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的連續性文本閱讀模式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小學生的閱讀需求,而繪本作為一種獨特的閱讀材料,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因此,將繪本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非連續性文本與繪本閱讀能力概述
1.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內涵及重要性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指學生通過閱讀各種形式和來源的非連續性文本材料,從中提取、整合和理解新信息的能力。傳統閱讀主要以連續性文本為主,例如小說、課外書等,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要求較高。而非連續性文本作為一種新興閱讀形式,是指那些以圖像、圖表、音頻、視頻、網頁等形式呈現的文本材料,其重要性包括以下幾點。
(1)提升閱讀能力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夠拓寬小學生的閱讀范圍,培養他們對多種文本形式的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接觸不同形式的非連續性文本,學生能夠鍛煉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自身閱讀理解水平。
(2)培養信息素養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要求學生能夠從不同的文本形式中獲取信息,包括圖像、圖表、音頻等。通過學習和了解這些非連續性文本形式,可以培養學生信息獲取、處理和評估的能力,提高信息素養,這對他們在信息時代正確理解和應用各種文本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3)激發創造想象
非連續性文本中的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元素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觀察圖像、聽取音頻和觀看視頻,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培養創造性思維。
2.繪本的定義與特點
繪本是指以圖畫為主要表現手段,并配以簡潔文字,用于兒童閱讀的書籍。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故事情節性強
繪本通常圍繞有趣的故事展開,利用情節和人物塑造來吸引閱讀者的興趣和注意力。繪本涉及的主題種類豐富,包括友誼、家庭、自我認知等,多元主題的繪本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社交情境和生活經驗,培養他們的情感智能和社會意識,并學會從中獲取和分析信息。
(2)互動交流味濃
繪本通常設計了多種互動元素,如問答、配樂、窗口等,通過與閱讀者的互動來提升他們的參與度和思考能力。這種互動性的設計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發表見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批判思維。
(3)文字精簡準確
繪本文字通常較簡短,能精確描述圖畫所傳達的信息,符合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時,簡潔的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繪本與非連續性文本聯結的閱讀策略
1.繪本與非連續性文本聯結下的閱讀效果提升
(1)提升閱讀興趣和積極性
繪本以其豐富多彩的圖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繪本,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陶冶情操,培養對閱讀的積極態度,進一步激發其對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熱情。
(2)培養觀察和理解能力
繪本通常以圖畫為主要表現手段,配以簡短的文字描述。學生通過觀察圖畫,能夠理解其中傳遞的信息和情感,再通過文字描述進一步加深對故事情節和角色的理解。這種視覺與文字的結合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提升他們對非連續性文本的解讀能力。
(3)培養情感智能和價值觀
繪本往往通過情節和角色表達情感和價值觀。學生通過閱讀繪本,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理解其想要傳遞的價值觀。繪本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一些重要的人生價值,培養他們的情感智能和道德意識。
2.繪本與非連續性文本聯結下的閱讀設計原則
(1)多樣化的文本選擇
引導學生接觸不同類型和形式的非連續性文本,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文本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吸引他們主動參與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
(2)綜合性的學科導入
將非連續性文本與學科知識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探索并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例如閱讀科學類非連續性文本時,通過觀察和分析圖表、實驗數據,學生能夠理解科學原理,培養科學思維和探究精神。
(3)驅動型的問題展開
教師可以設計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推理,促使他們深入理解文本中所呈現的信息和現象,并與自身知識和經驗相結合,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
3.繪本與非連續性文本聯結下閱讀能力培養的實踐策略
(1)內容的選擇與引導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發展需求,精心挑選合適的繪本。繪本的主題要與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相契合,以促進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運用,并通過繪本的封面、標題和插圖等非連續性文本元素引導學生建立起對故事內容的好奇心和期待感。例如閱讀繪本《團圓》,教師可以先展示繪本封面和部分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人物形象和場景細節等,隨后介紹故事背景和情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再提問學生關于圖畫的問題,幫助他們猜測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預測故事后續發展。
(2)聯結閱讀的交互合作
在聯結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如提問、共同思考、分享觀點等,以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表達。例如當學生閱讀完《團圓》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復述故事情節,展開探究和拓展,如日常生活中的團圓活動、親情關系的表達等。交互合作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參與度,促使學生對繪本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和溝通能力。
(3)聯結閱讀的評價與反思
聯結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結和評價,了解學生對《團圓》的理解。評價有助于學生對所讀繪本進行總結和反思,促進其思維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為后續教學調整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繪本與非連續性文本的聯結閱讀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正確的繪本指導和輔助材料的運用,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繪本資源,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對繪本的深入理解和喜愛,提升他們的閱讀技能和跨學科思維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系常州市武進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繪本中非連續性文本的挖掘與應用”(批準號:wjk2021-01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