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北涼體

2024-01-25 17:41:45楚默
中國書法 2023年11期

楚默

關鍵詞:十六國 北涼體 書法風格

歷史上十六國時期貴族封建割據,是戰亂頻仍、社會動蕩、生民涂炭的艱難歲月。從前涼到后涼大約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時間。十六國時期留下來的書法文獻及作品均極少,主要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的文書,河西地區發現的少量佛經寫本及佛教造像刻石。

河西地區雖『五胡』紛爭,卻有一個特殊的書法現象被今人關注,這就是所謂『北涼體』或『五涼體』書風。施安昌先生有《『北涼體』析——探討書法的地方體》[1]專文,后華人德先生作《『北涼體』芻議》[2],他認為不是『五涼體』,『應該是一種隸書的時代風格,而不是獨有的地方體』。其實兩人均就書體論地域書風,未聯系當時的佛教文化背景,看起來觀點對立,實有許多相同之處。

要徹底弄清『北涼體』存在與否,必須將這一現象置于當時的文化環境中考察,才能得出較為公允的結果。這就不能回避佛教文化對書法的影響。當時的佛教處在一種什么情況,書經的僧人又是一些什么人,這些看似與書法無關的問題卻正是解決問題的途徑。

五涼時期寫經書風

傳世的五涼時期佛經墨跡并不很多。主要有:

(一)前涼升平十二年(三六八)《道行品法句經》,甘肅省博物館。

(二)后涼麟嘉五年(三九三)《維摩詰經》,上海博物館。

(三)北涼神璽三年(三九九)《賢劫千佛品》,安徽省博物館。

(四)西涼建初元年(四〇五)《十誦比丘戒本》,英國大英圖書館。

(五)西涼建初七年(四一一)《妙法蓮華經》,新疆庫車。

(六)西涼建初十二年(四一六)《律藏初分》第三卷,中國國家圖書館。

(七)北涼玄始十六年(四二七)《優婆塞戒經》卷六,中國國家博物館。

(八)北涼玄始十六年(四二七)《優婆塞戒經》卷七,日本京都博物館。

(九)北涼承陽三年(四二七)《菩薩懺悔文》,旅順博物館。

(十)北涼承玄二年(四二九)《法華經方便品》,令狐及寫,日本書道博物館。

(十一)北涼承玄三年(四三〇)《金光明經卷》卷二,新疆博物館。

(十二)北涼緣禾三年(四三四)《大方等無想大云經》,圣彼得堡東方研究所。

(十三)北涼太緣二年(四三六)《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令狐廣嗣寫于酒泉。

(十四)北涼承平七年(四四九)《持世第一》,日本書道博物館。

(十五)北涼承平十五年(四五七)《佛說菩薩藏經第一》,日本書道博物館。

(十六)北涼(四四四—四六〇)《十住論》卷七,日本書道博物館。

(十七)北涼(四四四—四六〇)《華嚴經》卷八,日本書道博物館。

傳世的五涼時期佛經墨跡,還不是成熟期抄經的樣式,各種經文的大小,每行的字數都不統一。如:

《菩薩懺悔文》,紙本,長6.7c m,寬7.2c m(斷片),每行字數十五、十六字;

《道行品法句經》(三六八),長1 3 5 c m,橫24.9cm,行字十六—二十不等;

《優婆塞戒經》(四二七),紙本,縱27c m,有烏絲欄,行十七字;

《賢劫千佛品》(三九九),紙本,縱121.9c m,橫24.3cm,行十五字。

從這些情況看,當時的抄經紙高大多在3 0 c m以下,每行的字數并不固定,但至少有十五字,一般在十六—二十字之間?!顿t劫千佛品》一行分三自然段,每段五字,整行是十五字,看起來很整齊,并且有界格。《優婆塞戒經》亦有界格,但每行字數有二十字一行的,亦有十七字一行的。

上述十七件佛經墨跡,除了《律藏初分第三》是行書外,一般都是正書,有偏于隸的,也有偏于楷的。字形有偏于方扁的,也有偏于瘦長的,并不一致。也并不一定年代靠前的偏隸,年代居后的偏楷,這表明五涼時河西地區的書風成熟有先后。抄經用『正書』是當時約定俗成的做法,只是抄經人對正書的理解有區別,書寫的態度和速度也有區別,故書法形態并不相同。

