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 剛 賴海峰 蔡雷鑫
企業境外上市有助于更好地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能力。長期以來,安徽企業境外上市數量少,主要集中于港股市場,傳統產業居多,融資能力有限,境外上市數量全國占比遠低于境內,因此研究安徽企業境外上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過去30 年,安徽企業境外上市與全國比較,體現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從上市步伐看,1998 年到2009 年長達12 年的時間里,安徽企業境外上市數量為零,此后在2017 年、2020年、2021 年再次出現境外零上市,沒有跟上全國發展步伐,尤其是2005 年、2017 年開始的兩波市場高潮。
從上市地看,截至2022 年末,安徽全部境外上市公司17家中,港股上市15 家,美股上市1 家,瑞股上市1 家,占全國境外上市公司比例分別為1.37%、0.4%和10%,主要集中于港股市場,美股上市明顯偏少。

港股IPO保存數量排名前10的中介機構
從行業結構看,全國境外上市公司數量行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可選消費22%、信息技術15%、醫療保健13%,科技和新興產業居多,與海外資本市場偏好吻合。而安徽境外上市公司數量行業排名前三位的是:工業35%、材料17%、可選消費12%,傳統產業居多。
從境內境外上市比例看,截至2022 年末,安徽境外上市公司占我國全部境外上市公司的比例為1.23%,排名第12 名,與同期安徽A 股上市公司總數占比3.18%、排名第9 名有較大差距。進一步比較長三角地區科技型企業境內外上市比例情況,安徽科技型企業境外上市與境內上市的比例僅為7.14%,大幅落后于江蘇、浙江,更是遠遠落后于上海。

安徽企業境外上市數量偏少問題既有宏觀方面因素,也有微觀方面因素。
宏觀上看,經濟后發的現實使得安徽長期以來相比全國,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在孕育出符合海外資本市場偏好的企業、進而實現境外上市方面存在先天性難度。
同時受產業分工制約。大規模的產業轉移為安徽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然而從上市的角度看,由于轉移的僅僅是母公司生產工廠,這些工廠型企業多由總部100%控股,按總部戰略要求生產,資金需求和其他資本運作由總部所在地的母公司統一管理,導致轉移的工廠型企業不需要也不具備資本決策權,沒有必要考慮上市問題,更遑論境外上市。
另外,地方支持程度也有待提高。境外上市雖然是企業個體決策行為,但過程復雜,需要企業對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產業政策、金融與資本市場、企業微觀環境詳細了解,風險成本高,所以離不開政府和中介機構的支持。因此,政府的激勵引導力度對企業境外上市影響顯著。
比較來看,過去30 年間,江浙滬地區積極出臺諸多針對企業境外上市的鼓勵性政策,展現出這些地區領先的政策優勢,進而獲得企業大規模出海的豐厚回報。此外,福建、廣東等省的多個地市也通過設立獎勵政策來吸引企業參與境外上市申報和輔導備案,爭取高額的成功上市獎金以及后續補助,特別是幫助那些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企業進行境外上市申報,令其成功在境外上市融資。
微觀上看,首先是企業認知不足。從成本收益角度看,赴美、赴港上市均具有融資速度快、規模大、再融資效率高、國際影響力大的特點。盡管上市費用較高,但除直接上市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實現融資目的,其費用成本以及時間成本普遍低于IPO 成本。
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地理位置的劣勢,若沒有成熟專業機構的協助,安徽企業一般很難清晰了解境外上市融資的門檻、周期、成本等關鍵信息,無法進行成本收益的境內外比較,無法感受到境外上市融資的好處。
其次是中介機構偏好限制。在已實現境外上市的安徽企業中,沒有一家由本土中介機構保薦。這一方面說明本土中介機構尚欠缺境外上市保薦的能力,另一方面說明本土中介機構對境內上市保薦存在強烈偏好。導致安徽企業境外上市面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成本風險急劇上升的問題,從而進程緩慢。
當前,全球證券交易所對新興經濟體上市資源爭奪激烈,環境也十分復雜,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對企業境外上市加以引導。安徽有必要制定《企業境外上市指引》,引導省內企業以赴港上市為主,輔助推進赴美赴歐上市。
2021 年以來,安徽啟動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未來有必要繼續開展培訓,特別是有針對性地加大境外上市知識普及,幫助地方優質企業接觸、了解、熟悉境外資本市場,尤其要推動企業高管加入培訓的大潮中,讓高管們意識到利用境外資本市場,可以使企業站在更高的平臺上發展。
對中介機構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安徽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資,邀請具有成熟境外上市保薦經驗的頭部中介機構常駐安徽,來安徽展業;另一方面支持本土中介機構加大走出去,支持本土中介機構率先赴境外上市,既提升品牌影響力,也積累經驗,以更好服務其他企業的境外上市。
從企業層面看,安徽應鼓勵工廠型企業分拆上市。隨著工廠型企業的發展,部分企業需要加強資金、技術、海外市場的整體配合,較好方式是與母公司分拆后境外上市。
安徽應積極選擇適宜的工廠型企業試點,通過與母公司尋求達成合作關系,輔以政策鼓勵和輔導幫助,推進這些工廠型企業境外上市。必要時,可協助企業轉型升級,讓母公司看到這些工廠型企業的潛力,共同推進境外上市。
同時,多渠道篩選重點企業。截至目前,安徽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共有科技板掛牌企業404 家,科創板掛牌企業2427 家,專精特新板掛牌企業422 家。這些企業既然掛牌,必然有融資、交易等需求,其中不乏急需融資、符合海外市場偏好的成長型中小企業,本土中介機構有必要認真篩選,幫助這些中小企業開拓境外上市的新途徑。
此外,已在境內上市的安徽公司也不容忽略,尤其是已開展海外業務,或將走向世界作為長期戰略的企業,有必要考慮境外上市。而目前僅有國軒高科通過GDR 方式在瑞交所上市。為此,本土中介機構有必要做好充足方案,說服這些公司以最優方式境外上市,實現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