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潞(北京市懷柔中醫院)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導致的一種神經系統并發癥,主要是指外周神經受損引起的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隨著糖尿病的進展,患者會有肢體麻木、疼痛、感覺異常等癥狀,并顯著影響到自身的健康和生存質量。神經病變還會進一步加重糖尿病的其他并發癥,例如足部潰瘍和感染等,增加傷殘和死亡風險,加劇患者的痛苦。糖尿病持續時間越久,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的風險越高。
常規的DPN 治療主要包括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時通過藥物治療緩解疼痛和其他癥狀,但這類治療方案的效果并不明顯。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是一種中醫特有的治療方法。它根據穴位治療的原理,將中藥煎制成藥膏后,針對某些穴位進行敷貼,利用穴位的特殊調節作用,促進藥物滲入人體皮下組織和血液循環系統,達到治療和緩解癥狀的效果。中藥穴位敷貼治療DPN 主要是通過利用穴位的特殊調節效應,增強藥物滲透和吸收量,然后在特定部位發揮治療作用。中藥穴位敷貼可以達到多重效果,除協助藥物吸收外,還能起到循環調節、舒筋活血、抗炎鎮痛、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對于治療DPN起到積極的作用。
中藥穴位敷貼是中醫養生保健的一種方法,利用中草藥煎劑或藥物制劑貼敷于身體特定穴位上,通過刺激、調節人體穴位和經絡,以達到防治疾病和保養身體的作用。

敷貼穴位與疾病相關,可以根據個人體質和癥狀選擇相應的穴位和煎藥方。它的原理是,中草藥所含的有效成分經皮膚滲透進入經脈絡系統并作用與穴位,所具有的化學成分、藥效、氣性等能夠在穴位局部產生調整體內氣血、促進新陳代謝及激活細胞自我修復等作用。敷貼的方式是將藥物制劑放在專門設計的貼布上,并在選定的穴位附近進行貼敷。貼敷時間長短因藥物配方不同而異,通常為半小時至數小時;一般建議遵循醫師的指導和監測變化后再次貼敷。這種養生方法的實用性高,適用于很多常見癥狀和體質虛弱者,可以緩解肌肉酸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等。
DPN 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導致血管損傷,中醫認為,DPN 與肝、腎、脾等功能失調有關。中藥穴位敷貼可以通過刺激相關穴位調和肝、腎、脾等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藥穴位敷貼有助于改善局部供血,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中藥穴位敷貼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過皮膚滲透,直接作用于受損的神經組織,提供必要的營養,促進神經纖維的修復和再生。并通過調節內分泌,改善胰島素抵抗,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內,從而減少DPN 的發生和發展。因此,中藥穴位敷貼法治療DPN 患者,是通過多途徑、多靶點的作用機制,達到改善癥狀、修復神經、控制病情的目的。

對DPN 患者進行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根據中醫理論,選擇相關穴位進行敷貼,以調和氣血、滋養神經、緩解癥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選擇具有營養神經、活血化瘀、抗炎止痛等作用的中藥材,煎煮成膏狀。在進行穴位敷貼前,先用溫開水清潔患者皮膚,以免污物影響藥物吸收。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疼痛、麻木等癥狀的改善情況,以及血糖控制情況。如有需要,及時調整中藥配方和敷貼穴位。具體的治療措施見下:
選擇合適的中藥材,常用的有香附、川芎、枸杞子、酒芍、羌活、白芍、地榆、粉刺蒿、柳葉、牛膝、細辛、獨活、黃芪、橘紅、白術、制附片、人工牛黃、水蛭等。
香附、川芎、酒芍、白芍等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調經理氣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纖維的修復和再生;羌活、獨活、細辛等藥材具有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DPN 引起的疼痛癥狀;枸杞子、黃芪、白術等藥材具有益氣養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抵抗力,預防感染,減輕神經炎癥反應;地榆、柳葉、牛膝等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可以減輕DPN 引起的炎癥反應;制附片、水蛭等藥材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橘紅、人工牛黃等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抗炎的作用,可以減輕神經炎癥反應;酒芍、牛膝、柳葉等具有抗氧化、抗炎、鎮痛等作用,可以減輕DPN 患者的癥狀。這些中藥材可以調整體內的代謝和循環,保持人體機能的平衡。
將上述草藥洗凈,加水適量,放入鍋中煎制。完成后將煎煮成的藥汁過濾,排出渣,飲料分3 次,分別小火煎20 分鐘,煮煎后再過濾,去除藥渣,將藥汁煮至濃稠狀,然后倒出來放涼成膏狀,此時將制成的藥膏放入敷貼衛生紗布中,需密封包裝。同時,在中藥材中加入一定量的桃仁和紅花,幫助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癥狀的作用。
選擇太沖穴、涌泉穴、三陰交穴、地機穴等穴位。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具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肝屬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肝功能正常,可以影響到其他臟器的功能。因此,刺激太沖穴可以調節肝的氣血運行,從而影響到全身的氣血運行,達到調節血糖的目的。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第二、三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是腎經的起始穴,具有補腎益精、壯骨生髓的作用。腎主水,水液代謝與血糖的調節密切相關。刺激涌泉穴可以增強腎的功能,從而達到調節代謝、降低血糖的目的。
三陰交穴,位于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 寸,是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具有調節肝、脾、腎三臟功能的作用。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腎主水液代謝。刺激三陰交穴可以調節這3 個臟器的功能,使氣血運行正常,從而達到調節血糖、改善代謝的目的。