由于當時已經有了官方組織的譯場,故抄經人亦由官方和民間的經生兩部分組成,這可以從經文后面的款識中得到區分。如《佛說菩薩經·第一》(四五七)卷尾的款為:

大涼王大且渠安周所供養經

承平十五年(四五七)歲在丁酉

書吏臣樊海寫

法師 第一校

法師 第一校

祠主道(下殘)

這說明此經是由官方的經生所抄寫,有人???,合乎抄經的必要流程,故是官方抄經。這一樣式發展到唐代,就成為固定的模式,更加完善。

但大多數的經卷則由民間的抄經手完成。如《道行品法句經》卷后題:

升平十二年(三六八)沙彌凈明。

《泥洹品法句經第三十九》后題:

咸安三年(三七四)十月二十日沙彌凈明誦習法句起。

西涼《十誦比丘戒本》卷后題記:

建初元年歲在乙巳十二月五日戌時,比丘德祐于敦煌城南受具戒,和上僧法性、戒師寶慧、教師惠穎。時同戒場者道輔、惠御等十二人。到夏安居,寫到戒諷之趣,成具拙字而已。手拙用愧,見者但念其義,莫笑其字也,故記之。

這則題記記述了受戒的經過及感受,并對自己字拙有愧。

《賢劫千佛品》后亦有題記:

神璽三年太歲在死正月廿日,道人寶賢于高昌寫此千名佛,愿使眾生禮敬奉侍,所生之處,歷奉千佛。

這類民間抄經手,代表了當時民間的書寫水平。

五涼書經的風格特點

五涼時期的佛經到底是用什么書體抄寫的?常人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正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施安昌先生提出了『北涼體』的概念,只說是『隸楷之間』,實在很含糊。劉濤贊成施說,但他說得較為明白,認為北涼地區的石塔發愿文等碑刻為『正體隸書』,但提及佛經寫本時則說『寫經楷書』。華人德不太同意施說『北涼體』的地方性,但同意劉濤之說,認為晉代寫經是『北涼體隸書』,而十六國時期的寫經是行楷。劉、華兩說實際上都與施安昌的『北涼體』概念有異。要知道,施安昌的《『北涼體』析》中舉的二十件作品,除了三件作品不是書經外,其余都是北涼時期的寫經。在他眼中,『北涼體』包括了石塔碑刻及佛經的書體;而劉濤『正體隸書』的概念,核心還是隸書,而非楷書。

那么,五涼寫經到底是什么書體?

我的觀點是,五涼寫經為正體楷書。為什么在楷書的前面還要加『正體』的定語,這正是由五涼寫經的特殊形態決定的。

『正書』的概念在晉朝就有了,而楷書的概念稍晚一點,六朝時出現在王僧虔《論書》中。《修行道地經翻譯記》記晉抄經時說:

罽賓文士竺侯征若性純厚,樂道歸尊,好學不倦,真為上儒也。赍此經本,來至敦煌。是時月支菩薩沙門法護,德素智博,所覽若淵,志化末進,誨人以真。究天竺語,又暢晉言,于此相值,共演之。其筆受者,菩薩弟子沙門法乘、月氏法寶、賢者李應榮、承索烏子剡、遲時通、武支、晉支、晉寶等三十余人,咸共勸助,以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始訖。正書寫者,榮攜業、侯無英也。

這段話敘述晉代譯經與抄經的史實, 用的是『正書』。

再如《如來大哀經記》中說:

元康元年(二九一)七月七日,敦煌菩薩支法護,手執胡經,經名《如來大哀》,口授聶承遠道真,正書晉言,以其年八月二十三日訖。護親自覆校。當令大法,光顯流布,其有覽者,疾得總持,暢譯妙法。

這里都提到用『正書』,說明它就是當時抄經時所用的書體。當然,這里的『正』是相對于『隸』而言的。晉代的書體處在隸向楷轉換的時期,但也已有相當『正』的楷,如鍾繇(一五一—二三〇)《薦季直表》《賀捷表》都是極有法度的正書,《宣和書譜》把《賀捷表》視為『正書之祖』。不過,鍾繇『正書』是官方的『正書』,而五涼抄經用的是『民間正書』。民間正書自然免不了有許多隸雜楷的現象,甚至出現行、草雜楷的情況,但它們的形體已基本擺脫標準隸書的樣式,是隸楷書,而不是隸書。因為不是成熟的楷書,在前面加一個『正體』作為定語。

