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聰
冠心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AD),是由冠狀動脈(心臟的主要供血管)內壁上的脂肪或膽固醇堆積(即斑塊)導致血管狹窄或堵塞所引發的疾病。冠心病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引發一系列癥狀,如胸痛、心絞痛等,嚴重者可能導致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
飲食保健在冠心病管理和預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合理的飲食不僅能夠降低冠心病的基礎風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糖,還能夠改善心血管健康,緩解癥狀并延緩病程。
在中醫理論中,冠心病(俗稱“心絞痛”)通常與“氣滯血瘀”“痰濁內阻”等病機有關。針對這些病機,中醫飲食調理也有其特定的原則和方法。
1.調和氣血中醫認為,氣能生血,血能養氣,兩者相互依賴。適當攝人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行氣的食物,如紅棗、桂圓、枸杞等。
2.化痰散結針對痰濁內阻的病機,中醫推薦食用具有化痰作用的食物,如蘿卜、冬瓜、橙皮等。
3.補腎壯陽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虛則心血不足,心血不足則容易出現心絞痛。黑棗、黑芝麻、狗肉等食物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
4.清熱解毒過多的油膩食物和情緒波動都可能導致體內的“火氣”過盛。此時可以適量攝人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如綠茶、菊花、薏仁等。
5.平肝疏肺在中醫觀念里,肝與心有密切的關聯,肝郁則氣滯,進而影響心臟。食物如柚子、桔梗、枸杞等具有平肝疏肺的作用。
6.避免寒涼食物中醫認為寒性食物容易導致氣血凝滯,不利于心臟。因此,建議避免或少吃瓜類、海鮮等寒涼食物。
7.適量溫補溫補食物如羊肉、雞肉,可以幫助改善心臟的微循環,但要避免油膩和過分的滋補。
8.養心安神建議選擇具有養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龍眼、桂圓、蓮子等。
1.山楂丹參茶山楂10克,丹參10克。將山楂和丹參分別洗凈切片。瓦罐或不銹鋼鍋中加入約500毫升水,將切好的山楂和丹參放人鍋中,中火煮至水沸騰后轉小火,維持15~20分鐘。煮好后過濾出草藥渣,得到清澈的草藥茶。早晨或晚上飯前一小時或飯后一小時飲用。功效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2.冬瓜薏仁湯冬瓜200克,薏仁50克。冬瓜去皮、籽,切小塊;薏仁用清水浸泡30分鐘。將冬瓜塊和泡好的薏仁放人鍋中,加約1000毫升水,中火煮沸后轉小火,煮30~40分鐘,至冬瓜透明、薏仁煮爛為止。可以作為正餐的一部分,或作為午后的點心。功效清熱、化痰、利水。
3.紅棗枸杞茶紅棗10個,枸杞10克。紅棗洗凈,切開取出核;枸杞用清水浸泡5~10分鐘。鍋中加約500毫升水,將處理好的紅棗和枸杞放入水中,中火煮沸后轉小火,持續煮10~15分鐘。過濾得到紅棗枸杞茶。早晨或晚上飯前一小時或飯后一小時飲用。功效補氣養陰,增強體力。
4.黃精山藥粥黃精10克,山藥50克,大米100克。將黃精和山藥洗凈,山藥切片,大米提前浸泡30分鐘。在燉鍋或電飯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的水,先人黃精和山藥,用中火煮沸后轉小火煮約20分鐘。加入已經泡發的大米,繼續小火煮至米粥糊狀。作為早餐或晚餐食用。功效補氣健脾,適合氣虛體質的冠心病患者。
5.當歸燉雞當歸15克,土雞半只(500~600克)。土雞處理干凈,切成塊狀;當歸洗凈,切片。燉鍋中加入約1500毫升的水,先人雞塊煮沸,撇去浮沫,再加入當歸,轉小火慢燉1~2小時。燉至雞肉爛透,湯色濃郁。作為主餐食用,尤其適合體力消耗大或者身體虛弱的時候。當歸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雞肉可以補氣養血。
上述食療方案最好在執業中醫師或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如果您正在接受西醫治療或服用藥物,特別是抗凝、降壓或降糖藥物,務必咨詢醫生,以避免不良的藥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