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倩
語文教學在中國教育體系中,不僅是基礎語言文字教育,更承載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融合,是當前教育領域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這些詩歌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教師可以將語文中的古詩詞教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機融合。但是,由于古詩詞所處年代久遠,其中部分字義和詞義發生了變化,學生在理解古詩詞上存在一定難度。如果直接將古詩詞所表達的含義告訴學生,或者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再采用傳統古詩詞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似懂非懂。這顯然不符合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探索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使他們愿意學、主動學,從而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古詩詞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合策略
1.拓展課外古詩詞知識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應局限于課本知識,還應深入挖掘古詩詞的豐富內涵。例如在《示兒》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古人赤誠純粹的愛國之心存在一定難度。此時,可以補充古詩背景資料來解決這一難題。通過這些資料,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和高尚品質,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和愛國情感。此外,語文教材中描繪中國傳統節日的古詩詞有很多。這些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古詩詞,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節日,補充相關的民俗文化。例如在《元日》這一課中,古詩描繪了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教師可以從古詩中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入手,詳細介紹與春節相關的習俗,例如除夕夜晚放鞭炮,相傳是因為要驅逐一種叫“夕”的年獸。教師還可以補充其他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古詩詞,講述其他傳統節日及相關習俗。學生通常對色彩鮮艷的插圖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通過插圖拓展傳統文化知識。例如使用插圖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服飾。中國的服飾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服飾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讓學生了解傳統服飾,可以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
2.豐富課堂教學模式,跨學科融合,提升古詩詞魅力
跨學科融合教育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語文教學中,創設多元化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1)跨學科融合教育之“繪”詩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摒棄傳統的朗讀和直接釋義等教學方式,通過結合美術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利用學生對繪畫的熱愛,借助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古詩詞中的景象和元素,從而加深其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
(2)跨學科融合教育之“舞”詩
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性格好動,讓他們安靜地聽完整堂課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將古詩詞和舞蹈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有一種名為“手勢舞”的舞蹈形式在網絡上非常流行。這是一種通過手部來表現節奏的舞蹈,它的時長較短,難度較低,很容易學會。學生可以在誦讀古詩的同時,配合手部的動作,這樣既增加了課堂活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3)跨學科融合教育之“唱”詩
唱歌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很多古詩詞最初都可以用來唱的,本身就具有韻律美,適合配樂吟唱。古代的曲調已經失傳,我們可以借用現代曲調譜古詩詞,這種做法就叫作古詩新唱。女作曲家谷建芬的“新學堂歌”系列作品中,包含了許多小學課本里的古詩詞,例如《敕勒川》《詠鵝》《江南》等。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引用“新學堂歌”的歌進行古詩詞教學,也可以在網絡上尋找其他已譜曲的古詩詞,或者用學生喜歡的音樂進行譜曲。學生邊唱邊學,甚至可以邊做手勢舞,如此活躍有新意的課堂,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4)跨學科融合教育之“導”詩
課本劇是一種舞臺的故事表現形式。利用舞臺表演的形式,可以將古詩詞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引導學生編排劇本,學生可以挖掘古詩詞中的精彩元素和情感內涵,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清平樂·村居》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古詩詞內容分組表演,鼓勵他們通過表演還原課文情境。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和人物情感,提高古詩詞的學習效果。
3.完善教育環境,開展多元化課外活動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其環境布置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通過巧妙地布置校園環境,可以更好地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將校園文化主題設置為中國風,將毛筆字、水墨畫、竹簡等中國元素融入文化主題的布置中。同時,將古詩詞、中國畫等傳統文化瑰寶制作成文化墻,方便學生觀賞和學習。此外,可以在早上和中午學生到校時播放古詩詞朗讀或古詩新唱的音頻,以增加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喜愛。為了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應該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實踐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日常活動中。為此,學校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例如設立經典誦讀廣播站、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宣傳欄、舉辦古詩詞繪畫展和古詩詞比賽、開展古詩游園會以及猜燈謎等活動,倡導全校師生穿漢服參加,營造國風環境,打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讓學生在“趣”中學,在“玩”中學,在“日常”中學,全方位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進而自發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總之,小學階段是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把握好小學教育的正確方向至關重要。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語文不僅是語言技能的教學,更是一種文化傳遞與交流的載體。利用小學語文課本知識,以古詩詞為切入點,進行傳統文化知識教學,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讓學生從小接觸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端正思想、修身養性、形成良好的價值取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中華偉大民族精神,將助力于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助推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