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賽連
作業是課堂教育活動的延伸,更是幫助學生加強知識掌握和提升技能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學校的作業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多的作業數量和功能異化等。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小學作業設計的優化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深入探討作業設計優化的策略。
一、優化作業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作業是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培養核心能力和養成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作業來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并調整改進教學方法。同時,作業也是學校完善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優化作業結構、關注作業效能,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減少機械重復的題目,增加靈活運用知識的題目;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和綜合運用;適當安排探究性、實踐性的作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要求。通過這些措施,旨在推動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內容、鞏固強化知識。
二、設計情境化作業,激發學習興趣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要與生活緊密相連,通過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并學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小學作業設計也是一樣,需要從生活出發,創設生活情境化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為例,學生通過梳理文章整體脈絡,提煉出了四種不同指南針辨別方向的方法。因此,我設計了一項生活情境化的課后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針嗎?它們是如何辨別方向的?通過上網查找和向周圍的人請教,將答案畫下來或寫下來。這項作業旨在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走進自然、與人交流,從而提升他們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三、創建項目化作業,深化學習效果
項目化作業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的作業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整合到一起,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科學探究等項目化作業,讓學生通過參與項目來深化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四、實施多元化評價,提升學習積極性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作業反饋需要更加多元化。首先,可以從多個角度綜合評估學生在作業中的表現,包括作業的目標、類型、結果和學生的感受等。通過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給出恰當的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其次,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智慧平臺等技術手段進行多元化評價。這些技術可以提供更豐富、更客觀的評價依據,從而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最后,還可以結合分層評價、激勵評價與積分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這些評價方式能針對學生作業情況,實現更科學、全面的評價,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五、開展優秀作業展示活動,營造學習氛圍
開展優秀作業展示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同時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優秀作業展示活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課堂展示、墻報展示、網絡展示等。通過這些展示方式,學生的作業成果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可,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在“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作業設計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通過優化作業結構、設計情境化作業、創建項目化作業、實施多元化評價以及開展優秀作業展示活動等多種策略的實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習興趣、深化學習效果、提升學習積極性以及營造學習氛圍。然而,這些策略的實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雙減”政策所追求的教育目標。
【本文系長沙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作業設計優化研究”(課題批準號:CJK2022054)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