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添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短視頻平臺如今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娛樂休閑的主要渠道之一。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對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其面臨著現實困境。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在短視頻的沖擊下,面臨著觀眾流失、內容同質化、傳播速度滯后等問題,導致其在信息傳遞和受眾吸引力方面逐漸失去競爭力。
首先,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使觀眾的注意力逐漸從電視轉向了手機屏幕。短視頻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尤其是年輕人群體。觀眾的流失使得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收視率不斷下降,影響了其在廣告市場的競爭力和商業價值。其次,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風格往往以娛樂、搞笑為主,而傳統電視民生新聞更注重嚴肅的新聞報道和深度分析。觀眾對于輕松愉快的內容更感興趣,導致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內容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逐漸下降。另外,短視頻平臺上的內容可以實時更新,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最新的信息。而傳統電視民生新聞的制作和傳播過程相對較長,無法與短視頻平臺的實時性相媲美。這使得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在信息傳遞方面逐漸失去了優勢。
面對這些影響沖擊和現實困境,傳統電視民生新聞需要進行短視頻化轉型,以適應時代的變化。首先,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可以借鑒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形式和傳播方式,采用活潑、輕松的風格敘事,提高觀眾的吸引力。其次,傳統電視民生新聞可以加強與各短視頻平臺的合作,通過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獨家內容,擴大傳播范圍,進而吸引更多的觀眾。此外,傳統電視民生新聞還可以加強技術創新,提高制作和傳播的效率,以縮小與短視頻平臺的差距。
短視頻是一種網絡內容傳播方式,它指的是在網絡媒體平臺上播放,時長在5分鐘以內的高頻推送視頻內容。短視頻是在2011 年首次出現的,隨著移動互聯網及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近幾年來,短視頻已經慢慢地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一個重要內容。與傳統媒體相比,短視頻具有如下特征。
短視頻通常時長在5 分鐘以內,題材豐富,覆蓋范圍廣泛,娛樂性質強烈。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信息的獲取也逐漸趨向于“短平快”的消費模式。與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短視頻以其快節奏和高度集中的內容,更能滿足人們對碎片化閱讀的需求。
短視頻打破了媒體報道的局限,人人都能成為消息來源,人人都能成為消息的創造者、傳播者。與固定時段的電視民生新聞相比,短視頻具有更快速、更廣泛的傳播空間,能夠更好地滿足觀眾的接受需要。傳統傳媒行業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短視頻的準入門檻比較低,在移動通信終端上,只需要應用編輯軟件進行幾個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快速、高質量地完成短視頻的拍攝、制作與上傳,這使得原本的觀眾變成了現在的視頻創作者,更多的人可以參與短視頻的制作和傳播中。而且,因為有了智能手機,“拍客”應運而生,很多人可以通過網絡向各大媒體出售信息。因此,部分短視頻平臺可以獲取大量的新聞素材,從而促進了短視頻的快速發展。
短視頻的內容非常豐富,它涵蓋了娛樂、美食、美妝、體育、旅游、文學等各個領域,遍布世界各地各個角落。它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可以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這與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相吻合。
短視頻具有較低的傳播門檻,具有多種傳播渠道,可以通過將其在平臺上進行共享,很容易地達到一種裂變的傳播效果。視頻的采編人員可以通過評論、點贊、彈幕等形式與觀眾進行意見交換,并能夠根據反饋迅速反應,從而提高視頻的質量。
短視頻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通過用戶在平臺上搜索的關鍵詞及日常觀看習慣,對用戶的喜好進行精確分析,進而將視頻精準地推送給用戶,從而提高了傳播的質量和效率。
21世紀初期,我國的電視民生新聞開始崛起,將注意力集中到了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上,還原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場景,在為普通百姓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間和維護百姓話語權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近年來,新媒體特別是短視頻的迅速崛起,對電視民生新聞也產生了很多積極影響。
隨著移動網絡和電子產品的迅速發展,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利用這些新媒體平臺和新渠道進行二次傳播,可以實現多樣化、多渠道的傳播,打破了區域上的局限,使傳播范圍更廣。
在傳統的民生新聞中,需要記者進行大量的現場采訪,工作量大、效率低,在時效性和廣泛性方面都存在著不足,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媒體融合拓寬了新聞線索的收集渠道,記者可以從網絡上的大量資訊信息中選擇有價值的新聞題材,對其進行追蹤和深度報道,從而極大地提升了新聞線索收集的效率,拓寬了新聞的時間和空間,增強了新聞的豐富性。
在傳統媒體中,觀眾只是一個信息接收者,他們和節目團隊之間缺乏即時互動,這就很容易讓媒體忽視觀眾的真實需要。在短視頻平臺上,通過評論、彈幕、私信等形式,可以及時地獲得觀眾的反饋和感受,通過媒體和觀眾的雙向互動,激發觀眾參與新聞創作的積極性,從而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制作水準和影響力。
