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蓉
毛囊蟲,人們也許不太熟悉,它是感染人體皮膚最普遍的一種寄生蟲,醫學上稱蠕形螨。毛囊蟲侵犯人體面部皮膚,嚴重者可致毀容。
蠕形螨是一種針尖大小的節肢動物,成蟲長0.1~0.4毫米,在顯微鏡下才可窺其全貌。由于毛囊蟲蟲體長,外形呈紡錘狀,很像蠕蟲的樣子,故名蠕形螨。人體的蠕形螨有兩種,即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統稱毛囊蟲。前者體長,寄生在毛囊內;后者體短,寄生在皮脂腺內。
毛囊蟲侵犯動物,可致皮膚損害,甚至隨血流到內臟寄生,這早為獸醫學者公認。但人體毛囊蟲致病至今仍存在著不同意見。從寄生蟲學的角度來看,毛囊蟲寄生在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內,用其針狀的口器刺人宿主組織細胞內吸取營養,并不斷排泄代謝產物。這些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對人體的危害取決于蟲數的多少,以及宿主代償能力的強弱。如果蟲數少,機體代償力強,一般不會產生任何癥狀。如蟲數多,機體的免疫及代償能力低下時,就會造成細胞組織的損傷和破壞而引起病變。所以我們把毛囊蟲稱作是條件性致病寄生蟲。此外,蟲體進出毛囊孔會將皮膚表面的細菌帶人受損傷的組織,造成毛囊和皮脂腺感染、發炎。
用我國青島醫學院曲魁遵教授設計的皮脂定量法調查,發現蠕形螨病患者感染螨數顯著高于正常皮膚者,正常人螨數大多在10條以下,而患者平均在40條以上(0.5立方毫米皮脂中)。近年來國外也有報道,螨數高時可致螨性酒渣鼻、口周圍炎、眼瞼炎等。蠕形螨病主要表現為皮膚潮紅、粗糙,出現紅斑丘疹或膿皰丘疹等,大多發生在面部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鼻尖、鼻溝、額部及頦部。由于鼻部皮脂腺特別豐富,故容易形成紅鼻頭,即酒渣鼻。如鼻部并發毛細血管擴張,毛囊孔擴大,組織增生肥大,最后可形成鼻贅。如口周出現針頭至粟粒大的紅色丘疹、膿皰、結痂及脫屑,并成批出現,經久不愈,有癢感或燒灼感,即口周圍炎;如出現眼瞼邊緣紅腫,或有丘疹、分泌物增多、睫毛脫落等現象,是眼瞼炎。上述損害可累及兩頰、眼周,甚至整個面部皮膚。
治療蠕形螨的藥物很多,常用有硫黃軟膏、苯甲酸芐脂制劑、硫化硒霜、甲硝唑等,雖然有一定療效,但是不能根治。
膚螨殺定為膏或霜劑。晚間睡前先用熱水、香皂洗去面部的油垢,待干后用手指蘸少許藥膏涂于患處,再輕輕搓搽。將藥揉人毛孔內,次日晨洗去。每晚搽藥一次。洗臉后不要搽雪花膏等化妝品,這樣可促使被殺死的螨隨皮脂分泌排出體外。用藥后若癥狀全部消失,還應繼續搽藥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膚螨殺定對皮膚有輕度刺激,少數人搽藥后皮膚會出現紅腫,若出現藥物過敏,應立即停止使用。對鼻子肥大、毛囊孔擴大、毛細血管擴張的晚期病變,用藥殺螨后還需采用內服藥、冷凍、激光、電解及手術等方法進一步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酒渣鼻病因復雜,除蠕形螨以外,還有細菌感染,如慢性復發性毛囊炎和癤病就是常見原因。其他如痤瘡、單純性脂溢性皮炎。所以對面部紅斑疙瘩及紅鼻子的患者應針對病因合理治療,才可取得滿意效果。
螨性眼瞼炎患者可用1%黃降汞或氧化氨基汞油膏,也可用1%硫黃膏和磺乙酰胺油膏或0.5%硫化硒霜涂眼瞼患處進行治療。
由于毛囊蟲是接觸傳染的,所以,應避免與患者直接接觸,不使用患者的用具。平時注意個人衛生,每日早晚用溫水和中性肥皂洗去臉上的油垢。不要用別人的毛巾、臉盆、枕巾、被褥等。平日少吃糖果和高脂的食物,多吃蔬菜、蘿卜和水果,或服用硫酸鋅糖衣片等。目前已研制出防螨殺菌的香皂、香霜和香露等系列美容藥品,可以用來預防蠕形螨病。