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
懸念與巧合是小說創作常用的敘事方法,好處是能吸引讀者,增強藝術感染力。艾麗斯在《寫作課》中說:“在小說中恰當巧合,不僅會使得故事情節富有戲劇性、突破單線結構,貼近現實生活、有助于故事情節的豐富和發展、有助于呈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作品主題,而且能帶給讀者出乎意料的感覺,讓讀者對后續情節充滿了好奇,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狄更斯的小說擅長運用夸張手法,設置懸念和奇想,構成巧合性的情節。英國作家吉辛、蕭伯納、康拉德等創作深受狄更斯的影響。
河南南陽作家陳萬福創作的長篇小說《錄音筆》最近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受到讀者喜愛和好評。小說50章,32萬字,規模宏大,體量豐偉,內容深廣,情節起伏跌宕,引人入勝;人物栩栩如生,生動感人。這一方面固然與作家深厚的生活積累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有關,但同時也離不開作家的獨立思考和獨特的創作方式、高超的表達方式。其中,設置巧合情節,以懸念展開敘事,增強文本吸引力和可讀性,是小說的敘事特質和主要亮點。
《錄音筆》選取的是人物體貌相似和巧合:民工石林因為與局長潘必升相貌身材相似,在金星飯店被誤認為是潘局長而被打傷,送進醫院搶救。一個外來底層青年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入一位縣城領導干部家庭,引發了諸多離奇故事。他們歷經生活的磨礪得失和愛恨情仇,從不同角度從容地訴說關于權力、親情、愛情、金錢、欲望的主題。小說以主人公潘必升的官位升遷、事業沉浮和雯靜與石林的情愛故事為線索,生動地刻畫了一批生存在名利場之內以及與之相關的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存百態,構成一幅酣暢淋漓的當代社會畫卷。人性中的美與丑、愛與恨、善與惡、情與理等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真誠地呼喚著社會的正義和良心。
懸念的解開或是巧合的碰撞,往往是故事重要的轉折點,人物命運發生重大變化抑或是事態由平穩走向緊張。這種突然性和巧合性構成敘事張力,給讀者以刺激,增強閱讀吸引力。在小說《錄音筆》中,石林和雯靜在相遇之前互不相識,身份背景、人物特征都有較大差距,但兩人交往后,性情和志趣非常接近,而石林和潘必升體貌相似,甚至外人難以分辨,但經歷和性格完全不同。
雯靜與石林談金錢補償,開始認識和走近彼此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潘必升出于人身財產安全和保護的需要,突發奇想,安排石林在飯店當保安。這樣別出心裁的巧合,不僅讓讀者在閱讀此段過程中就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為后續情節發展埋下了重要伏筆。隨著情節的發展,石林和雯靜產生好感和愛慕之情,雯靜和潘必升則產生矛盾和疏離。
“無巧不成書”是小說創作的一個定律。這種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巧合”和懸念,盡管有時令故事情節顯得離奇,但這種不同于日常生活體驗的表現手法,往往更具有震撼力。小說出人意料的結局,也是前期巧合化情景的指引和走向。
《錄音筆》懸念解開,潘必升看似離奇的挨打和死亡,是現實生活的艱辛和傾軋,在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打擊下的結果,揭示了批判現實的深刻主題。女主人公雯靜能干賢惠,心地善良,為人真誠,注重情義,心胸開闊。她誠摯善良的心靈如同一泓清澈的泉水,吸引和打動石林,洗凈他的非分之想,沖刷身上的煩惱。雯靜與石林的情愛,更多的是偶然和巧合。
巧合是文學作品構思中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和亮麗的風景線,在作品中能起到提高藝術感染力的作用,還能起到濃縮時空,嚴謹結構的作用。所謂巧合是指一個或多個事件在時間、空間、人物關系等方面出現了意外的相似或符合的情況。《錄音筆》這篇作品就是巧妙地運用了巧合這一表現形式,把石林過去的不堪經歷和復雜時空進行壓縮和凝練,通過金星飯店的變化和家庭生活的改善反映出來,從而增強了這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品質。
小說情節或人物,發生巧合應該是情理之中,看上去是無意中發生的,不能有刻意的痕跡,否則就弄巧成拙,有悖情理,給讀者帶來虛假的感覺。懸念和巧合的運用必須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脫離現實真實就會失去藝術價值。只有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辯證統一,才能創作出異彩紛呈的好作品。巧合是一種偶然,但必須具有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和共性,是事物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集合體。運用好巧合,就要通過巧合的描寫,來展示必然的生活真實,使巧合的可能性和生活真實的必然性緊密地融合到一起。《錄音筆》情節和人物巧妙設計,非常接地氣,反映的生活面很廣闊,從縣城到山村,從商業到農業,從底層大眾到社會精英,從情感到道德,都有獨到的描寫和深入的揭示,而且酣暢淋漓,真切生動。譬如,潘必升長袖善舞,沉溺于鉆營和拉關系,官場春風得意,事業有成,前途似錦,但色厲內荏,而潘家三代單傳,潘家老爺子成天盼望抱孫子,這種巧合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定基礎,多子多福的思想在農村和城鎮廣泛存在。再如,雯靜與石林的情愛,是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巧合,但也有彼此互相吸引的基礎,那就是石林的男子漢氣概,以及為人的真誠執著,有擔當;雯靜的美麗、善良和包容。為了增強巧合的可信度,小說營造很多細節和場景,布置一些離別聚合的懸念,生動細致地描繪男女的愛情心理和訴求,達到真實的藝術效果。
也許有人會問,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的巧合嗎?其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存在著巧合,重要的是作者需要敏銳的洞察力,把生活中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通過故事情節巧妙地結合,通過刻畫人物形象反映出來。只要把生活真實巧妙地轉化為藝術真實,給讀者美的享受,使人得到一種滿足,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說故事立足現實,溫情感人。小說篇幅很長,以日常生活為題材,情節舒緩而跌宕起伏,對話很生活化,情節不是用人物經歷推進的,而是靠大段大段的對話來推進故事的發展。小說設置懸念和巧合的人物或情節,描寫普通人的生活與工作,非常真實和接地氣,但是敘事散文化,比較拖沓散漫,而且多巧合少懸念,缺乏感人的細節和場景,有損藝術品格。但瑕不掩瑜,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好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