電視民生新聞在面對短視頻的沖擊時,應持一種積極的態度,吸取他人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勢,改進新聞欄目,創新新聞內容,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的質量,進而提高其社會影響力。一是要注意節目素材的選擇。要準確把握新聞的內涵,從社會生活中發掘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素材,以小見大,從而提高新聞的感染力、吸引力。二是做好新聞的深度追蹤報道。要發揮傳統媒體深度報道的優勢,通過深度挖掘新聞報道中的閃光點,在內容上尋求突破。三是加強受眾對電視民生新聞權威性的期待,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短視頻容易導致一些信息未經證實或炒作之后形成非理性輿論場,電視民生新聞可以充分發揮其特有的聚焦民生、化解矛盾、揭露問題的優勢,借助短視頻形成較為密集的輿論監督網,辨明真假以正視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媒體公信力和影響力。
在傳統的媒體環境下,夾敘夾議是一種很好的處理方法,但是在新的媒體環境下,這種方法卻行不通。在短視頻化的同時,電視民生新聞也應充分考慮受眾的需求,遵循短視頻傳播的規律,改變以往長篇大論的敘述方式,通過畫面、聲音、文字等方式,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新聞事實交代清楚,以吸引目標受眾。
首先,把重要的新聞事實說出來。短小的新聞報道要求在很短的時間里把事情說明白,給觀眾一個簡潔明快的信息。所以,在對電視民生新聞進行轉化的時候,應該將復雜的事情簡化,拋棄新聞素材中的空鏡頭、無效信息等,把有意義的畫面、聲音等信息,剪輯成一個只有幾十秒、十幾秒甚至幾秒的新聞短視頻。
其次,要把重要的消息放在前面。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15秒的短視頻,前3秒鐘的內容無法吸引到觀眾,就很容易讓人忽略掉。在抖音更是流傳著一句話:“3秒鐘決定一個人的命運,7秒鐘就能扭轉局勢。”換句話說,按照平臺的算法,點擊率越高,推廣效果就越好,所以在開始的3 秒鐘里,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觀眾、留住觀眾,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將電視民生新聞轉變成短視頻新聞,應該遵守平臺的傳播規則,在最短的時間里,將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都說清楚。按照“3 秒定生死”的原則,想要吸引觀眾,就必須提前發布一些重要的消息,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比如《人民日報》的官博上,就有一則《不要再低調了!我們一定要看清楚他們的真面目!》的視頻新聞,在視頻的開頭,是“快遞員徒手攀爬樓梯,救下一家三口”的關鍵信息,然后是快遞員的身份,以及被一位中年婦女圍住,逼著他露出真面目的畫面。這段視頻最后被點贊超過700 萬次。電視上的民生新聞,有很多類似的消息,怎么樣制作成更好的短視頻,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再次,音畫的使用要合理。一部成功的短視頻,除了有畫面外,還需要配上文字、聲音、背景音樂等,這些也都是傳統電視節目常用的技巧,但在將電視民生新聞向短視頻轉變的過程中,要更加突出地發揮這個優勢,因為音樂、文字和畫面的結合可以給人帶來更加豐富和生動的觀感體驗,而合適的音樂和醒目的文字可以加強視頻的情緒表達,激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瀘州→莫斯科,中歐班列“瀘州號”再發車!》是瀘州廣播電視臺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的一則短視頻新聞。屏幕上用紅色字體標注了時間、地點、事件,再配上火車鳴笛聲先聲奪人,不到15 秒鐘,這條新聞就得到了4.4 萬個贊。另外,短視頻分發平臺上時常出現“爆款”歌曲,如果在制作短視頻時使用這類歌曲,可以讓觀眾在與歌曲產生共鳴的基礎上與作品產生更進一步的聯結,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最后,做到內容垂直。這是每一個網絡媒體人必須遵守的一條“法則”,可以利用欄目的品牌影響力,在垂直內容上下功夫,對內容進行細分,從而大大提升品牌欄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比如福建電視臺《幫幫團》欄目口號“大家幫大家”,定位為打造一個“全社會互幫互助的電視公益平臺”,在福建具有較高的觀眾忠誠度、社會影響力和品牌號召力,2022年與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聯合設立“辦不成事+幫幫團”服務窗口,“政媒”創新協作推出政務服務類政策解讀短視頻“幫幫問答”64條,推出“急難愁盼”事項的短視頻“幫忙辦事處”,推動協調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一年間就惠及上百個家庭。
在短視頻平臺中,影響力與新聞的位置無關,而在于運營的水平。而目前,地方省級新聞媒體和部分地市級融媒體的粉絲量、影響力都相對不足。因此將電視民生新聞轉化為短視頻新聞后,一定要用心經營好賬號,通過良好的運營提升影響力。
為了滿足電視民生新聞短視頻化的創作要求,傳統的電視媒體在組織架構和節目采編上都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可以打破各部門之間的隔閡,轉變欄目的運營方式,建設一個統一的新聞中心,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為解決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滯后的問題,可以成立專門的網絡信息收集、篩選和整理團隊。與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相比,傳統媒體的節目制作團隊具有更高的專業性和制作水平,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策劃和制作上培養每個人的融媒體思維,提升民生新聞短視頻的制作水平。同時,不斷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始終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打造出一支能力過硬、素質全面的新媒體新聞人才隊伍。
在短視頻的沖擊下,電視民生新聞生存空間在逐漸縮小,受眾大量流失。但從短視頻的優勢和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影響來看,電視民生新聞轉型為短視頻新聞既有其可行性,又有其必然性。在轉型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原有的優勢,在內容生產和傳播策略上要符合短視頻生產和傳播的要求,從而取得更好的融媒體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