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甲
清遠市英德林場,廣東 清遠 513021
麻竹作為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具有環保性、可持續性、高附加值等特性而在全球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在我國,這種具有廣泛用途和高經濟價值的植物資源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廣東省清遠市作為我國最重要的麻竹產區之一,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麻竹資源為麻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如何通過制定和實施科學、有效的策略,進一步推動清遠市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诖?,深入研究清遠市麻竹產業發展策略,以期為清遠市乃至廣東省的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清遠市農業農村局官網顯示,截至2022 年,清遠市有麻竹林約7.8 萬hm2,占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的5.62%。近年來,清遠市著力推動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期望將其打造成百億級農業產業,以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發展。目前,清遠市的麻竹產業已形成了從種植、加工、銷售到旅游文化等多元化的產業鏈條,并逐漸發展成包括麻竹編、麻竹器、麻竹材、麻竹食品等在內的多個子產業,大大促進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增加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為清遠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然而,清遠市的麻竹產業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首先,清遠市針對麻竹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尚有不足,導致整體戰略規劃和政策引導不夠充分,對麻竹產業的支持力度不夠,缺乏對產業布局、資源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統籌規劃。其次,清遠市麻竹產業基地建設滯后,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加之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基地的規模和專業化程度較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再次,清遠市麻竹產業鏈完整性不足,產業形式較為單一,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缺乏深加工企業,同時,產業鏈企業缺乏與科研機構的有效合作。最后,清遠市麻竹產業缺乏對社會資本的引入和利用,這使得產業缺乏活力,資金投入不足,難以實現快速發展,制約了產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上述相關問題既是清遠市麻竹產業的發展瓶頸,也是清遠市麻竹產業發展策略制定時需要關注的重點。
清遠市麻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目標之一就是要構建一條完善、高效、可持續的麻竹產業鏈。這條產業鏈應當覆蓋從種植、收獲、加工到銷售的全過程,實現對產業鏈資源的有機整合,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的運作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1]。種植環節的目標是實現科學管理和品種優化,確保麻竹林的健康生長和可持續利用。加工環節的目標是提升麻竹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開發出更多種類、更高質量的麻竹制品,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銷售環節的目標是拓寬銷售渠道,包括電商、線下零售等,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將清遠市的優質麻竹產品推廣到全球。
實現綠色發展不僅符合全球可持續發展要求,也有利于保護清遠市的自然生態。作為麻竹資源豐富的地區,清遠市發展麻竹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隨著環保標準和公眾對環境質量要求的提升,傳統的麻竹產業發展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這就需要實現麻竹產業的綠色發展,確保從種植、收獲、加工到銷售環節都遵循綠色和可持續的原則,力求在不犧牲自然生態的前提下,實現產業效益的最大化。種植環節的目標是采用生態友好的種植方法,并選用適宜的麻竹品種,確保麻竹資源的持續穩定供應。加工環節的目標是提高麻竹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研發和生產出更多綠色、環保的麻竹產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銷售環節的目標則是深化銷售網絡,加強綠色消費引導,不斷擴大綠色麻竹產品的市場空間[2]。
“十四五”時期,清遠市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頂層設計,推動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同時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清遠市應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生態優先、產業融合、品牌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按照“科學規劃、市場主導、政府扶持”的原則,重點推進麻竹產業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清遠市要強化麻竹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麻竹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市、縣(市、區)、鎮(街)三級麻竹產業發展領導機構,制定和完善麻竹產業發展規劃,為麻竹產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同時,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投資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麻竹產業,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3]。
