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琳
一、農村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背景
1.核心素養導向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部在目前國內外日新月異的形勢和環境下提出的,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英語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要求在英語學科的具體體現,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反觀目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際,受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單一等因素制約,學生離核心素養目標還有不小的距離。
2.情境教學的含義及優點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或者創設形象生動的、具有感情色彩的真實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以有趣鮮活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情境的指引下積極思考,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因此,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嘗試融入情境教學法,以此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二、農村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策略及案例分析
1.源于生活,培養文化意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強調:“生活即教育。”首先,生活含有教育意義;其次,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此,教師引入或者創設的教學情境要真實,要來源于生活,如此才能讓學生聯系既有的認知和生活經驗,產生熟悉感,做到有話可說,進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此外,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想要讓學生學好英語,必須讓其了解西方文化與我國文化的不同之處。
例如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Happy New Year!”這一單元,波比收到生日禮物,在表達感謝后立馬將其打開,而我們中國人則習慣在對方離開后才能拆禮物。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筆者借圣誕節即將到來之際為學生創設互送禮物的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操練課文句型“This is for you. Whats this? Its ... . Thank you.”由此進一步強化外國人在收到禮物時的習慣用語,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受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了解西方禮儀。
2.富有趣味,培養語言能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蘇聯教育家贊可夫也強調:“教學法一旦能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創設的教學情境應當是富有趣味的,能夠讓學生產生豐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被調動了,他們才愿意參與到教學中來,配合教師使用目標語言去說,從而強化語言能力。
例如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A cherry, please”這一單元,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特征,筆者為整節課設計了“朵拉探險”這樣一個學生都熟悉的大情境,讓學生通過學習一步一步闖關,幫助朵拉得到她想要的自行車。整個課件中不時穿插朵拉的聲音,并配有朵拉在走路、朵拉在說話等畫面,充分抓住學生的眼球,讓他們整節課都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并跟隨情節發展來學習本課重難點內容。這樣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陪伴朵拉探險的過程中操練語言、運用語言,培養語言能力。
3.伴隨問題,培養思維品質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教師可以在情境創設中添加適當的問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驅動下深度參與課堂教學。情境伴隨恰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問題的探求和解決播下思維的種子,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On the farm”這一單元,筆者先用一首富有童趣的韻律詩進行導入,活躍課堂氣氛。這首韻律詩中包含幾個關于動物的單詞,筆者順勢提問“Where can you find them?”引發學生思考。學生會有各種答案:“In the zoo / park.”“On the farm.” 接著呈現農場和動物的場景,學生心中自然就明白,今天的這些動物都在農場里。接著筆者又提問:“What else on the farm?”這個問題引起學生的進一步思考,思維的閘門一下子被打開,他們會努力回憶自己之前去過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看到的農場場景,并大膽地進行猜測:“There are pigs / cows.”就這樣通過情境的導入,提出幾個簡潔的問題,便能夠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有效激活舊知,為本節課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4.注重實踐,培養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目前農村小學高年級英語句型的教學已經陷入了比較固定的模式:圖片展示、課文結合、歌曲融合等,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相對被動,缺乏足夠的主動性。實際上,教師可以創設具有實踐意義的情境,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體驗式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感受達成教學目標的喜悅。
例如教授譯林版小學英語“Our dreams”這一單元,目標句型是“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Your dream is great / nice / wonderful / excellent.”為了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理解目標句型的含義并學會如何運用,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具有實踐意義的情境——“Little interviewer”。通過多媒體呈現一段外國記者采訪路人夢想的短視頻,以及電視訪談欄目的圖片和話筒,學生立刻就明白了他們現在的身份是小記者,任務是要采訪他人的夢想。學生對他人的夢想都有好奇心,并且對記者這個職業很憧憬,因此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立刻被調動,紛紛使用本課所學句型進行采訪,采訪結束還不忘使用各種贊美的語言。這樣的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從采訪視頻中學習目標句型,提高學習能力,并在模擬采訪的實踐中操練、鞏固目標句型。
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每一位英語教師的目標和愿望,更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面旗幟,指引教師前進。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靈活多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培養英語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