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荷

王磊
一副黑框眼鏡,一襲中山裝,是王磊在大多數公開場合的標配。“堅持中國本土化”“不那么洋氣”則是跨國藥企阿斯利康一直以來示人的形象。
王磊與阿斯利康的本土化緊密相連。2013年,王磊加入阿斯利康,也開啟了這家藥企的本土化深耕之路。此后幾年,他的職位不斷升級。王磊擔任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拉丁美洲、中東及非洲、澳大利亞等地區市場的整體戰略及業務增長。
阿斯利康的總部位于英國劍橋,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企業。自1993年進入中國后,這家藥企已走過30年的本土化之路,在腫瘤、心血管、腎臟及代謝、呼吸、罕見病、自體免疫等領域滿足患者需求。目前,阿斯利康在華宣布累計投資超20億美元,將近40種全球創新藥物引進中國。
2023年以來,阿斯利康投資與合作的消息不斷。王磊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阿斯利康在該年份已完成6單在華的上億美元交易大單,助力中國藥企出海,累計交易額達數十億美元。“公司之所以愿意斥資合作,是因為看到值得尊重的中國創新。這幾單大額交易是前幾年一系列努力的沉淀結果,今年進入收獲爆發期。”他說。
王磊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他的職業經歷充滿傳奇色彩。王磊出生于上海,1993年,21歲的他從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后,被分配至一家旅行社工作。三年的涉外導游工作,鍛煉了他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此后,出于發展前景考慮,他果斷更換賽道,在全無專業背景的情況下轉戰醫藥行業。
王磊選擇醫藥行業的初衷,是想為家人提供更多疾病預防和正確用藥的經驗。他年幼時,爺爺和外公都因癌癥病逝,家里沒有人從事醫藥行業工作,親人經歷病痛折磨時,一家人束手無策,這給他的內心帶來很大沖擊。
1996年,王磊以總經理助理的身份入職跨國藥企羅氏制藥。2001年,他進入羅氏制藥的管理層團隊,并一步步成長為業務部門副總裁。王磊渴望更廣闊的醫藥市場空間。2013年3月,他加入阿斯利康中國,擔任消化、呼吸和麻醉業務部副總裁。他在該事業部主導的兩項市場企劃項目,先后讓其奪得阿斯利康的國際區大獎和全球總裁獎,也讓他一戰成名。
此后,他的職位迎來快速上升期。2014年,王磊升任阿斯利康中國總裁,2017年1月,升任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2017年5月,作為執行副總裁的負責范圍擴大到了整個國際地區。短短4年,從部門副總裁升至全球執行副總裁,刷新了跨國藥企中本土經理人的最高職位紀錄。
“跨國藥企的核心競爭力是本土化,中國本土藥企的核心競爭力是國際化。”王磊認為,在中國,跨國藥企的態度不能傲慢,因為這會失去市場和顧客。而不傲慢的最好體現是做到本土化,從內心尊重中國科學家和技術,同時和企業外部的科學家廣泛接觸、交流。
這一速度有些超乎王磊的預料。“稍微有點快。”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看似很快的職位晉升,其實背后經歷了漫長的沉淀期。在王磊看來,很多人只看到他在阿斯利康工作一年后就被火速提拔,在這之前,他已經在跨國藥企的管理團隊磨練十幾年。
王磊稱,國內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中國職業經理人受到重用的機會明顯變大,以往這種機會更傾于向外國人拋去橄欖枝。他這名本土的外企職業經理人能坐上“快馬”,得益于向好發展的中國經濟。