加強麻竹產業基地建設是推動清遠市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首先,加強麻竹規?;?、集約化種植,通過建設大型的麻竹種植基地,改變目前麻竹林小片散布、種植密度低的現狀。種植基地的規模化可以提高麻竹的種植效率和產量,確保麻竹原材料供應充足。其次,對于麻竹產業基地的建設,還要突出麻竹產業的循環經濟特性,實現麻竹林的全方位、多元化利用。麻竹林不僅可以提供原麻竹,還可以提供麻竹筍、麻竹葉等多種產品,甚至還可以發展林下經濟,如養殖、種植等,實現麻竹林資源的多元化、綜合化利用。最后,政府應加大對麻竹產業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提供資金、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勵更多的企業和農戶參與麻竹產業基地的建設,共享麻竹產業發展的紅利。
完善麻竹產業鏈是清遠市實現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當前,清遠市的麻竹產業鏈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生產和初級加工環節,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銷售及服務環節尚待開發。第一,需要引入和培育一批以麻竹產品精深加工、麻竹資源綜合利用為主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將發揮引領作用,帶動清遠市的麻竹產業升級,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和農戶參與的麻竹產業聯盟[4]。第二,需要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加強培育竹業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支持在重點縣(市、區)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竹產業示范園區。鼓勵優質竹企業集聚入駐園區,給予投資強度、產值、稅收、能耗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加快推進竹材分解、初級加工、成品精深加工三級竹產業加工體系建設,構建“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全鏈式綠色產業體系。重點規劃支持英德竹林業科技示范基地、清新竹纏繞工廠、英德竹業特色加工產業園、連州竹制品加工綜合產業園等4 個園區建設,優先保障園區用地、用能和排污指標,實現優材優用、全竹利用、循環利用,提高企業加工經營效率和質量,降低用工成本,從而為麻竹產業鏈健康發展提質賦能。
清遠市應充分發揮英德麻竹筍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獨特優勢及聯農帶農特性,將麻竹筍百億產業發展作為爭創廣東省農業第一大縣的重要抓手,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群眾參與”,引進社會資本,以工業化思維推動麻竹產業擴規模、提品質、延鏈條、拓市場、強品牌,建立“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企業+家庭農場+基地”“企業+基地+農戶”等聯農帶農合作模式,進一步推動麻竹種植標準化、規?;?,吸收和帶動農戶就地就近就業,做大做強麻竹產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吸引大型國企或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參與麻竹產業發展,在資本、技術、管理等方面形成強大的推動力,培育并壯大一批可實現麻竹產品精深加工、麻竹資源綜合利用的龍頭企業,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中小企業和個體經濟以多種方式參與的產業形態[5]。同時,推動一批以麻竹林定向培育、麻竹下生態種養、麻竹產品初加工或專業化生產、麻竹產品營銷為特色的家庭林場、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多元化的經營主體可以更好地利用市場資源,提高清遠市麻竹產業的競爭力。企業間可以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參股控股等形式,成立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在產品質量管控、加工生產技術及產品營銷方面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打造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性強、發展潛力大的麻竹產業精深加工鏈條,不斷延伸產業鏈,暢通供需鏈,提升價值鏈,實現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
清遠市擁有豐富的麻竹林資源,因此其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開發和培育麻竹林康養產業,打造珠三角竹林康養勝地。第一,可以依托麻竹林資源,推動麻竹林康養基地、生態科普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等產業融合體的建設[6]。這種多功能開發利用麻竹資源的方式,可以使麻竹林更好地發揮其生態、康養、教育等多重功能,同時為當地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二,可以研究開發食療、藥療、呼吸療法、運動療愈等康養系列產品。這不僅可以提供更多樣化的康養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也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第三,為推動麻竹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清遠市還可使其與旅游產業相結合,通過做好“麻竹文化+鄉村振興”“麻竹文化+文旅發展”的文章,將麻竹元素融入美麗鄉村風貌帶建設,與旅游產業一同推介、一同宣傳,打造清遠麻竹文化名片。