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等因素,膽囊疾病發生率逐年增高,如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等,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目前,我國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在10%~15%,其中無癥狀膽囊結石占50%~70%:這部分人群隨著時間推移,最終會有約10%的患者顯現臨床癥狀,其中女性更多見。
膽囊結石與飲食、生活習慣及個體差異有關,如不吃早餐或高脂肪飲食、肥胖等,都可能引起膽囊結石等疾病。現在人們膽固醇攝入越來越多,油炸食物吃得多,可增加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濃度越高,越易形成結晶,沉積久了,就形成膽固醇性息肉。此外,不吃早飯或者飲食不規律,膽汁沒法排空,長時間滯留在膽囊里而變黏稠,就會產生結晶體附著在膽囊壁上,引起膽囊息肉,誘發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和膽囊癌密切相關,而膽囊癌愈后非常差,5年生存率不足5%。有些無癥狀膽囊結石患者,特別是多發性小結石,可能會通過膽囊管移位進入膽總管,進而引起胰腺炎:而急性胰腺炎比膽囊結石危害更大,治療費用也更高。因此,膽囊健康不容忽視。
許多人有認識誤區,就是認為吃藥可以消掉結石,或吃點藥不疼就不管了。事實上,吃藥是不會把結石消除的。對膽囊結石是否需要手術治療的問題,首先觀察問詢患者有無臨床癥狀,急性膽囊炎患者最好在發病后72小時內進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如果發病超過72小時,炎癥相對會較重,手術難度相應增大,需要先進行消炎治療。無臨床癥狀的患者,要看其有無高危因素再做評判。
手術原則是要保留有功能的膽囊。膽囊有保留價值、膽囊收縮功能良好者,應盡量選擇保膽取石:膽囊已經失去功能的患者,則應及時切除膽囊,否則可能引起進一步病變或其他不良后果。
為了呼吁全社會關注膽囊健康,減少盲目切膽的發生率,在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內鏡微創保膽專業委員會等機構的大力倡導下,將每年的9月1日設立為“膽囊健康日”,倡導像愛護眼睛、心臟一樣保護我們的膽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