從傳世的五涼書經看,其風貌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隸、正式楷書

這類作品的筆畫中有明顯的隸書痕跡,不但點畫上有隸意,結體上也常用隸法,但形貌上已是楷書的形態。如《道行品法句經》(三六八)和《優婆塞戒經》。

《道行品法句經》是存世最早的寫經之一,但它的形體已是隸楷書,而非隸書。它的橫畫,起筆輕而細,至尾部有頓筆的動作在,故粗而重,略呈一點上翹的態勢,但很微弱,這是隸筆的遺意。之所以不看作是隸法,因未作上挑的用筆。捺筆也這樣,是頓而略向上挑起,動作十分含蓄。很多捺腳還是章草的筆意,故字形拙樸沉厚,很有古意。毛筆運行的速度較快,轉折處并不提鋒轉折,橫折的寫法還不是成熟的楷書。撇筆迅捷而短促,這也是早期楷書的特征,是重按而輕撇,頭粗而尾細。

再如《優婆塞戒經卷》,除了橫畫頭輕尾粗外,左低右高的傾向也很明顯,字形方扁,橫畫寬結??瑫呢Q鉤還很稚嫩,筆畫之間的組織比較松散,不像楷書緊湊,字距也較空疏,由于這個原因,筆致寬余,顯示出寫經人的一種寧靜的心態。

這類隸楷書寫經占了大多數,屬隸、正式寫經楷書的正脈。

行、正式楷書

在這類楷書中,行書的筆意占了很大的比重。用筆上,不但快速,且有潦草的跡象。如《十誦比丘戒本》(四〇六)、《菩薩懺悔文》(四二七)等。

《十誦比丘戒本》篇幅較長,兩面抄寫,雖比《道行品法句經》晚了三十八年,但有些筆畫卻有楷書的特點,特別是橫豎轉折,已運行得十分成熟。它不同于《法句經》的地方,就是行書的筆意比較突出,點畫的搭接十分緊湊快捷。字距較小,筆意緊密,字形上也多有結體修長的字。

《菩薩懺悔文》的書寫更是快捷,是行書的抄寫方式,點畫之間有連筆牽絲,輕重的節奏也十分自然。橫畫不但細,而且長,十分夸張,只在末端略作停頓,形態上稍為粗重一點。字形中出現了許多簡筆,有些是壓縮的簡,有些純粹是簡化字,『諸』『過』等字更是草化的字。

有一件《律藏初分第三卷》(四一六),則全是用行書體完成的,隸書的成分已很少,多的是連筆和簡化,有些字還是草字。但這件作品的標題則是隸書。這雖是個例,卻表明在隸書向楷書轉化時期,草、行兩體書也是同步發展的。

初步成熟的楷體

北涼寫經中,還有一些較為成熟的楷體寫經,如《賢劫千佛品》(三九九)。其實我國存世最早的書經《諸佛要集經》(二九六),面貌也是楷書?!顿t劫千佛品》的筆畫中,雖隸書的筆意也是明顯的,但作為初步成熟的楷書,豎鉤的筆法已處理得很好。『劫』『持』『響』等凡有豎鉤的字,其寫法是楷書的。橫豎的交接處,也有明顯的轉折用筆。當然,捺腳猶存隸意,不過與《法句經》相比,已十分淡了。作為楷體的結字,此經并不是橫畫寬結,不少字是斜畫緊結,如『養』字,已是明顯的斜畫緊結,字勢修長。其他如『衣』『?!弧喊l』等字,都結體瘦緊,擺脫了隸書寬結的模式。

另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照經》,無年款,時間也當在十六國時期,體貌與北涼寫經極為相似。楷書關鍵的筆畫,如豎鉤、彎鉤、橫豎的轉折等,在此經中都有體現,如『佛』『學』等字的豎鉤。橫折有提筆再轉折的動作,字形修長,多有斜畫緊結的結體。這些都說明,這是當時新型的楷書體。

關于『北涼體』的特征,施安昌是這樣概括的:

