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松 姜明輝
【痹通湯基本方】黃芪45克,黨參30克,炒蒼術15克,桂枝15克,制附子10克,熟地黃20克,山萸肉15克,淫羊藿15克,威靈仙15克,雞血藤30克,全蝎6克,蜈蚣2條,土元10克,炒地龍20克,當歸20克,甘草10克。
【加減法】關節紅腫熱痛,偏于火熱者,可去桂枝、附子,加忍冬藤30克,絡石藤15克,黃檗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風氣偏盛,游走竄痛者,可加羌活15克,獨活15克,防風15克;唇舌紫暗屬瘀血明顯者,可加桃仁10克,紅花10克,丹參20克;寒濕偏重、怕冷者,可加川烏10克,干姜10克;疼痛甚者,加制乳香15克,玄胡15克。以上基本方合隨癥加減水煎2次,合并藥液,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1個月為1個療程。
【方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相當于中醫“痹證”“歷節病”范疇。本病重點侵犯四肢關節,特別是手足指、趾、腕、踝等小關節。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腎主骨,所以本病與中醫的脾、腎關系甚大。痹證的內因是元氣之虛,營衛失調;外因是風寒濕邪入侵。《內經》早已指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說:“風雨寒暑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源,所以健脾補腎增強元氣是治本,祛除風寒濕邪是治標,標本兼治才取得良效。
痹通湯正是在這種理論指導下根據痹證的病機而組方的。用黃芪、黨參補脾胃之元氣;用熟地、山萸肉、淫羊藿補腎中陰陽:桂附既能壯腎陽又可去寒濕之邪:威靈仙祛風勝濕:雞血藤活血通絡:全蝎、蜈蚣、土元、地龍、蟲類藥物竄透性強,有通經達絡、推陳致新的作用,能深搜細剔脈絡中混雜之結邪: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且兼行氣止痛;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全方體現了扶正祛邪、標本兼治之義,使正氣充足,邪氣祛除,經絡通暢,通則不痛,病得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