近30年,中國醫藥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王磊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小,國家醫保對于藥品沒那么高報銷力度和覆蓋范圍。盡管如此,當時跨國企業都從中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紛紛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甚至設立制藥廠,將藥品以貿易進口形式帶到中國。后來,納入醫保報銷的藥物種類和報銷力度逐漸擴大。2017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加入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后,藥物審批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中國新藥的創新速度和國外新藥進入中國的速度也在加快。近幾年,隨著國家藥監局批準新藥的速度加快和醫保覆蓋率的提升,很多罕見病藥物、高價腫瘤藥也走下“神壇”,使普通人也能用得起。
阿斯利康也在順應變化。上世紀90年代,阿斯利康的中國區總部在香港,但很快便轉至上海。2001年,阿斯利康投資近1.34億美元建無錫供應基地,成為阿斯利康當時亞洲最大的供應基地;2012年,投資3億美元在泰州建立生產基地。如今,中國阿斯利康已形成位于上海的中國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國中心,無錫、泰州、青島3個全球生產供應基地,北京、廣州、杭州、成都、青島5個區域總部的格局。中國成為阿斯利康全球藥品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目前已向約70個全球市場輸送藥品。
中國區是阿斯利康營收的重要來源之一,僅次于其在美國市場的收入。財報數據顯示,2020~2022年,阿斯利康中國的營收分別約為54億美元、60億美元、58億美元。
2022年,阿斯利康總營收443.51億美元,同比增長25%,腫瘤領域藥物是最主要營收來源。該年份中國市場的營收同比下滑4%,但下降趨勢在2023年得到扭轉。2023年上半年,阿斯利康中國區營收為30.43億美元,同比增長7%。
王磊曾在2022年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談到,過去10年,阿斯利康在中國市場增長情況可觀。2020年受到疫情、集采、醫保降價等因素影響,阿斯利康響應國家醫保以價換量,醫院內的市場開始出現收縮。盡管業績受到影響,但阿斯利康服務的患者數量大幅度上升。
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有盈有虧是商業規律,業績短期出現波動很正常。一直以來,阿斯利康在中國高度本土化、擁有相對自由的決策權,這是其有別于其他跨國藥企的特征。
“跨國藥企的核心競爭力是本土化,中國本土藥企的核心競爭力是國際化。”王磊認為,在中國,跨國藥企的態度不能傲慢,因為這會失去市場和顧客。而不傲慢的最好體現是做到本土化,從內心尊重中國科學家和技術,同時和企業外部的科學家廣泛接觸、交流。“現在大部分中國藥企不夠國際化,大部分跨國藥企不夠本土化,阿斯利康希望自己成為兩者都做好的優等生。”他說。
阿斯利康的本土化走得更遠,其在研發、生產、商業化等方面都有布局。進入中國市場30年,阿斯利康在中國的“打法”也在不斷變化。王磊稱,其中一個重要變化是藥物研發的本土化。2007年,阿斯利康成立中國創新中心(ICC),開啟專注亞洲和中國市場的藥物研發。2013年,阿斯利康成立中國新藥研發部,實現涵蓋小分子藥物和生物制劑的完整開發能力。2017年10月,阿斯利康剝離中國的臨床前研究業務,與國投創新成立迪哲醫藥。2021年12月,迪哲醫藥正式在科創板上市。
2021年10月,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中心正式啟用,成為中國研發戰略布局的重要節點。該中心參與公司全球新藥的研發,涵蓋腫瘤、呼吸、免疫、罕見病等領域。2022年,該中心成立中國轉化醫學研究基金,支持中國本土基礎醫學及轉化醫學研究。同時,也將阿斯利康全球研發的CoSolve創新計劃首次引進中國,招募更多中國創新企業、科研院所參與全球新藥研發。目前,阿斯利康中國研發管線內有180 多個項目,關鍵項目與全球同步研發率達 100%。
在王磊看來,原來是把國外的藥拿進來賣,現在是立足中國,以中國患者為基礎去研發新藥物,并走出去輻射其他市場。“忘記賣藥,會賣得更好。”王磊表示。
在他的印象中,很多腫瘤患者經過常規放、化療后,可能還面臨心理疏導、營養支持和臨終關懷等需求。因此,跨國藥企要承認自身的局限性,當企業沒有相關布局時,可以與康復醫學、數字化發展、人工智能、疾病早篩等領域的相關機構合作,滿足患者需求。