其書寫的間架結構和運筆方法有著十分明顯的共性:字形方扁,在隸楷之間。上窄下寬,每每有一橫或者豎、撇、捺一筆甚長,豎筆往往向外拓展,加強了開張的體勢,富于跳躍感。特別是橫畫,起筆出鋒又下頓,收筆有燕尾,中間是下曲或上曲的波勢,成兩頭上翹形式。碑版上尤為突出,可謂『犀利如刀,強勁如弓』。點畫峻厚,章法茂密,形成峻拔、獷悍的獨特風格,頗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氣勢。

這個概括將造像、石塔、碑刻與寫經的書法風格混在一起講,將筆法與風格攪在一起說,造成概念上的混亂。

劉濤將寫經書風概括成五點:

(1)橫向筆畫長,縱向筆畫短。

(2)橫畫的收筆重,捺筆肥厚。

(3)橫向筆畫已經普遍呈現左低右高,這表明熟練的書寫有一定的速度,筆與筆之間停歇的時間極短暫。

(4)左右結構的字,字頭平齊,個別字的字腳因為戈筆、捺筆的引長,出現左高右低。

(5)結字是『平結』式,保持平正的姿態。

這個概括緊扣形式語言的特征,但不全面。

概括五涼寫經書風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形式語言中的繼承與創新,二是體貌中的古意與新意。我們認為五涼寫經書風的特點有以下幾點。

(1)用筆上有隸書遺意,但更有楷書的新質。橫畫起筆輕細,收筆粗重,略有波勢,這是隸意。但這個特點,并不是所有經卷都有。光說橫畫長、豎畫短顯然是片面的。但楷書的豎鉤、彎鉤以及轉折處提筆轉鋒的楷體新質,卻是普遍傾向。忽視了這一點,也就看不到五涼寫經書風中的新質。

(2)結體并非只是方扁平結一種類型,橫畫寬結、斜畫緊結的楷書新結體都已出現。這是魏楷的先兆,也是五涼寫經書風中的新質。形貌上左低右高,并且大多稚拙。

(3)章法上并不只是茂密一種,既有茂密、綿密的章法,如《十誦比丘戒本》;亦有疏朗寬松的抄寫章法,如《優婆塞戒經》。從整個時代看,五涼時期的抄經還未形成固定的格式。就篇章布置言,有分段分格式的章法,如《道行品法句經》《菩薩懺悔文》,都是五個字一斷開,一行分三四段;也有一行不斷,整行整行抄寫的。有有界格的,也有無界格的,還有抄錯以小字補充者。這種比較隨意的抄寫方式,在隋唐寫經中幾乎很少發現。

當然,還應指出的是,五涼寫經中都有大量的別字和異體字,這是文字演變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官方寫經與民間寫經也有格式、題記上的不統一,用字上的規范與隨俗的不同。民間寫經中,出現了許多俗字和簡化字。這些都是時代的特點,在別的地方也會出現。

作為地區的寫經書風,五涼寫經有北方書風的古樸、自然和稚拙;五涼寫經中,妍體很少,不很『正』的歪倒、某一筆的夸張,都很有北方民間書經人的情趣在。上引《十誦比丘戒本》的跋中說『手拙用愧』,倒不是謙虛,而是真實書寫心態的流露。看不到五涼寫經中的這種古樸、自然和拙趣,也就脫離了該地的文化環境。

『五涼體』的成因

『五涼體』書風是否存在,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華人德在《『北涼體』芻議》中,對施安昌提出的『北涼體』是地域性書風表示了質疑。他同意劉濤『正體隸書』的概念,但是并不贊成冠之以『北涼體』的名稱。他看到了施安昌所舉北涼作品中的矛盾之處,認為《律藏初分第三》《瞿萬衣物疏》等作品都與『北涼體』截然不同。他認為《謝鯤墓志》《晉恭帝玄宮石碣》等碑的字形都有『起筆出鋒又下頓,收筆有燕尾,中間是上曲或下曲的波勢,成兩頭上翹形式』,與《沮渠安周碑》的特征雷同。他認為:『「北涼體」是從魏晉京城洛陽的「銘石書」演化而來,屬于隸書中比較端莊的一種,特征明顯,雖然結構和用筆中含有楷書成分,這是其時已進入楷書書寫時代,楷法不自覺地羼入,而非隸書向楷書過渡時必然出現的一種書體。』他最后的結論是:『我認為西北地區和南方在同一時期出現的一種類似的書風,不是「北涼體」作為地方體因流動、模仿而傳開,而是魏晉時銘石書演變至四世紀末、五世紀初形成的一種形態比較獨特的隸書,應該是一種隸書的時代風格,而不是獨有的地方體?!?/p>

