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電視攝像師的工作具有極高的專業性,并受到電視新聞傳播要求、新聞受眾信息接收習慣以及審美需求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此同時,傳媒技術的發展、電視節目類型的多元化、電視視覺效果要求的持續提升等,也給電視攝像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另外,一名合格的電視攝像師需要具備較強的團隊溝通與合作能力,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這些素養都是電視攝像師綜合能力的重要構成。在新的時期,電視攝像師既需要認識到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的必要性,也需要對自身綜合能力進行重新審視,在找準自身綜合能力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探索自身綜合能力提升的路徑。這無論是對于電視攝像師的職業發展,還是對于電視媒體競爭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容忽視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新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傳統媒體面臨很多的發展困境。人才是行業發展的基礎,為了應對新媒體帶來的影響和沖擊,電視媒體正致力于轉型升級。電視媒體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轉型升級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轉型的重點不僅包括基礎設施上的轉型升級,還涵蓋了人才儲備方面的轉型升級。
電視攝像師在電視節目生產與傳播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電視節目內容僅僅是他們考查節目質量的一方面,節目呈現形式、鏡頭的表現手法等更是他們關注的內容。電視攝像并不是簡單地把攝像機架設到某個特定位置然后機械地拍攝,而是要根據節目需要,有目的性、有方案性、有技巧性地采集鏡頭,這樣才能保證節目的效果。當然,這個過程對電視攝像師綜合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雖然他們在拍攝之前已經跟演員、導演等進行了有效交流和溝通,但是溝通的結果比較寬泛,與實際拍攝工作可能有較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攝像師往往不能墨守成規,而是要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調整拍攝方案。也正是由于節目拍攝工作存在多變性、復雜性,所以電視攝像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與過去不同,觀眾有多種途徑觀看電視節目,而且電視媒體的發展還催生了越來越多的電視平臺,這既包括地方電視臺,還包括央視平臺,極大程度地滿足了不同觀眾的需求。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電視平臺越來越多,但電視節目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使觀眾產生了視覺疲勞。“炒冷飯”是電視媒體行業比較常見的現象。有幾部近幾年非常火爆的電視連續劇,自播放以來其熱度都居高不下,很多觀眾尤其是年輕女性會反復“刷劇”,這也導致很多電視臺會接二連三地重播這幾部電視劇。然而,單純依靠某一部火爆電視劇撐起電視臺的一片天的做法并不可取,因為每一次的電視劇重播都會“掉粉”,長此以往,曾經的收視冠軍也會淪為“冷飯”。也正是因為很多電視媒體反復“炒冷飯”,觀眾才會對該電視臺節目的觀看熱情越來越低。
電視媒體在引領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但如果電視媒體不懂得創新只知道一味地“啃老本”,那么就很難在電視媒體行業站穩腳跟。因此,為了滿足觀眾實際需要,電視媒體要為電視節目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讓創新性節目成為提升電視媒體社會影響力與公信力的強有力保證。要想達到這樣的節目效果,首先應該著重提升電視攝像師的綜合能力。
能力決定未來,一個人的能力越大,其未來發展空間往往也越大。眾所周知,電視媒體正處于轉型的關鍵階段,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民眾對電視的依賴性越來越低,云電視已經成為電視媒體的主要發展趨勢。付費是當前智能電視最為常見的現象,不僅開通會員需要付費,甚至在觀看某些特定電視劇或者電影時還需要二次付費,這就讓很多觀眾不滿、抱怨。為了能免費觀看電視節目,很多觀眾會利用某些手機軟件,比如今日頭條、嗶哩嗶哩等。雖然這些手機軟件通常不支持視頻的下載,但是卻能滿足普通觀眾的需要。可以說,電視媒體之所以越來越不是普通觀眾的首選,既有外界環境的影響,也有電視媒體自身運營問題。當然,如果電視媒體能生產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即使需要付費才能觀看,大多數觀眾也會為了一飽眼福而選擇付費。所以,歸根結底,電視媒體要想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是應該把重心放在提升電視節目質量上。
電視攝像師的綜合能力對電視節目質量會帶來很大的影響。電視媒體之間的競爭很大部分可以歸結為高端人才的競爭,比如編導、攝像師等。細節決定成敗,電視攝像更應該關注細節。但是,關注細節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對電視攝像師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比如,燈光的利用、場景的布置、鏡頭的抓拍等都非常考驗攝像師的綜合能力。在現代媒介的影響下,電視攝像師的發展現狀并不容樂觀。可以說,真正“吃香”的仍然是那些綜合能力比較強的電視攝像師,有些底層攝像師甚至僅能解決溫飽問題。因此,提升電視攝像師綜合能力就成為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電視節目質量直接決定了其社會影響力與關注度。電視媒體在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和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電視節目作為信息的載體,電視節目質量會影響到其創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高低。
當前,電視節目收視率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那些優質節目收視率通常居高不下,那些毫無營養的電視節目總是慘淡收場。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節目較少,電視臺之間的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觀眾只能被動觀看電視節目。在這種情況下,電視節目收視率能得到保證。但在現代媒體條件和環境下,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時有了更多的選擇。
電視節目生產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從節目內容的確定、編排、拍攝、剪輯處理,一直到節目的播出,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節目質量。拍攝作為節目前期的一項最重要的基礎工作,是非常講究方法和技巧的。雖然自媒體時代產生了很多“草根攝像師”,但他們拍攝的作品更多地是為了自娛自樂或追求流量變現,并不是為了創造社會效益。為了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增長,電視攝像師必須要以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為重點,通過提升拍攝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等來提高綜合能力,將自己培養成綜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電視攝像師綜合能力大小與電視節目質量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綜合能力不高的攝像師很難生產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
