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詠雪
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經歷,讓我漸漸形成了自己的講課風格。歷屆學生每每提到我的語文課,都覺得我在課堂上的閑聊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和他們閑聊,是因為我覺得語文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上,還要從學生的角度研究學生,讀懂學生,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現在的學生總是對成年人的經歷充滿好奇,于是,我把我的經歷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和學生們分享我的故事,這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聊生活經歷,促進生活與課本緊密結合
一天,一上課我就和學生們聊起了我最近的打球經歷。“自從上次羽毛球比賽慘敗之后,我就堅持每天打一場,爭取下次有比賽的時候不至于輸得那么慘。”“哈哈哈——”學生們一陣哄笑。“但是,苦練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我的膝蓋不好,運動量大了就會疼,走路也疼。于是我去了藥店,跟老板說買膏藥。老板給我哪個我就買哪個,回家就貼上了,第二天上班之前撕下來,沒管它對不對癥,也沒管它的用法……”“啊?”學生好像很吃驚。“怎么了?”我問。“杭老師,您這樣用藥不對吧?”“其實我知道這樣不對,用藥的注意事項很多。請同學們把書翻到78頁,今天我們就來學學用藥要注意些什么。”“哦——”小家伙們恍然大悟,原來杭老師說這么多是為了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啊!為了糾正我的錯誤,學生學得可帶勁了。
在教學課文《燕子》時,我與學生聊起了以前住在我家院子里的一窩小燕子。當大風把小燕子吹落時,我冒著風雨把它們送回了窩。我的介紹讓學生對小燕子有了更多了解,也充實了文本內容。
二、聊所見所聞,助力學生理解古詩意境
課堂上,賞析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我沒有帶學生們一個字一個字地去理解詩意,而是和他們分享了我在西湖的一段經歷。“還記得四月底我去杭州聽課嗎?那天正巧是晴天,我一聽完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西湖的芳容,太陽即將落山,我看到了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太陽的余暉灑在被微風吹皺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真的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啊!”這時,我出示了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
“離開杭州的前一晚,我又去了一趟西湖。那天正好是雨天,湖面和西湖周圍的群山都被雨霧籠罩著,同行的老師們不禁發出‘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贊嘆。”這時,我又出示了詩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杭州之行我最大的收獲是看到了晴天的西湖,也看到了雨天的西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時,我出示了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一段經歷就把一首詩呈現在學生們面前,不管是去過西湖的學生,還是沒有去過的學生,我的分享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很好的補充,能夠幫助他們充分理解這首詩的意境。
三、聊生活發現,引導學生發掘新事物
學校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花,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花開放。初春,我和學生聊起了山茶花。“以前,我最佩服菊花,但現在我最佩服山茶花。山茶樹上有那么多花苞,這些花苞有沒有生命呢?于是我采了一朵剝開,發現里面包裹的是一層層鮮紅的花瓣。原來即使在冬天,它們仍在孕育新生命。”
等到山茶花開了,學生興奮地對我說:“孕育了一個冬天的花兒開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食堂前面的玉蘭花開了!”……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玉蘭花就像是被誰不小心打到樹上的羽毛球。”“有沒有發現,前面花壇里的杜鵑花開了。”……他們開始像我一樣細心觀察著周圍的景物。一下課,學生就紛紛跑來對我說:“杭老師,我發現杜鵑花的花瓣都是連著的,像喇叭花的花瓣。”“杭老師,紫藤花開了。”“廣玉蘭長新葉子啦!”……
跟隨著我的生活發現,學生們學會了觀察,不斷發掘新事物、新變化。我給學生們布置了小練筆作業,校園里的花草樹木在他們的筆下仿佛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四、聊種植故事,幫助學生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有個單元習作要求學生選擇一至兩種植物進行觀察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寫下來。經過教研組商量,我們決定讓學生“經歷”一番,在切身體驗中得到收獲。于是,我給學生布置了活動任務——在家中種植蠶豆,每天寫一篇觀察日記。種植實驗開始前,我與學生分享了我和我的兒子在家中種植蠶豆的故事。但從學生的觀察日記來看,有的學生還不知道怎么去觀察和記錄。于是,我開始每天和他們聊我種蠶豆的發現,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視角進行觀察。這樣的分享充分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我家的蠶豆都向陽臺那邊倒,它們太喜歡陽光了。”“我發現同一株蠶豆上,有的地方結果,有的地方開花,好奇妙啊!”為了體現蠶豆的生長情況,學生們還在日記后面畫出了蠶豆的樣子。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后,我把家中的蠶豆拿到教室里“炫耀”,學生也不甘示弱,有的也把自己種植的蠶豆帶了過來,大家的觀察日記寫得更細致了。
和學生聊聊我的生活經歷,有時能讓課本內容與生活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讓文本知識更加生活化。和學生聊聊我外出時的所見所聞,有時會讓文本內容更加豐滿。和學生聊聊我的生活發現,有時對學生們來說是閱歷的補充,是間接經歷,不知不覺中豐富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和學生聊聊我的種植故事,有時也能使他們成為共同的經歷者,一起體會其中的樂趣,不知不覺堅定了他們的意志。讀懂學生的心,與他們分享經歷、分享故事、分享發現,看似無心,實則別具匠心,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了他們與課堂的距離,讓學生們想要親近語文,進而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