應該說,這個質疑很有力,論證的思路也是嚴謹而清晰的。僅從施安昌先生所描述的書法形態與所舉書法形態不同的作品,來確定一種地方性書體,確實是有漏洞的。華人德將五涼的銘石書與五涼書經分開講的思路是對的,他把五涼銘石書看作正體隸書,把五涼寫經看作是行楷書,這種區分避免了形體上不應有的糾纏與矛盾。但否定『北涼體』的存在則又顯然忽視了五涼時期書風的特殊性。五涼地區遠離京城,書寫人員也是北方朔漠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文化素養、個人氣質與南方文人可謂有天壤之別。五涼時期又是相對封閉的時期,這個地區的書寫肯定是與其他地方不同的。

不妨把《沮渠安周碑》(四四五)與《謝鯤墓志》(三二三)、《王興之夫婦墓志》(三四八)進行比較。它們的共同點是都為官方隸書的代表,前者為王室高官,后者為望族子弟。從時間上看,《謝》《王》墓志都早于《沮渠安周碑》很多年,按理說,《謝》《王》墓志應有更多的漢隸渾樸勁健之風,然而事實正好相反。有人評價此碑說:『此刻看去似有古樸之意,實無醇厚之味;似有挺拔之筆,實乏遒勁之美。它的書境是均整呆板,氣韻單薄。這些即意味著隸書的衰落,亦時代使然也?!籟8]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書寫者在用筆、結體等方面做得不到位。例如橫畫雖有兩頭翹的形式外觀,但筆道軟綿乏力;字形的結體力求勻整方飭而極少奇峭之姿,這表明書寫者的審美趣尚平庸。至于《王》志,橫畫、豎畫的起收都呈方筆,點畫搭接也僅守橫平豎直之法;已很少分勢,求樸古莊重而陷于呆板窘迫。古意已很少了,趣味更談不上。

但《沮渠安周碑》就完全不一樣了。它雖比《謝》志晚了一百多年,但點畫方峻有力,筆意挺拔多變。它的橫畫作兩頭翹,起筆方頭斜截,下筆重而迅捷;而橫畫盡處,挑筆趯出,十分有力。它的點也是方筆猛下,有三角狀,是魏碑的筆法,雄強有力,筋骨強健。短撇,如『以』,落筆重,頭粗重,走筆疾,形尖利,讓人感覺到鮮明的節奏。從結體看,更是奇峭多姿,體勢飛揚,有峻拔、獷悍的氣勢和風神。故施安昌說它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氣勢其實并沒有錯,倒正是其地方色彩所在。

華人德先生之所以否定『北涼體』的存在,是因為他把隸書的時代風格看作是主宰地方書風的主要依據,只承認『北涼體』與魏晉京洛銘石書的聯系,而忽視其區別。施安昌先生將『北涼體』的風格描述成『字形方扁,在隸楷之間』,這實際上只是當時書風的共性。文字演變到魏晉,其書寫都有處于隸楷之間的共性,多一點少一點而已。僅以這一特點,自然解釋不了遠在云南的《爨寶子碑》(四〇五)及絕大多數晉碑的特征,橫畫兩頭翹是共性而不是地方性。

魏晉銘石書是形成『北涼體』的一個文化動因,看不到這一點就割斷了五涼地區與京洛的聯系。但形成『北涼體』的主要文化動因是五涼地區佛教造像、刻經與抄經的興旺發達。從漢儒文化看,京洛是中心,但從佛教文化看,則是五涼為中心。十六國時期,敦煌涼州一帶匯聚了全國一流的佛學大師,已經在西晉去世的竺法護且不論,其他的如竺法乘、竺法行、竺法存、曇無讖、道進、安陽侯等大批翻譯大家都集中在河西。到姚秦時的鳩摩羅什,長安有規模浩大的譯場。至于建康的譯場,還是后來才有的。敦煌的竺法護在西晉時就在敦煌、長安、洛陽一帶譯經,有很好的佛教文化交流。此后的大師曇無讖在玄始十年(四二一)遷至姑臧,翻譯了很多經,包括《優婆塞戒》《大般涅槃經》等很多佛典。傳世的這些經文的抄本,基本上都出于涼州僧人之手。當時河西的佛教文化引領時代的潮流,是南方士人向北方學習佛教,而不是相反。

