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富州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信息化為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發展空間,可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平衡分配和共享,推動教育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農村小學作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對象之一,發展面臨著眾多問題和挑戰。傳統的教育模式在農村小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偏重于對學生成績的培養督促,而忽視了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因此,如何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構建適合農村小學的五育并舉育人模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當前農村小學教育模式的相關分析
1.傳統模式的局限性
傳統的農村小學教育模式主要以知識傳授為主,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這種模式往往導致教學內容的單一化和教學方法的單調化,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而且,由于地域、經濟和文化等原因,農村小學往往存在師資力量弱、教育教學能力不足、物質資源匱乏等問題,對農村小學學生的發展進步造成了很大制約。
2.現狀分析
農村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相對滯后,教師的信息化素養較低,物質條件的利用與開發程度較差。同時,由于農村學校條件限制,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相對較弱,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農村學校在教材、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也存在許多弊端,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制約力量很強。
3.五育并舉育人模式的理論基礎
五育并舉育人模式是一種綜合素質教育模式,強調學生在五個人格培養方面的綜合發展與全面進步,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這種模式的理論基礎,包括綜合素質教育理論、教育信息化理論和學習者中心理論等,其中,綜合素質教育理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合作精神,提倡個體的全面發展;教育信息化理論強調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促進學生的個人學習自律品質、采集式搜集資料綜合動手能力、尋求他人幫助的合作式學習;學習者中心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重視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差異。
二、五育并舉育人模式的實踐意義
1.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資源
教育信息化為農村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包括教材、課件、教學平臺和網絡資源等。通過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教育服務,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同時,通過豐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
2.提升教育質量
五育并舉育人模式將知識傳授與綜合素質培養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綜合提升。
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育并舉育人模式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智力、情感、體力和創造力等多個方面。這種模式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和活動,能夠滿足學生不同方面的需求,培養他們的多元智能和綜合素質。
三、實施五育并舉育人模式的具體策略和措施
1.整合教育資源
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包括教材的數字化、教學平臺的建設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利用等。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支持力度,確保教育資源的平衡配置,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師資和教育資金等方面支持。同時,農村小學可以與城市的優質學校建立教育聯盟,合作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城市學校可以派遣教師到農村小學授課,提供教育培訓和師資支持。利用現代化互聯網的便利快捷,搭建資源互通共享平臺,將城市的教學資源與農村小學進行無縫對接。
2.培養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農村小學應當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教育理念,推進新時代新技術的全面貫徹與具體應用,推動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相結合。有關部門可以開設專門的培訓課程,針對農村小學教師的實際需求提供信息化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電腦操作、教育軟件和在線教學平臺的使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等。同時,要關注教師對信息安全和學生網絡教育行為管理等方面的培訓。組織教師交流活動或學習研討會,讓信息化教育的先進案例得以分享和推廣。此外,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和應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推動教師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工具。
3.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差異,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技巧與學習思路。由于學生的成長經歷各不相同,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個性化學習方式應當關注學生學習技巧、求知思路、考核的方式等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優勢領域,提供適合的學習材料和資源,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比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探究學習等多樣化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4.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評價。首先,教師應當確立明確的評價目標,即要綜合評價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發展。制訂評價標準和指標,將五育的要求具體化,便于評價過程中的準確度和公正性。由于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學習風格各不相同,為實現個性化的評價,可以采用個別測評、學習成長記錄袋、學生自我評價等方式。通過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優勢,量化和描述其發展成長,為個性化教學和發展提供指導。最終,由學校組織將學生、家長和教師等評價方納入評價過程。例如,通過學生成長檔案的記錄、家長參與學生評價的討論和提供反饋等方式,增加學生和家長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幫助他們共同關注五育并舉的發展。
四、未來發展的方向
五育并舉育人模式的實施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1.教育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未來世界的發展與進步無法預測,更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嘗試和落實新興技術的運用和探索。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小學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與師資力量的優質性,鼓勵學生接觸前沿技術與科技,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
2.教育政策的支持與保障
實施五育并舉育人模式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推動農村小學的發展。
3.教育觀念的轉變與創新
總體而言,農村的落后封建思想殘存較多,仍需要一定時間加以改革完善。未來的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推動新時代背景下新型教育教學理念深入人心。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農村小學學生的教育教學,需要農村教師發自內心遵循五育并舉的教育教學理念,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或應被培養的能力進行具體教學內容的設計與補充,最終實現對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和塑造。因此,農村小學教師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凝聚共識,提升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以及設計課堂的熟練程度,使得課程全面貼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時代發展的先進要求,最終實現對農村人才的發掘,為國家發展和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教育信息技術服務農村小學‘五育融合的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145202204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