綜合來看,加快培育麻竹林康養產業,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麻竹林資源,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有利于提升清遠市的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這一策略有助于實現清遠市麻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科技創新是推動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首先,清遠市可建立與省相關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溝通機制,并支持在清遠市建立國家級或省級麻竹產業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這對于構建麻竹產業的創新體系、引領麻竹產業技術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要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這不僅能促進麻竹產業關鍵技術的攻關,而且可以推動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從而提升麻竹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麻竹良種選育、麻竹林定向培育、麻竹林綜合利用、麻竹新產品開發、麻竹纖維高值化利用、麻竹質復合材料制造、麻竹機械設備智能化改造等領域的技術攻關,對于優化麻竹產業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麻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最后,推動麻竹資源高效標準化利用,構建系統科學的麻竹產品技術標準、推廣體系和行業規范也是推進麻竹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實現麻竹產業的高效、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清遠市麻竹產業由傳統型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麻竹種苗生產是發展麻竹產業的關鍵環節。為促進麻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清遠市應加強麻竹良種繁育,通過建立麻竹良種繁育中心,逐步提高麻竹良種化程度,進而提高麻竹種子和種苗品質。同時,要根據不同區域的氣候特點、土壤條件、竹子生長習性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麻竹品種和種植密度。積極探索麻竹無性系種子繁殖技術路線和方法,建立麻竹種子園,積極開展麻竹無性系種子繁殖試驗研究。清遠市有3 個麻竹良種繁育基地,分別為清新區上坪麻竹良種繁育基地、連州鎮圩麻竹良種繁育基地、佛岡縣龍山鎮龍山嶺麻竹良種繁育基地。這3 個基地中,佛岡縣龍山鎮龍山嶺麻竹良種繁育基地在引進優良品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年來,連州鎮圩麻竹良種繁育基地在原苗圃地上新建了一座百畝竹園,同時對苗圃地進行了改造,建成了標準化育苗棚、苗圃道路、灌溉設施、倉庫等基礎設施,目前該基地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麻竹種源中心。接下來,清遠市需要充分發揮相關種源中心的作用,加快良種培育,從而形成品牌競爭力。
培育消費市場是推動清遠市麻竹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麻竹制品的宣傳,利用各種節慶日開展宣傳促銷活動,提高麻竹產品的知名度,增加市場需求。舉辦各種麻竹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加大對麻竹制品的宣傳力度,如舉辦竹家具設計大賽,讓麻竹制品的制作工藝及產品設計理念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同時,需要完善營銷網絡,拓寬銷售渠道,提高清遠市麻竹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麻竹產業營銷網絡包括線下營銷網絡和線上營銷網絡。線下營銷網絡主要包括參加各種展銷會、交易會等;線上營銷網絡主要指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結合當前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清遠市應進一步拓寬線上營銷渠道,增加麻竹產品銷售規模。在這個過程中,清遠市政府需要充分發揮作用,建立清遠麻竹產業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農業網站等渠道,及時發布麻竹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等信息,為消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務。
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清遠市應進一步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提高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一是加強對現有從事麻竹產業人員的技術培訓,組織開展基層一線林業技術人員培訓,通過定期組織技術培訓,不斷提高當地麻竹產業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積極引進和培養一批專業知識豐富、技術水平高、管理經驗豐富的科技人才,建立健全企業與科研機構、院校聯合的創新機制,促進產學研結合。三是加大對從事麻竹產業的農村實用人才、農業技術人員等人才的扶持力度,鼓勵他們回鄉創業,發揮帶動作用。
強化金融賦能,創新服務機制,搭建融資平臺,助力產業升級發展。一是要積極推動清遠市農業農村局、清遠市麻竹筍產業協會、清遠市農商銀行三方簽訂《麻竹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推出相應的麻竹貸產品,滿足企業、農戶在麻竹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資金需求,助力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二是探索設立麻竹產業發展風險補償基金和貸款貼息,以麻竹產業重鎮如西牛鎮作為試點,鼓勵合作銀行加大支持力度,對西牛鎮從事麻竹生產經營的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風險補償和貸款貼息等業務,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為麻竹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清遠市麻竹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具備了穩定的產業基礎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在當前的環境下,實現麻竹產業高質量發展成了必然選擇。此次對清遠市麻竹產業的現狀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從麻竹產業基地建設、產業鏈優化、社會資本引入、麻竹林康養產業的培育及科技創新等5 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策略。希望清遠市能通過實施相關策略,進一步提升麻竹產業發展水平,提升農戶收入,實現綠色發展,從而走出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同時,清遠市的經驗可供其他麻竹產業發達地區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