《高僧傳》中記佛經翻譯大師僧伽提婆時說:至隆安元年(三九七)來游京師,晉朝王公及風流名士,莫不造席致敬。時衛軍東亭侯瑯琊王珣,淵懿有深信,荷持正法,建立精舍,廣招學眾。提婆既至,珣即延請,仍于其舍講《阿毘曇》,名僧畢集。提婆宗致既精,詞旨明析,振發義理,眾咸悅悟……珣集京都義學沙門釋慧持等四十余人,更請提婆重譯《中阿含》等。罽賓沙門僧伽羅叉執梵本,提婆翻為晉言,至來夏方訖。其在江洛左右,所出眾經百余萬言,歷游華戎,備悉風俗,從容機警,善于談笑。其道化聲譽,莫不聞焉。

這個王珣就是寫《伯遠帖》的大名鼎鼎的書家,王羲之家族中的優秀者,南方士人中的杰出者,但在佛教大師面前,何等誠懇、謙虛。這充分說明,南方士族與北方佛教高僧之間,有著密切的交往,即使在戰亂加劇之時,這種交往活動也未減少。這個僧伽提婆,后在戰亂時離開長安到洛陽,投廬山慧遠,又去建康(南京)譯經?!对鲆话⒑洝芬簿褪窃谀暇┳g出的。不久,在酒泉、敦煌的石塔圓柱上即已刻此經。數千里之隔,阻不斷南北的文化交流。

此外,如武威太守趙整,請道安等召集學僧譯《增一阿含經》四十一卷,由敦煌高僧竺佛念譯;東晉寧康元年(三七三)支施在涼州譯《首楞嚴經》。不必多舉例,五涼時期敦煌、酒泉、涼州都是佛教文化充分發達的地區,故五涼抄經是流向各地的底本。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五涼書經走在時代的前列,傳世的五涼寫經足以代表當時書法的最高水平。五涼書經的書法淵源,除了漢晉銘石書、佛教寫經,還要追溯到漢簡。這是五涼書經成風的又一淵源。

西北漢簡的主要出土地正是敦煌、居延、武威這五涼地區。從西北漢簡的書寫內容看,西北地區的漢學、經學已十分發達,書法也相當盛行。沃興華在《西北漢簡研究》一文中說:『漢代西北地區的書法全國領先,書法風氣也盛極一時,這是不容懷疑的事實。明白這一點,我們才能跨越今天的歷史局限,在恰當的基點上去正確理解和評價漢代西北地區的簡牘書法,給它應有的崇高地位?!籟10]從西北地區出土的居延筆、敦煌筆、武威筆看,當時的書寫工具也是領先全國。漢簡的用筆,線條粗細變化大,渾圓厚實。重頓后挑的筆法、強烈的節奏感,都可以在五涼寫經中找到痕跡。尤其是爽辣疾勁、圓厚生拙、夸張抒情的線條,顯示出西北書風的亮色。敦煌遺書中題記最早的年代為永興二年(三〇五),吐魯番發現的傳世《諸佛要集經》(二九六),與武威漢簡中的《王杖十簡》下限永平十五年(七十二)相距兩百余年。從這些作品看,五涼書經者的書法淵源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漢簡中來的。如武威漢簡中的《詔簡書》,已有楷書的身影,字形方正、結體寬博、橫畫略帶波勢等,都是隸向楷轉變期字形的簡化。此外,《武威王杖詔令冊》也很有鍾繇楷書的圓潤和安閑,字形方扁,中鋒取勢,有明顯的豎鉤,這說明五涼寫經楷書與簡書有形式上相通的依據。眾所周知,楚筆鋒長,楚簡收筆特尖,書法形態好圓好曲;而西北筆鋒短,收筆頓而重,形態拙重而厚實。這是因工具不同而造成的地域書風的不同。再從書寫主體的性格看,西北少數民族粗獷、豪邁,故其書風有『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的氣概。這些特點明顯地體現在五涼書風上,故否定『五涼體』的存在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形成『五涼體』書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刻經手的二度創造?!何鍥鍪皇欠鸾虝ǖ闹匾d體,也是國內唯一存世的最早實物。銘石書西漢很盛,東晉亦十分發達。但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志》《謝鯤墓志》,其刻法都與五涼石塔的刻法有異。南方碑刻刻工細致、精微,刻工多能按照字形傳達筆意;而五涼刻工的技巧也是一流的,但這些民間刻手往往喜歡作一些輕微的二度創作,故從刻工的技法看線條,就有顯著的區別。翟萬益在《五涼書風》中有精辟的分析:

