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
在如火如荼的課堂教學改革中,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大豫鎮丁店小學(以下簡稱丁店小學)的“求真課堂”教學樣式在不斷改革、創新和完善。此去經年,學校的追求未變——師生真教真學、自主互助、平等交流、共同發展;學校的目標未變——以生為本,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學校的教學手段、教學媒介常變——與時俱進,常用常新。
“求真課堂”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以高標準達成課時目標為目的,以夯實“雙基”和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為落腳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積極互動、真學真教,充滿活力的課堂?;诖藘群?,丁店小學探索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樣式——“三思”教學法。
一、“三思”教學法之內涵解讀
“三思而后行”語出《論語·公冶長》,既是一種做事前的準備過程,也是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作為丁店小學的教學文化,“三思”具有多方面的解讀意義和價值:管理者思——思危、思進、思變;教者思——我的角度思、學生角度思、第三者角度思;學生思——課前思、課中思、課后思。課堂以生為本,丁店小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索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三思”教學法。
二、“三思”教學法之實施路徑
“三思”教學法基于“求真課堂”教學模式,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著眼“學會學習”這一關鍵能力。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綜合小學階段各學科的不同特點,“三思”教學法從課前思、課中思、課后思三方面著手實施。
1.課前思
課前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學后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經驗,也能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摸索出適切的方法,同時促使教師在精準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對課堂教學改革實現有效突破具有深遠的意義。
(1)充分預習,自主思考
熟悉學習內容,查找資料幫助理解,初步自我梳理,將已經具備的自我學習能力運用在預習環節,不僅能夠嘗試操練學習方法,也能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杜絕“垃圾時間”的產生。
(2)固定小組,互助共學
在課前產生的疑難問題,學習小組可初步進行互幫互助,由小組長組織探討環節,匯總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初步嘗試合作解決。學習小組是教學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其中安排一個“領頭羊”,能夠有效組織學生開展討論。
(3)提煉問題,促進自學
每次新授課之前,教師圍繞教學內容,簡明扼要地設計課前學習單,以書面或口頭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學習小組依照自學情況將疑難問題進行匯總,體現“課前思”的結果。
2.課中思
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陣地,課中思的訓練方法以及思維訓練的質量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要以主問題串聯課堂教學,這對教師深入解讀教材和課前準備提出了新的挑戰。
(1)誘發動機,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時,教師設計的導言能否產生懸念,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門扉,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而提高思維興趣和動機,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
(2)問題串聯,簡化教學
以什么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呢?那就是“主問題”。教師要提煉學習內容中的關鍵點,提煉主問題,減少無效提問,串聯教學過程,引發學生深度思考,促進小組合作契機的產生。
(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針對課堂上具有探究性質的問題,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內容以“學習單”的形式呈現,明確分工,指向清晰,讓小組中更多學生能發表自己的觀點,達到互學共進的目的。每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設立組長,組長負責分配組內每個成員的主要任務,再按照合作提示展開組內交流。這樣的合作小組固化成員搭配,不輕易發生變化,以促進彼此間互幫機制的形成。
(4)展示交流,答疑解難
各學習小組進行匯報展示,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也可提出本組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其他組在前一小組匯報完畢后補充解答,教師從中給予適當點撥,在“先學后教”的前提下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展示的過程既是小組成員思維的呈現過程,也是學生創新力、協調力、概括力、論證力等有效鍛煉和提升的過程。
3.課后思
(1)以作業單查漏補缺
課后作業單是對整節課知識的反饋和鞏固,可以檢測學生的當堂學習效果。在檢測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關注學困生,當堂發現、當堂解決。在批閱學生課后作業單的同時,如果發現了某些共性問題,也可以及時糾正。每堂課都要當堂驗收,以此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到堂堂測、堂堂清。
(2)“一牽一幫一帶一趕”
學習小組是“求真課堂”中非常重要的形式,消化學習內容,鞏固新知,更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的有效協作。我們以四人為一小組,彼此之間的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課后思采用了教師牽頭、學員幫扶、優等生帶頭、后進生努力趕上的“一牽一幫一帶一趕”模式。將小組形成合力,鼓勵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大大提升了課后作業的效率,也在班級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積極性學習磁場。
(3)有效評價促進提升
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要讓他們在學習過后進行總結,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是有效的,怎樣的學習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以評價促進反思,以評價促進提升。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師長的贊賞,可利用這一心理組織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組內成員互評、組際成員補充評價、教師綜合評價,以此調動學生橫向、縱向比較,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
三、“三思”教學法之實施意義
“三思”教學法的終極目標指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它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將學習真正還給學生。
經過多年教學探索,我們發現教師已經能夠越來越主動地“放手”,越來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動起來了,課堂也“活”起來了。在欣喜地看到這些變化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尋找“收”與“放”之間的平衡,放需有度,放需有法,放需“三思”。我們將不斷探索、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從多方面打造更加高質實效的“求真課堂”,朝著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