近年來,中國智慧健康創新中心、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和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發展成為阿斯利康的“三駕馬車”,這也是阿斯利康搭建的多元化國際創新健康生態圈。目前,中國智慧健康創新中心支持打造的診療一體化創新模式,已落地全國數千家醫院,部分方案落戶全球。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結合各地優勢,迎來140余家海內外企業入駐。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目前在管資金已超30億元,并成功投資近20家企業。
王磊談到,在“三駕馬車”的基礎上,阿斯利康與多家企業開展了合作。他將合作企業的類型分為四大類:一是簡單合作的企業,每次疾病治療領域的會議都會參與,從中積極尋找合作機會;二是企業加入阿斯利康的診療一體化方案并開展合作,比如成為乳腺癌診療一體化的重要數據合作伙伴;三是阿斯利康投資的企業;四是阿斯利康幫助其產品走向世界,實現業務全球化。
2023年,阿斯利康與中國藥企的合作動作頻繁。2~11月,阿斯利康分別與中國本土的藥企禮新醫藥、珂闌醫藥、誠益生物等,在腫瘤及慢病領域創新研發達成多項全球合作,累計交易額數十億美元。其中,11月,阿斯利康以20.1億美元的價格與國內藥企誠益生物就GLP-1藥物達成的協議,是2023年阿斯利康開出的最大一單。二者聯合研發的GLP-1藥物ECC5004處于臨床I期,屬于口服GLP-1受體激動劑,用于治療肥胖癥、2型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代謝疾病。I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顯示,ECC5004具有差異化的臨床優勢,與安慰劑相比,具有良好耐受性,能促進血糖和體重降低。據合作協議,誠益生物將獲得1.85億美元的首付款。此外,誠益生物還將有資格獲得高達18.25億美元的臨床、注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這款藥有望在未來5年內上市。”王磊說。
帶領藥企出海,已不僅僅停留于想法。2023年以來,阿斯利康已帶領29家國內藥企出海巴西、中東。11月,阿斯利康和國聯集團等合作伙伴,共同組織80余家內地醫療企業到香港交流。這些企業都是阿斯利康的合作伙伴,其中有已上市的大型企業,也有從事前沿醫藥技術的初創企業。香港引進辦將繼續與這80余家企業聯系,提供一站式的落戶香港服務。王磊表示,“2024年要帶上百家企業再過去香港”。
近期,王磊的同事帶領20多家藥企出海俄羅斯。未來,阿斯利康還將開啟拉美、印尼,以及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出海計劃。王磊分析,藥企出海應像機場航班一樣,不間斷地出發。通過這樣的方式,企業可以開展新合作,有的企業能尋找進口商和代理銷售公司,有的企業能找到當地企業落地自身技術,獲得技術專利許可費等。
對于接下來的10年,王磊預計,阿斯利康至少會有二三十種新藥陸續上市,其中一定有新藥來自中國藥企。他解釋,盡管新藥上市需要漫長時間,但阿斯利康對此已布局很久,未來會進入一個收獲期。
王磊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未來,跨國藥企會越來越成為中國新藥走出去的橋梁,讓全世界患者都能用上中國的藥。”他說,未來,阿斯利康將不斷融入中國市場,使阿斯利康中國成為真正的本土化企業。在這一基礎上,利用阿斯利康的國際經驗和平臺,幫助中國企業出海,將國外好的技術和產品引進來,將國內好的藥物和藥企推出去。“吹牛沒用,最終還是要實干。”王磊說。他給自己定下的預期是,“希望再過十年,能讓全世界的人都吃上中國的藥”。
他是全球領先的生物制藥企業在華掌門人,也是進入跨國藥企全球管理層的極少數本土人才。他帶領企業,發展成為在華增速最快的跨國藥企之一。他注重新藥研發,圍繞“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構建出行業創新健康新生態。本土化探索30年后,他帶領企業繼續深耕中國醫藥產業,推動本土創新發展,讓中國醫藥走向世界。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阿斯利康是一家全球生物制藥企業,目前在華宣布累計投資超20億美元,將近40種創新藥物引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