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10 月11 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未來五年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
《實施意見》強調,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政策引領,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安全發展,在未來五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的普惠金融體系,努力實現基礎金融服務更加普及、經營主體融資更加便利、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更加有力、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機制更加健全、金融風險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機制更加完善的目標。
《實施意見》重點強調了6 方面內容。一是突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調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制度體系,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把黨的領導有效落實到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強化各級黨組織作用,切實把黨的領導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二是強調聚焦重點領域,推動重點領域信貸服務提質增效,著力加強對小微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金融支持,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強化對民生領域的支持,豐富創業、助學等金融產品,加強對老年人、殘疾人群體的服務;在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服務中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目標。三是強調保險和資本市場的作用,重點發展農業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產品,支持農業生產、養老需求和基本民生保障;著力增強資本市場的普惠性,促進小微企業、涉農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四是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支持金融機構深化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實現數字化轉型,打造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同時強調將數字普惠金融全面納入監管。五是重視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建設,突出強調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緩解金融市場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持續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完善知識產權質押、動產融資登記等基礎平臺,優化信用生態環境,增強社會公眾金融素養和能力,發揮貨幣政策、財稅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等聯動效應。六是統籌發展與安全,提出加快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完善中小銀行治理機制;完善普惠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加快補齊規則和監管短板,提升普惠金融法治水平;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嚴厲打擊以普惠金融名義開展的違法犯罪活動;倡導負責任金融理念,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方面,《實施意見》強調要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三農”領域,更好地滿足其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一是強化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層次分明、優勢互補、競爭合作的銀行機構服務格局;深化銀行機構內部專營機制建設,在涉農信貸審批、人員力量、信貸資源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傾斜;加強涉農領域信用風險管理。二是保障重點領域金融投入,全力保障糧食領域信貸投入,錨定糧食生產、收儲、流通、加工等重要環節,加強金融精準供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支持;強化對鄉村產業發展、城鄉融合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有效滿足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的金融需求;強化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期信貸支持。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重點支持縣域優勢特色產業。三是推動優化農村金融發展環境,持續鞏固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覆蓋面;強化差異化監管,定期開展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加強結果運用;指導銀行機構拓寬涉農主體融資抵質押物范圍;推動完善農村產權流轉、抵押、登記體制機制建設;結合鄉村治理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擴大農戶信用檔案覆蓋面和應用場景;加快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加強農村地區金融知識宣傳普及。
《實施意見》明確,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有效落實到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要強化監測評估,建立健全評價體系。要推進試點示范,積極穩妥推廣成熟經驗。要加強組織協調,優化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強化中央與地方聯動,因地制宜、協同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