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9 月8 日,湯某駕駛無號牌三輪摩托車與李某駕駛的私家汽車發生碰撞,由于緊急剎車導致車內后座的妻子周某因慣性往前沖,其懷中所抱幼兒小明(化名)受傷。小明被送往醫院診斷為右側股骨干骨折,住院治療22天后出院。
當月10 日,交警部門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湯某負全部責任;李某、周某、小明無責任。同年11月1日,某市司法鑒定所對小明傷情作出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為小明右股骨干骨折外固定術后,評定護理期240 日,營養期120日。
小明因本起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根據相關規定審查核定,傷殘賠償、醫療費用賠償、鑒定費等各項共計64244 元。后因賠償事宜協商未果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認為,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湯某駕駛無號牌三輪摩托車且未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通行,是造成本次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保護的義務,應當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小明的父母作為其監護人和同車人員,在行車過程中,對嬰幼兒乘車人員未采取配備兒童安全座椅等合理的注意和保護措施,對小明的損傷亦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法院酌定由湯某承擔80%、小明的監護人承擔20%的責任。
因湯某駕駛車輛系機動車,依法首先由湯某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向小明賠償傷殘類損失、醫療費用類損失合計54440 元;剩余損失9804元,由湯某按照80%責任比例予以賠償7843 元。以上,湯某賠償損失共計62283元。
點評:
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家長開車帶孩子出門的頻率大大提升,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嬰幼兒同乘時,很多父母或同乘人員會像本案中的父母一樣抱著孩子坐在后排,或者讓孩子獨自坐后排使用成人安全帶等乘車方式,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和風險。當危險發生時,兒童特別是嬰幼兒不能完全主動規避風險,在未采取安全座椅等措施時,因緊急剎車造成的慣性等原因,往往比成年人所受損害更嚴重。
調查顯示,道路交通傷害是我國兒童傷害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等約束裝置是目前公認的保護兒童乘車安全的最有效手段。2021 年6 月1 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將兒童安全座椅納入法律,該法關于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章節明確規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采取配備兒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規則等措施,有效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傷害。
希望每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高交通安全意識,重視未成年人出行安全,按照相關規定采取為兒童配備安全座椅等措施,用實際行動保護孩子健康安全成長。
(整理自湖南高院、湖南省常德市澧縣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