像酒泉田弘石塔,文字主次筆畫比較分明,次筆畫細弱而短促,主筆畫舒張而厚重,撇捺極其舒展,并上翹夸張。由于主次筆畫的分別,使刻石手法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主筆多以雙刀完成,次筆多用單刀完成,但部首之間的平行排列,又弱化了隸書在漢代的那種虎虎生氣……酒泉程段兒石塔刻文,由于基本使用單刀刻出,主筆畫只是大略地保持了隸書的筆畫特征,而大大削減了筆畫的輕重特點,橫豎筆畫跌宕起伏,表現出一種潦草不經的態勢。酒泉白雙咀石塔發愿文,則更為草率,在隸書框架內涌動著行書的情結,完全違背了隸書刻文的傳統。

這個分析很有眼光。翟萬益本身是古文字學者和書家,又精篆刻、磚刻,故看得仔細,看出奧妙。今天我們看《田弘石塔碑》,主筆線條粗重,而次筆線條細弱,其實當初的書跡可能不是這樣,這是刻手的二度創造。《程段兒刻石》《白雙咀刻石》線條均細,不像書寫的原來形狀,這是由于單刀刻所致。單刀刻是一次運刀刻成的,線條一面光,一面毛,可以驗證。這或許是刻工當時想偷懶所致,可大膽放手地刻,估計速度不慢。而這又無意中創造了出色的作品,雖或許與原作有很多不同,但石刻的寫意性、粗獷情調卻躍出紙面。這就是五涼民間刻手的個性,如換了南方刻工,不會有這種膽氣。

五涼石塔刻經是流傳至今的書法瑰寶,從五涼起,佛經的傳播又打開了一種新的途徑。北魏的云崗造像刻石就是五涼塔刻的延續,而龍門造像石刻是云崗石刻的發展。北方書家的雄強、粗獷、豪邁之情一寓于這些石刻之中,『五涼體』鮮明的地域性是不容置疑的。

《『北涼體』芻議》中駁斥施文『擅長北涼體的書者及其作品都會流動,一種風格也會在模仿中傳開』的說法時說:『從當時的情況看,西北地區和南方的書風互相交流影響的可能幾乎不存在。雙方相距萬里,并有敵對政權阻隔。』但僅從當時佛教流傳的情況看,南北交流十分頻繁。前面王珣之例即是明證。

當時前涼政權的張軌父子與京洛一直有聯系,唐長孺《魏晉南北朝時期涼州與南朝的陸道交通》一文中舉了很多例子,說明『西晉末年以來,當前涼、后涼、西涼、北涼先后占領河西走廊時,史籍記載,除后涼外,其他幾個政權一直與東晉、劉宋使命往來』[12]。東晉至河西雖遠隔萬里,但水路走并不復雜,從建康(南京)至巴蜀,再進入西北。故即使『八王之亂』時,絲綢之路并未阻塞。

關于南北交往的途徑,王元軍的《六朝書法與文化》中專門有一節講南北交流與書法交融。他認為主要途徑有三:一為官方之間的文化交流;二為南北方士民間的往來;三為僧人之間的往來。

如宋元嘉三年(四二六)北涼至沮渠蒙遜子沮渠興國,遣使至宋,『請《周易》及子集諸書……合四百七十五卷』。沮渠蒙遜寫信給宋司徒王弘,要一部《搜神記》,王弘就請人抄了一部送他。