為了提高競爭力,積極迎接新一輪的挑戰,電視攝像師必須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像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以外,更應該有扎實的攝像功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視節目類型越來越豐富,這也意味著電視攝像師的拍攝對象、拍攝環境等越來越復雜。電視節目依靠畫面和聲音向觀眾傳遞信息,所以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攝像師也要對聲音和畫面嚴格要求。絕大多數情況下,節目錄制都以動態變化的形式呈現,所以這就要求電視攝像師能及時抓拍鏡頭,并保證鏡頭的質量。厚積才能薄發,電視攝像師要想獲得這樣的拍攝效果,就不得不致力于提升藝術素養、創新能力和畫面捕捉能力等,為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奠定基礎。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電視媒體也要為提升攝像師綜合能力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既要優化培養培訓環節,同時還要尊重人才,增強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們完全可以把電視節目當成特殊的藝術品,而電視攝像師在創造這件藝術品時往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優秀的藝術品不僅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還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優秀的電視節目往往會在全社會范圍內引發強烈反響;相反,那些“辣眼睛”的電視節目不僅不能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而且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為電視節目增加藝術元素既能增加電視節目的美感,同時還可以增加節目的內涵,在為觀眾提供視覺盛宴的同時,讓他們接受高雅藝術的洗禮。
電視節目是否具有藝術性,一方面取決于電視節目內容,一方面取決于拍攝過程。電視節目是“死的”,但拍攝工作卻是“活的”,因為攝像師能夠以多種形式將電視節目內容呈現出來。因此,電視攝像師應該著重培養自己的藝術素養,把每一次的節目錄制都當成對藝術品的塑造。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就需要電視攝像師能從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探索、挖掘、發現其中的藝術元素,并試著將其融入節目錄制中,為節目增添藝術色彩。正如前面所闡述的那樣,觀眾對電視節目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觀眾鑒賞能力的提升也要求電視媒體在生產節目時既要豐富節目內容,也要增加節目內涵,使節目亮點紛呈,這樣才能受到觀眾的喜愛,提升電視臺和電視節目的影響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提升電視攝像師藝術素養就是他們綜合能力提升的強有力保證。
電視節目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這種商品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商品存在很大的不同。以攝像師手中的攝像機為例。不同廠家生產的攝像機雖然型號不同、功能不同、外觀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以攝像為目的,都要服務于攝像,所以在本質功能上并沒有創新。但電視節目不同,電視節目具有唯一性,即使是翻拍,帶給觀眾的觀看體驗也是不同的。很多藝術品之所以價值連城,除了其本身所具備的研究價值,更重要的是這些藝術品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物以稀為貴”,創新是打破電視節目千篇一律、同質化的最佳選擇。
從觀眾的角度出發,他們更渴望觀看具有創新性、教育性、啟發性的電視節目。故事情節老套、攝像手法過時、鏡頭缺乏美感等都會影響觀眾對節目的評價,影響節目的影響力。天馬行空的想象并不是創新,創新并不是刻意追求特立獨行,而是有目的性、有計劃性、有可行性地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使創新性想法得以實現。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可能會成為電視攝像師提取創新元素的有效資源,這就需要電視攝像師培養從生活中探索創新元素的熱情,練就一雙發現藝術美的眼睛。當然,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其間還可能遭受各種各樣的挫折和打擊。這就需要電視攝像師做好心理準備,既要樹立自信心,還要有恒心和毅力,并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方面。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電視攝像師對鏡頭的捕捉就像漁民捕魚一樣,講究“一擊必殺”。這是因為對于演員而言,錄制現場如同戰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演員在初次錄制某個鏡頭時的狀態往往最佳,隨著錄制重復次數的增多,演員會變得越來越疲憊、越來越模式化。在這種情況下,將很難保證節目質量。因此,攝像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避免因為自己的問題造成這種重復。
電視攝像師對畫面的捕捉能力可以反映出他們綜合能力的高低。對于觀眾而言,他們在觀看電視節目時有時候會認為某些鏡頭可有可無,不僅對推動劇情發展不產生作用,而且還會拖慢節目節奏,很容易讓觀眾“嫌棄”。雖然電視節目不會始終高潮不斷,但高潮部分占比太低就很容易造成觀眾流失。電視節目應該張弛有度,在這個過程中攝像師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在錄制節目過程中,演員要根據劇本和導演的要求進行表演,但攝像師可以決定哪些鏡頭被忽略,這就顯露出攝像師的能力與權力。當然,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攝像師要為攝像作品負責。可遇而不可求的畫面稍縱即逝,如果攝像師未能及時捕捉,就可能永遠遺憾。總而言之,畫面捕捉能力是電視攝像師專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這種能力是提升攝像師綜合能力的基礎。
在新媒體的影響與沖擊下,電視媒體肩負重任,需要全面轉型升級。電視攝像師綜合能力的高低在電視節目生產與傳播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直接影響著電視節目的效果,是電視媒體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采取有效措施來提升電視攝像師自身綜合能力,不僅重要,而且必要。提升電視攝像師藝術素養、創新思維能力和畫面捕捉能力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