地機穴,位于小腿內側,足踝尖下3 寸,是脾經的郄穴,具有健脾益氣、利濕化痰的作用。脾主運化,運化失常易導致血糖升高。刺激地機穴可以增強脾的功能,促進糖代謝,降低血糖。
在運用針灸或按揉這些穴位時,首先要注意選取合適的穴位,其次要注意刺激的強度和頻率。針灸或按揉的強度應以患者能忍受為度,頻率則可根據病情和患者體質進行調整。一般來說,針灸或按揉每個穴位每次為10 分鐘,每日2—3 次。除了針灸和按揉,穴位敷貼也是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穴位敷貼是將中藥膏貼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過藥物的滲透和刺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穴位敷貼可以創造良好的局部環境,使中藥成分更容易被吸收利用,提高療效。
在敷貼前,首先要清潔皮膚,用酒精棉片或消毒棉球擦拭要敷貼的穴位,以防止感染。然后,在藥貼膏包裝上找到切口處撕開,將藥貼膏放在穴位上,并用繃帶或透明膠帶將藥貼膏固定在穴位上,確保貼膏牢固。敷貼時間每次為20—30 分鐘,每日敷貼2—3 次。需要注意的是,針灸、按揉和穴位敷貼都有一定的適應癥和禁忌癥。例如,孕婦、高血壓患者、皮膚過敏者等人群不宜使用穴位敷貼。在使用這些治療方法時,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DPN 會導致雙手、雙腳失去感覺,同時還可能導致疼痛、灼熱感和麻木感,并有概率出現肌肉損傷和萎縮,造成肌肉無法正常使用。神經病變還可能影響泌尿系統的功能,導致患者出現尿頻、尿急、尿失禁等問題。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積極預防和治療DPN。如果有癥狀出現,應及時就醫。
在DPN 的治療中,中藥穴位敷貼療法逐漸嶄露頭角,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中藥穴位敷貼治療DPN 的原理是通過刺激穴位,調整經脈氣血流通,達到緩解癥狀、改善神經功能的效果。中藥穴位敷貼治療DPN 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中藥穴位敷貼通過刺激穴位進行治療,不僅能緩解病癥,而且能調整人體內部的功能,具備整體治療的特點。相較于單一的藥物治療,中藥穴位敷貼更能體現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實現對人體的整體調節。
中藥穴位敷貼治療DPN,療效穩定,不會因為患者內部藥物代謝不良等因素導致療效降低。研究發現,中藥穴位敷貼可以顯著改善DPN 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中藥穴位敷貼的藥物成分多為天然植物,毒副作用小,不會給患者帶來過多的不良反應。相較于化學藥物,中藥穴位敷貼更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藥穴位敷貼治療DPN 操作簡便,患者可以在家中進行。在醫生指導下,患者可以選擇合適的穴位和藥物,按照規范進行敷貼,方便又實用。
綜上所述,中藥穴位敷貼治療DPN 具有顯著優點和使用價值,患者可在醫生建議下采用此療法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注意調整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增強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