永嘉十四年(四三七)北涼王沮渠牧犍又遣使至宋,送給江南一百五十四卷書籍,其中有《涼書》《敦煌實錄》《周髀注》等。又求晉趙起居注,宋文帝命人抄好送去??梢姳睕龅貐^的文化并不落后,他們與南方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頻繁。

佛教文化的南北交流由來已久,主要方式有三種:一為譯場中的南北高僧交流;二是僧人傳道的交流;三是寫經的交流。如涼州譯經早且多,沮渠蒙遜為一國之主,又信佛,涼州遂為傳譯之中心。如譯《優婆塞戒經》,設譯場有五百余人共譯,分工明確。曇摩讖主譯,有道善筆受。而助譯的人許多是漢人中的巨儒,善文辭,懂梵語。這就是中原漢儒與譯僧的交流。沮渠京聲是蒙遜的從弟,位安陽侯,少涉流沙,到于闐,于高昌得《觀世音》《彌勒》二經譯之。涼亡,奔晉,又到建業譯經,把西北佛文化南傳。

當時鳩摩羅什在涼州十年,吸引了大批內地的求學者,其中就有南方的高僧僧肇,后來羅什到長安、京洛,又影響了另一批內地漢僧。竺法念是涼州譯經大家,苻氏建元(三六五—三八四)中,僧伽跋澄等在長安,于是又到長安譯經,當時的涼州高僧法成,去蜀弘禪法;酒泉高僧慧覽先在蜀授法,后來又到廣東羅浮弘經。道法是敦煌高僧,住成都專講定業。涼州佛教文化由此在數十年中大量滲入到南方士大夫中,東晉的名望士族之所以對佛教有那么濃重的興趣,正是南北佛教大交流的結果。

河西佛教文化的輸出中還有一種特殊的強迫方式。太武帝在太延五年(四三九)滅涼,徙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萬戶(或作十萬戶)于平城(大同)。這十數萬人中,有不少是塑造佛像的工匠,有刻碑的高手,也有建造寺廟的能工巧匠。凡屬涼州所有的造像、石塔、碑刻、彩繪等種種人才,都被帶到了平城,成為平城的建設者。大同云崗石窟的開鑿與發展,完全是延續河西佛教文化的結果。等到北魏遷都洛陽,佛教造像呈現空前的繁榮,帶來又一波魏碑書法的崛起。

這種佛教文化的東遷南下,在《高僧傳》《續高僧傳》中找例子,可謂比比皆是。譯經的發達帶來抄經的繁榮,造像的興盛帶來刻經、刻碑的迅速流播。佛教書法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在中原與南方傳播,其間南北交融的力度可想而知。阮元的南北書法論,表述上雖有不完備處,但其對書法風格南北不同的認識之穿透力可謂目光如炬。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說明涼州寫經書風對南方士人的影響。北涼承平七年(四四九)的《持世經》,落款題記是:『歲在己丑涼王大且渠安周所供養經,吳客丹楊(陽)郡張烋祖寫,用紙廿六枚。』沮渠安周是北涼的皇室貴族,他出資,讓南方丹陽郡張烋祖寫。這有力表明,北涼人的佛教文化已完全深入到從南方到北方求佛的人心中,故北涼寫經雖是地域性的,卻也有越出地域的普遍性。

五涼時期,是多個政權同時并存的時期,前后存在有一百多年時間。因此,籠統地說『五涼體』其實也是不正確的。早期的『五涼體』,前隸楷式的體貌,但隸意較濃;中期則楷意多于隸意;后期則楷書的形式元素更多,有向魏楷過渡的方式。西北地區地域遼闊,五涼時期各小國之間的書風也是有區別的。以『五涼體』概括所有時間、全部地域也是欠妥當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久草视频一区|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aa视频| 国产另类视频| 午夜爽爽视频|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色婷婷成人| 一本色道久久88|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黄色一及毛片| 国产xx在线观看|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另类综合视频|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丁香婷婷激情网|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日韩精品毛片|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色伊人|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亚洲欧美天堂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a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精品国产www| 亚洲精品动漫|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jizz在线观看|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色婷婷综合在线| 久久免费成人| 伊人中文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欧美激情伊人|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九色综合视频网| 欧美色综合网站|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国产三区二区| 五月综合色婷婷|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人人射|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