?科技賦能提升抗災能力? ?由氣象部門負責,推廣黃陵智慧氣象綜合服務平合建設經驗,提高精準預報預警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積極爭取中省防災減災專項資金,整合鄉村振興街接資金,建議市級層面對農戶搭建防雹網進行補貼。由農業部門負責,抓好防災減災知識普及、技能培訓和防雹網、防凍坑窖、集雨窖等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工作。
3.4? ?創新保險機構經營服務? ?由延安市銀保監分局負責,督促各保險機構優化基層服務網點設置,規范承保理賠操作流程。探索將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應用于農業保險,提高工作效率和精準度。探索整合財政、農業、林業、氣象等部門及保險機構涉農數據和信息,推動承保電子化系統上線運行,為承保理賠、防災減損工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